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全域旅游離不開智慧旅游的支撐,大數據將為貴州旅游井噴式發展發揮乘數效應。
近年來,貴州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把旅游和戶外運動、民族文化等融合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貴州省接待國內外游客2.57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41.35億元,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了39%和41%。
如何有效監管、預測、預警,提升旅游業服務質量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實現“看得見、呼得應、聯得上、管得住”?這成為擺在政府管理部門的一道難題。
投資45億元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以“貴州第一、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為定位的貴州省首條旅游公路。起于茅臺鎮,經習水縣土城鎮,止于赤水市,沿線有4A級景區13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串聯了中國紅色文化精神圣地、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旅游地等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景觀景點,吸引了許多游客。
剛剛進入景區的茅臺驛站,游客便能在驛站門口通過數字顯示屏查看到驛站住宿、飲食、體驗消費等每一個項目收費情況,隨時了解進入景區、驛站的游客人數等旅游信息。
這個智慧旅游指揮系統,是由遵義交通旅游產業開發投資集團與太極智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設計開發的赤水河谷智慧旅游綜合服務平臺。
“大數據信息化的充分應用,讓我們隨時可以了解掌握游客來自于什么地方?目前景區的交通、客流量如何?”茅臺驛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平臺作為赤水河谷旅游的綜合管理平臺,涵蓋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聯接著旅游產業鏈上的相關單位和企業。”太極智旅西南區總經理張昊洋說,游客可以通過APP進行報警,平臺系統馬上就會搜索到游客的所在位置,并以最快速度將信息反饋給相關部門,就近前往處置。”張昊洋表示,這個指揮平臺聯接著景區監控系統,如果景區發生突發事件,景區實時動態視頻將上傳至指揮中心,以便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應急決策。
赤水河谷智慧旅游運行監管及應急指揮平臺,實現了全區域管理、全數據分析、全景式展現的景區運行情況監管分析及無延時反饋、無誤差處理、全流程管控的景區應急管理,提升景區應急處理能力。
赤水河谷旅游資訊及電子商務平臺,則實現了旅游電商與商品電商的融合提升,承載了赤水河谷景區全景域、全要素的特色精品路線,同時在平臺中引入“B2B2C+M2C”的產業參與模式,進一步推動創業創新。
醉紅之路綜合應用APP是赤水河谷智慧旅游綜合服務平臺向移動終端的延伸,游客通過掃描電商平臺上的二維碼即可下載體驗APP,實現導游、導航、導覽、導購“四導合一”的功能融合,并向游客提供面向目的地的即時服務。
同時,作為赤水河谷電商網站的移動端功能延伸,電商平臺商家可通過APP進行便捷的訂單管理,進一步提升電商網站的服務響應能力。
張昊洋介紹,截至2016年11月底,平臺已入駐包含貴陽市旅發委等12個部門及貴陽所轄的10個縣(市、區)旅游局,接入貴陽市20余家A級旅游景區、近300家旅行社、近500家酒店和6000余名貴陽備案導游的基本信息。
“試運行期間,我們通過智慧旅游平臺監測到4個月以來貴陽市的各大景區共接待游客數量達800多萬,累積收到投訴共41件,為市旅委做決策和各景區在提升景區軟硬件建設方面提供了有效數據支持。”張昊洋說。
2016年5月,時任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馬寧宇表示,全域旅游離不開智慧旅游的支撐,大數據將為大旅游井噴式發展發揮乘數效應。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整合酒店、民宿、交通等資源,搭建面向全域旅游的智慧旅游云平臺,加快完善景區和沿途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以及企業旅游應用、景區智能導游講解、推進旅游交易、支付、結算等云服務。”馬寧宇說。(責任編輯/楊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