北京世紀壇醫院感染科主任鮑中英
霧霾被稱為健康的“隱形殺手”。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霧主要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霾主要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可吸入細微顆粒物構成。霧霾天氣會導致空氣質量的惡化,能見度低,對人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
近來,霧霾天氣越來越多,對人的傷害也越來越大,霧霾已成為全民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霧霾對人體的健康有哪些影響?如何降低壞天氣對我們的傷害?
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
霧霾天氣,空氣中的可吸入性懸浮物增多,病毒和細菌擴散慢,有害物質是正常天氣的50~100倍,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霧霾天氣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最明顯,可使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
冬季,因空氣相對寒冷,或者早晚溫差大,呼吸道處于高敏感狀態,對大氣中可吸入性顆粒的刺激反應更為敏感,懸浮顆粒可隨呼吸而進入支氣管、細支氣管,細小顆粒物最后沉積于肺泡,引起支氣管炎、肺炎,促發哮喘,加重老慢支和肺氣腫等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2.對患有心腦血管病等慢性基礎病患者的影響:霧霾天氣增加了原有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并影響其心臟的功能,加重心臟的負擔,可導致心力衰竭。對免疫力相對比較低下的糖尿病、肝硬化、腫瘤等患者,霧霾均可增加呼吸系統感染的機會,使病情加重。
3.對皮膚、眼、鼻、喉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中可吸入性顆粒對皮膚和眼、鼻、咽喉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會使皮膚發生瘙癢和皮疹、紅斑等過敏反應;使眼部有干澀、流淚、畏光等不適,甚至發生結膜炎;可出現流涕、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的表現;咽喉部可出現發干、咽痛、咽部異物感等癥狀。
4.對情緒的影響:在霧霾天,終日霧霾繚繞,太陽光弱,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在白天分泌出較多的褪黑素,并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身體就會“偷懶”,變得極不活躍,人就顯得沒精打采。
合理措施,減少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
1.盡量避免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孕婦、嬰幼兒以及患有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肝硬化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
2.外出步行或騎車時,最好戴上口罩等防護用具,從而直接減少PM2.5的吸入。
8層、12層棉紗口罩可將空氣中的灰霾阻隔在口罩表面或外層棉紗中,從而對呼吸道起到保護作用。
3.不在公共場所滯留過長時間,不在霧霾天氣鍛煉身體。盡量用鼻子呼吸,因鼻黏膜和鼻毛有過濾粉塵的作用,能減少外界污染對呼吸道的刺激。
4.避免在霧霾天氣開窗通氣,因為相比較來講室內空氣比室外潔凈。在室內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以減少室內顆粒物的污染。回家后洗臉、沖澡,以減少皮膚吸收有害物質。
5.出現眼部不適,可用人工淚液點眼;可選用羅漢果、胖大海等清咽潤肺的中藥飲品,以緩解咽部不適。出現較明顯的呼吸道癥狀或心血管疾病加重時,應及時就醫。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李俊楊汀
家住北京的張大爺這段時間情緒格外緊張,每天都特別留意天氣預報。為什么呢?原來張大爺年輕時喜歡抽煙,不知不覺每天一包煙就抽沒了。年輕時他沒覺得啥,就是偶爾有點咳嗽、咳痰,上歲數后慢慢地就嚴重了,幾乎每天都有咳嗽、咳痰,而且出現胸口發悶,每年秋冬降溫的時候癥狀就加重。
現在轉眼又到冬天了,這氣溫是直線下降,偏偏天不作美,霧霾也是持續不退。這寒冬遇上霧霾,張大爺的心就一直懸在那里。
今天,張大爺終于下了決心:不能這么干等下去了,一定要找個明白人好好問問。在醫院經過一番診治,張大爺終于明白了,自己這是得了一種叫“慢阻肺”的病。張大爺決定這回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把大半輩子的疑問都弄明白:
1.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病情多進行性發展,與煙霧等有害氣體、有害顆粒有關。慢阻肺主要累及氣管和肺臟,但也可以引起全身不良效應,存在多種并發癥。慢阻肺分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主要跟急性加重和并發癥有關。
2.慢阻肺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是一回事嗎?
這幾種病關系密切,彼此有交叉,但不是一種病。慢阻肺主要強調氣流受限,即胸悶氣短、呼吸費力這方面的癥狀。慢性支氣管炎主要強調咳嗽、咳痰癥狀,如果每年咳嗽3個月以上,連續發作2年以上就可以診斷。肺氣腫主要強調肺形態改變,包括氣腔擴張、氣管結構破壞等。哮喘也是一種氣流受限的疾病,但哮喘的氣流受限具有明顯的可逆性,患者在不發作時基本正常,這一點與慢阻肺不同。

3.得了慢阻肺,有什么癥狀?
慢阻肺的癥狀主要是呼吸困難(氣短、氣喘、呼吸費力等)、慢性咳嗽或咳痰。凡是具有吸煙史、環境職業污染及生物燃料接觸史者,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或咳嗽、咳痰癥狀,都要考慮慢阻肺的可能,應該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進行肺功能檢查。
4.慢阻肺怎么治療?能“去根”嗎?
目前尚沒有藥物或手術能根治慢阻肺。慢阻肺治療目標為減輕當前癥狀、防止疾病進展、防止病情急性加重。現在已經有大量安全、可靠、價廉的藥品可以選用。這些藥物主要通過減輕氣管炎癥、舒張支氣管來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建議患者長期、規律使用這些藥物,不能自行停藥。堅持用藥還可以預防病情急性加重。
5.秋冬季怎么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研究表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原因70%是呼吸道感染。首先,建議所有慢阻肺患者在秋季注射流感疫苗和多價肺炎球菌疫苗,這會有效減少感染的發生。其次,生活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最后,在流感季節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活動,注意保暖,戴口罩,室內定期通風,防止發生流感。
·小藥膳·
陳皮山藥治咳喘
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不少人會出現咳喘的癥狀,經常食用陳皮山藥可有效緩解癥狀。取山藥100克,洗凈去皮后斜切成厚片,放在盤中。陳皮5克用水浸泡兩三分鐘,之后擺放于山藥上,入蒸鍋大火蒸熟,溫涼后可分兩餐食用,每周1次即可,連用4周有效。山藥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而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者合用對秋季常見的胸膈滿悶、咳喘痰多等癥狀有效。注意山藥有收澀作用,所以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
北京航空總醫院主任醫師劉永生
入冬以來,東北、華北地區遭遇持續霧霾侵襲。在霧霾天氣里,不少皮膚較為敏感的人會感到肌膚不適,尤其是臉部皮膚等裸露在外的皮膚,很容易出現發干、瘙癢等過敏癥狀。
霧霾天氣,過敏性疾病增多
調查發現,霧霾天氣時包括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患者增加,因此可以認為霧霾天氣會引起皮膚過敏。通過對PM2.5濃度較高天氣以及晴朗天氣中皮膚科就診人群的疾病進行對比后發現,霧霾天氣過敏性疾病患者的確會增多。
有害顆粒難入皮膚,但可能引發不適
PM2.5等小顆粒會不會通過毛孔鉆入皮膚?這要看顆粒大小與皮膚屏障功能有沒有受到損傷。通常情況下,皮膚毛孔的分泌是外泄而不是內吸的,因此人們不用擔心皮膚會吸入有害顆粒。
導致皮膚不適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大量分布的小顆粒會降落在皮膚表面,可引起皮脂腺和汗腺阻塞,導致皮炎。對皮膚敏感的人來說,霧霾天氣中一些重金屬顆粒及帶有化學成分的顆粒落到皮膚上會刺激皮膚,破壞皮膚屏障;同時,這些物質本身就是一種致敏原,可引起皮膚過敏。
物理阻隔、保濕防曬不能少
霧霾天氣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皮膚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少接觸或者進行物理阻隔。首先,應該盡量減少外出,包括晨練等都應暫停。如需要外出,應該做好防護措施,如戴口罩、穿長袖衣物、戴帽子。外出回來后,應及時清洗衣物和裸露的皮膚。
同時,應該讓皮膚自身變得厚實,增強抵抗能力。例如用保濕類的護膚品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膜,可以起到阻隔作用。在皮膚屏障這道“磚墻”里,正常細胞分泌的皮脂就像水泥一樣把“磚”連接得非常緊密,外界的東西無法進入。而保濕護膚品里就含有皮膚屏障里有的成分,如神經酰胺,可以讓皮膚屏障變得非常結實,這樣PM2.5等顆粒也就無法突破。
此外,霧霾天氣仍然應該使用防曬霜。皮膚受到損傷后,對紫外線的抵抗能力就會下降,而防曬能力下降的皮膚就會受到紫外線的損傷,損傷反過來又會加強對皮膚屏障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不要覺得霧霾天氣看不到太陽就不用防曬,應該使用有防曬功能的化妝品。
熊苗
發生霧霾時,其空氣污染指數飆升至安全標準的數倍之多,其危害的嚴重程度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在霧霾天怎么吃就成了一個我們都關心的話題。在霧霾天應該怎么吃呢?
1.補充水和健康飲品有助于身體排毒
秋冬季節,由于天氣變冷和霧霾多發的原因,很多時候人在室內活動,這時,首先要多喝水,尤其是白開水。多喝水能夠加快新陳代謝,有助于身體排毒,有助于呼吸道更加順暢。其次,推薦大家多喝茶,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喝紅茶,可以暖身暖胃。
2.多吃白色的食物能夠清熱潤肺
中醫認為白色潤肺,建議大家多吃白色的食物,如山藥、白蘿卜、蓮藕、百合、圓白菜、大白菜等,對肺部有好處。
3.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人體抵御顆粒物和污染物的第一道關卡是我們的鼻腔、氣管黏膜。長期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會破壞我們的黏膜,從而降低我們對抗空氣污染物的能力,引發身體病變。
飲食應該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
4.補充鈣和維生素D
在霧霾天氣,我們接觸陽光的時間減少了,需要適量補充些維生素D。建議多吃海魚和動物肝臟、蛋黃、瘦肉、奶類、堅果等,這些食物中富含維生素D,對補鈣很有利。
5.多吃抗氧化的食物
可以增加富含β-胡蘿卜素及抗氧化的食物,如南瓜、木耳、山芋、橘子,這些食物可以在體內轉換為維生素A,維生素A不僅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還能維護上皮組織細胞。而含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有魚肝油、動物肝臟等,多食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吳敏
晨練、跑步、鍛煉身體一直是很多人的習慣。但是最近頻頻曝光的PM2.5讓很多跑者談“跑”色變。
慢跑的終結者?
早在2007年,《時代周刊》就曾以“污染:慢跑的終結者”作為專題標題,還有媒體拋出“跑步者跟空氣污染無法共存”的定論。
當然,這些并非危言聳聽。吸入污染空氣會引發炎癥并會對臟器造成各種壓力,后者直接導致肺炎、腦卒中和心臟病的發病率提高。鍛煉意味著肺活量增加,也就意味著通過鼻腔過濾層的粒子更多。在霧霾天外出跑步,顯然會讓情況更糟。但也有研究顯示,長期在污染環境中運動,人體會形成炎癥抗體,從而抵消了污染對身體的損害。這讓人們無所適從。
我們是真的不能跑步了嗎?
專家的建議是:見天行事,量力而行。
跑步的時候,呼吸加深、加快,我們所吸入的PM2.5是不運動時的3倍,所以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應該每天留意空氣質量。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環保局網站上已經可以查詢當日或實時PM2.5數據,手機上也有很多應用軟件可以查詢PM2.5數據。網友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給出的PM2.5活動措施表,結合跑步運動,創作了下表,供大家參考。
還有一個簡易的方法就是打開電子地圖,找一個離你5千米左右的高層建筑,以它為參照,進行目測,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它,那說明這天不適合戶外運動。
另外,很多跑步者習慣在馬路邊慢跑,其實這不是很健康。因為,現在的城市道路上汽車來往,很容易令塵土飛揚。在馬路邊跑步,人們就會吸入更多的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在鍛煉的同時其實增加了對身體的傷害。所以,無論是跑步還是其他形式的鍛煉,最好選擇在操場、公園等安靜又干凈的地方進行。

在不能進行戶外跑步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在室內跑步機上跑,可以在室內騎動感單車,可以游泳。男性可以進行力量鍛煉,女性可以做瑜伽。我們知道,愛跑步的你一天都不愿意停下,但是跑步是為了健康,所以請合理安排跑步時間。

P M 2.5 2 4小時濃度均值(微克/米3)空氣質量級別 對健康的影響 建議采取的措施空氣質量指數(A Q I)0~3 5 0~5 0 一級 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可正常進行戶外跑步運動3 5~7 5 5 1~1 0 0 二級空氣質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對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較弱影響大部分人可進行正常的跑步,應適當減少跑步時間1 1 5~1 5 0 1 5 1~2 0 0 四級 進一步加劇易感人群癥狀,可能對健康人的心臟、呼吸系統有影響絕大部分人可進行正常跑步,極少數異常敏感人群應減少戶外跑步時間7 5~1 1 5 1 0 1~1 5 0 三級 易感人群癥狀有輕度加劇,健康人群出現刺激癥狀建議適量減少戶外跑步,盡量避免長時間高強度鍛煉一般人群要減少戶外跑步運動,易感人群則要停止戶外運動2 5 0~5 0 0 >3 0 0 六級 健康人群運動耐受力降低,有明顯強烈癥狀,提前出現某些疾病1 5 0~2 5 0 2 0 1~3 0 0 五級 心臟病、肺病患者癥狀顯著加劇,運動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現癥狀盡量避免室外跑步,采用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器械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