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肯·克孜爾
【摘 要】銹病是向日葵上的流行的一中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害一旦嚴重發生,就會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筆者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向日葵銹病的發病癥狀、病原菌、發病規律和防治技術。
【關鍵詞】向日葵;銹病;防治技術
[Abstract] Rus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on the sunflower, once the disease occurred seriously, will cause the loss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After many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writer summarizes the sunflower rust the onset of symptoms, pathogens, occurring regulation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 sunflower; ru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1 發病癥狀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稈、葵盤等,是向日葵上發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大流行年份減產40%~80%。葉片、葉柄、莖稈、葵盤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鐵銹般狀孢子堆。葉片染病,初在葉片背面出現褐色小皰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許多黑褐色的小皰,即病菌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發生嚴重的致葉片早期干枯。
2 防治原則
應全面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治原則。
3 病原菌
向日葵柄銹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性子器生于葉兩面,圓形,黃色群生。銹子器杯狀,群生于葉背夏孢子堆主要生在葉背,圓形至橢圓形, 冬孢子堆在葉背面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冬孢子橢圓形至長圓形,兩端圓,分隔處稍縊縮。
4 發病規律
向日葵銹病以冬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春季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子孢子,主要侵害田間早期出現的向日葵自生苗,形成性孢子器,產生銹孢子,傳染到其他植株上。在夏季,夏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重復侵染。溫暖多雨季節適于發病,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發病盛期,降雨越多,發病越重。此病的發生、流行與品種、菌源、溫濕度有密切關系。在三種因素中寄主的抗病性是決定病害流行的基本條件。在病害大發生的氣候條件,主要是溫度和濕度,尤以濕度最為重要,其銹孢子的形成,需要有足夠的水份。總之,高溫多濕發病重,低溫低濕發病輕,連作和重茬發病重,輪作倒茬發病輕。
5 防治技術
5.1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清除病株殘體燒掉或深埋,要及時深翻土地;加強前期管理,定期中耕松土,合理施用磷、鉀肥;與禾本科作物進行一年以上的輪作,可以消滅土壤侵染源;合理密植,增強植株通風透光能力,創造有利于植株生長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生態條件。
5.2 化學防治
5.2.1拌種 用25%羥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干拌50kg種子,或用80%成標懸浮劑1:50拌種或用50%百克可濕性粉劑1:100進行拌種,可減輕發病。
5.2.2土壤處理 用70%代森錳鋅或50%百克可濕性粉劑3kg/hm2拌適量砂土,結合播種均勻撒入。
5.2.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用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或用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用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或用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用20%萎銹靈乳油400~600倍液噴霧,或用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用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