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溪

作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三極之一,近年來,遵義搶抓大數據發展的重大機遇,以培育千億級產業為目標,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遵義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在這些命題下,如何完成跨越發展、同步小康的關鍵一躍,遵義將如何探索出一條西部欠發達城市后發趕超之路?
大數據,或許就是答案。
大有可為
2014年3月,貴州省在北京發出了“奮力成為大數據時代先行者,搶占大數據時代制高點”的豪邁宣言。一年后,2015首屆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舉行,貴陽已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隨著貴陽為貴州打開了大數據的大門,遵義緊跟貴陽,敏銳地把握住了大數據發展的趨勢,借助滬遵、渝遵、筑遵合作契機,謀劃了大力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遵義北接重慶,西鄰四川,南抵貴陽,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中間腹地,是大西南通江達海要道,也是成渝和黔中兩大經濟區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遵義擁有內暢外快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向北可參與長江經濟帶產業分工協作、借道“渝新歐”進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向南通過渝黔、貴廣快鐵經“珠三角”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遵義融入成渝、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成為新的投資洼地和產業發展高地。
2015年5月22日,《中國呼叫中心產業白皮書(2014年)》發布會暨遵義市大數據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項目簽約儀式在遵成功舉行。會上 ,遵義市政府與貴州省經信委簽訂了《建設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示范基地框架協議》,并與華唐科技簽署了《遵義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同時貴州遵義華唐大數據服務外包產業有限公司、遵義職院大數據服務外包學院掛牌成立,擴大了遵義在全國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領域影響力。
隨著黔北大數據呼叫中心及服務外包示范基地落戶于正安縣,正安把黔北大數據呼叫中心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探索出了服務外包呼叫系統、組織系統遠程教育網、職業教育資源有機整合的首創模式。
目前,遵義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100多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產品涉及電子計算機、家用視聽、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設備、通信、廣播電視、軟件與信息服務等領域,智能手機制造、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電子商務等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
隨著甲骨文、中興通訊、微軟中國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遵義并投產,遵義軟件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孵化園、電商產業園、服務外包及呼叫中心產業園(基地)、遵義綜合保稅區的建成,產業整體步入中高端發展階段,遵義“一核四園多點”的“千億級”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大數據產業,遵義大有可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
作為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三極之一,近年來,遵義搶抓大數據發展的重大機遇,以培育“千億級”產業為目標,取得了顯著成績。2015年,遵義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達到620億元,是2012年90億元的6.9倍,占貴州省的29.5%。遵義,正成為全國矚目的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新興城市。
“遵義發展大數據產業,應注重與貴陽、貴安差異化發展和耦合共生”。遵義市大數據辦主任、市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婁方毅認為,應堅持“揚長避短、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實施“緊密融合、軟硬兼施、重點突破”的戰略。
貴陽和貴安在概念推出、數據中心和應用平臺建設及展示、相關論壇舉辦等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按照貴州省委和省政府要求,各地要按照“集聚是必須、不集聚是例外”的原則,推進數據資源向“云上貴州”集聚,原則上不再新建政府數據資源類的數據中心和系統應用平臺。
近年來,遵義與貴陽、貴安緊密融合發展,搶抓國家把貴州作為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機遇,積極參與“貴安·貴陽·遵義大數據產業核心區”建設,繼續爭取作為主辦方或承辦方之一參加類似“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全國性招商等活動,使自己不出局、不掉隊。
如今,智能手機等新興移動智能終端替代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中國成智能終端產業世界強國是一個必然趨勢;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是一種必然趨勢。在“三大趨勢”推動下,遵義將全力打造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智能終端產品聚集區,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實現一二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奮力走出一條符合遵義實際的大數據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路。
得數據者得未來
遵義相信,“得數據者得未來”。
在剛剛結束的遵義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了將“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全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作為遵義未來發展的五大戰略行動之一。大數據成為遵義發展的“智慧樹”和“鉆石礦”。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工程將通過3年時間,整合60多億元資金開展“無限網絡·滿格遵義”“寬帶鄉村”“免費WIFI及IPV6升級改造”三大工程,不僅建信息高速公路,還要建信息高速鐵路。
大數據應用示范工程則在推動遵義各行業、領域的信息化,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化工廠等多個大數據平臺,這不僅是遵義建設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的有機組成,也為全國同類城市建設提供標準。
電子信息制造業倍增工程,突出的是“遵義智造”品牌,也是遵義打造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推動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首要選擇和重中之重。
在推進遵義智能終端產業發展中,遵義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產業專業和輻射為依托,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產業為重點,以國外市場和中低端產品為切入口,以打造“千億級”產業為目標,急速形成智能終端產業鏈,努力把遵義打造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培育工程瞄準的則是特色服務,通過培育相關人才和創業服務、數據中心建設,以及特色呼叫產業與特色電商產業,為遵義大數據相關產業提供人才、技術的服務和支持。
在四大工程推動下,遵義將實現大數據全產業鏈集聚,在遵義區域內實現智能制造就近快捷配套,降低產業成本,提高產業效率,形成遵義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11月16日,《遵義市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0)》審核通過。到2020年,大數據將在遵義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推動遵義市信息化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達到西部乃至全國先進水平。遵義將成為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特色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大數據應用示范城市。(責任編輯/王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