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

貴陽“貨車幫”利用手機APP將車主和貨主對接起來,讓車主找到貨源,使得貨車返程空載率一年降低了 6%。
2016年,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不斷探索和拓展全國市場,步伐越發鏗鏘有力。
貴陽“貨車幫”利用手機APP將機和貨主對接起來,讓車主找到貨源,使得貨車返程空載率一年降低了 6%,節能效益凸顯。截至2016年5月,“貨車幫” 擁有200多萬名貨車司機會員,超35萬名貨主會員。
物流行業的“痛點”
走進位于貴陽市經濟開發區的 “貨車幫”物流數字港,黃色、黑色、 紅色三種極其強烈的顏色奪目。
“紅色代表創業的初心和野心,黑色代表‘貨車幫越挫越勇,黃色則表示我們企業要重構中國物流產業生態。”“貨車幫”創始人戴文建如此解釋。
數據顯示,中國有超3000萬名貨車司機。但他們大多是個體經營,自負盈虧,靠熟人和朋友來做生意。貨主發布貨源的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 “黑板手寫”階段。“能不能讓車貨匹配,讓貨車師傅少跑冤枉路?”戴文建自2006年開始準備物流信息化項目,他的目標是搭建一個全國貨車的“運力池”,讓貨主找到司機,司機找到貨源。
2007年,GPS監控管理技術開始興起,讓戴文建看到了希望:他的團隊想采用GPS監控技術來整合國內高度分散、高度動態的中長途貨車車輛,促進車貨匹配。令人遺憾的是,2萬臺個體戶贈送終端全軍覆沒,這些個體戶寧愿支付費用也不愿意運力共享。
“如何讓司機能夠死心塌地留在平臺上?又如何讓貨主能夠放心把貨源信息發布在平臺上?”戴文建思考。
整合車貨匹配
2009年10月,中國聯通正式啟用3G業務。貨車幫抓住機會,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貨車幫”沿著長江以南的13個省分別建立13個超級QQ群來整合貨源。第二步,解散13個QQ群,鼓勵之前的QQ群成員和新成員使用自己物流公司研發的面向貨主端的“物流QQ”。第三步,利用公司在全國各地的物流園里的多個門店,給司機免費安裝“貨車幫”APP,教師傅使用 APP,打造“貨車幫”品牌。
合力整合車源與貨源,戴文建坦言,這一過程阻力重重。當互聯網文化浸入原生態的物流行業,“共享經濟”思維方式一時半會難以被本土物流行業所接受。“你就是來搶我蛋糕”的敵視心態,讓“貨車幫”推 廣人員吃了不少苦頭。
當時,“貨車幫”派出了300多人的推廣團隊。為安全起見,每個小組光是專職保安就有幾十人。路上荊棘叢叢,“貨車幫”團隊卻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把西北7省的本網打通了,足以證明貨車幫對市場“吸引力”。
如今,事業順風順水,但“貨車幫”立下硬規矩:不參與物流交易環節,只做貨主和司機的裁判員;不談“顛覆”傳統物流行業,而是要讓每一個物流人有尊嚴地工作。
戴文建說,“貨車幫”APP只是冰山一角,埋在水下的是一張覆蓋全國的貨源信息網,也是中國最大的公路物流信息化平臺。 2015年為中國節省了500 億元燃油費用。
面對未來,戴文建信心滿滿地說, 重構中國公路物流產業生態,做中國公路物流領域的“阿里巴巴”才是“貨車幫”的目標。(責任編輯/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