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對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some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villag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measures
1 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1.1 農業結構不合理 由于農產品的供求關系在這些年以來產生了一些變化,使市場的需求漸漸趨向于多樣化且高品質的特點,這樣就導致農業結構變得越發的不合理。然而政府即使幫助農民實施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是大多數的農產既沒有技術支持又沒有資金支持還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要想形成對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
1.2 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目前多數的鄉鎮、村辦企業普遍處于停產或倒閉的狀態,其中還會產生負債的情況,當負債較多時,會對鄉鎮或村組織的正常開展工作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還有一些村組織在建設集體經濟時前進的步伐緩慢、躊躇不前,還沒有勇氣承擔相應的風險,對于集體經濟的增加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影響干部在群眾當中的威信,從而失去凝聚力。
1.3 干部素質參差不齊 干部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因為干部通常會在一些日常事務上就忙得不可開交,這樣一來對于經濟建設方面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就相對很少,甚至沒有。而且目前也存在一些僅傾向于做出顯性政績的干部,從而直接忽略對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問題。同時還有一些年齡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干部,他們通常在面對一些細致的工作時常常會做不好,而自身也起不到應有的帶頭作用。
1.4 農民觀念落后 農民文化素質偏低,會直接導致其沒有較強的市場意識也不會產生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而且在當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經濟面前,村民們做不到對其進行正確的分析與深入的思考。能做的只是無主見的跟從他人進行投資。還有一種情況是,干部即使可以為村民在外引進一些有較好發展的項目,并且還會為村民提供較好的政策,可通常由于村民們沒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而使好的項目無法進行實施,與之擦肩而過。所以,如果能夠做到提高村民整體的文化素質將會對目前農村的經濟發展起到明顯的改善。
2 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解決對策
2.1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當前,對于一些常見的作物如小麥、玉米或大豆等的價格與國際市場的上價格基本是相同的,這樣一來就會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針對這類農產品,要做到盡量提高其質量的基礎上,同時降低其成本,這樣才會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從而會減少由國外進口同類農產品。同時還要全面將自然條件上的優勢進行徹底的利用,將結構調整為以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為主,以減少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還要確保其優質的質量。同時要進行發展專業村經濟,使其成為加強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增加村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措施。
2.2 加強集體經濟 發展并加強集體經濟的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因素之一。首先要將集體經濟做好,才會有實力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工作,進而提升農民的素質并引領農民共同走向致富之路。在整個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的傳統與環境上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情況,從而選擇適宜的方向進行發展。
2.3 轉變政府職能 由于市場經濟形勢的日漸不同,政府職能也將由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務模式進行轉變,由原有的行政命令轉變為政策的引導與協調。各級干部不但要對其有一定的認識,還要將其進一步落實在行動上。首先要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制定出各種有利的政策方針,同時對于各級干部自身也要加強自身對思想道德的深入領會,始終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提升政治素質及文化素質的修養。
2.4 增強政府部門服務意識,打造項目投資“綠色通道” 要將原有的政府模式向服務型模式進行轉變,力爭在政務環境的建設上做出一定的突破。第一步的工作是要加強對鄉級執政能力的建設。主要是其中關鍵的四個方面,分別是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群眾與維護穩定的能力,做到這幾點可以使農村經濟得到有效快速的發展。第二步的工作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加強對村民的引導與扶持的工作,通過親自的市場調研與品種引進,并設置完善的農產品信息發布體系,使村民可以及時方便的了解有效的相關信息。
2.5 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 要做到為農民群眾服務,可以采用對農民進行科技方面的培訓的方式。首先就要做到對農村進行相應的科技教育投資,使用多種多樣的指導方式對農民進行相關的實用技術培訓。同時還要加強對農村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農民的職業教育也要加大培訓力度,使農民的文化水平不斷上升,并提高村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2.6 持續創新的經營體制在發展 農村工作時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而開展工作,同時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將農業生產水平與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相結合,首先從經營體制上進行創新,加快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并成立相關的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業與農村經濟向多樣化進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