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她說年齡和經驗是最大的資本,新劇與文章合作,出演風情間諜
上海人,199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代表作品有電視劇《奮斗》《喬家大院》《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等。2017年3月,由其主演的諜戰劇《剃刀邊緣》播出。
和馬伊琍聊天,很容易見識到什么叫做“上海女人的霸氣”。她音量不大,話不多,但是每一句都擲地有聲。“你就敞開了問吧!”她對《環球人物》記者說,眼睛里有些倦意,但嘴角依然微笑著,露出她標志性的虎牙。
“你挑選劇本有什么標準嗎?”
“好看就行。”
“好看具體又是什么?”
“沒辦法形容。那就是一種感覺。我是一直跟著感覺走的人,從小到大就沒人能影響我。”
“難道你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決定嗎?”
“從來沒有。”說這話時,她沒有一刻的猶豫。
“文章不需要我幫忙”
最近,新劇《剃刀邊緣》正在熱播,這是馬伊琍和文章夫妻倆的第四次合作,馬伊琍是女主角,文章則是自導自演。在這部民國戲中,馬伊琍一改往日都市麗人的形象,飾演了一位風情萬種的警察廳女科長,與文章飾演的小人物許從良上演了一出出驚險的諜戰劇情。這部劇在去年以極高的強度連續拍攝4個月,“大夏天,拍得特別累”。
事實上,《剃刀邊緣》對于馬伊琍和文章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和突破。馬伊琍對記者說:“作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演員,我可能到了瓶頸期,需要再突破一下。”有段時間她覺得特別壓抑,經紀人就讓她給朱亞文、宋佳等好友打電話取取經。“但我沒打,這太丟人了,我怎么可以就這樣敗下陣來呢?我必須要自己戰勝自己。”
馬伊琍是突破之難,文章則是轉型之難。在《剃刀邊緣》的發布會上,他開玩笑說自己如今被妖魔化了,很多導演都不敢用他,只能自己用自己了。因此,當兩人再度合作,都被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沖勁兒,“當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進組,馬伊琍就被文章狠狠批了一把,頭一個月,幾乎每場戲都不好過,這讓她在拍攝前期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和不服。一次,馬伊琍和飾演警察廳廳長的丁勇岱對戲,一條就過了,丁勇岱興奮得要擊掌慶祝,馬伊琍哭笑不得:“為什么擊掌?”丁勇岱說:“戲過了,你難道不覺得高興嗎?”馬伊琍這才意識到,原來全劇組的人都和她“同病相憐”。
她說:“后來想想,好聽的話說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兒,當我遇到瓶頸的時候,也許就得有人能站出來直接否定我,才能激發出我的潛力,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跨過那個坎兒,就會到達一種新的境界。”
《環球人物》:文章和他劇中的角色像嗎?
馬伊琍:很像。表面看著嘻嘻哈哈,其實內心特別較勁,他對周圍人要求很苛刻,因為他對自己就是這么苛刻。
《環球人物》:這是你拍的第二部文章導演的戲,與上一次《小爸爸》相比,他有哪些變化嗎?
馬伊琍:他現在是個非常嚴格的導演,對戲越來越執著。他在意現場每個環節,參與整部戲的燈光和攝影,對演員要求也高了。拍《小爸爸》還沒現在嚴格,那時他沒有太多的精力顧及到演員的表演,現在有更多的精力摳演員的戲了。比如,他對臺詞節奏有很高的要求,不許你拖著說,必須要對臺詞特別熟練。
《環球人物》:他在現場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會給他提供什么幫助和建議嗎?
馬伊琍:文章是精力非常旺盛的人,他不太需要別人分擔的。我倆都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工作中絕不夾雜私人情感。他是導演,我是演員,他的工作我不會去干涉。夫妻是夫妻,工作是工作。況且,他不需要我幫忙。
《環球人物》:他會私底下對你表達感謝嗎?
馬伊琍:我倆之間就不用感謝了,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彼此扶持、幫助,是共贏的。
“我不相信人會永遠強大”
從1996年出演第一部電視劇《真空愛情記錄》開始,20年來,熒幕上的馬伊琍越來越展現出都市女性獨立、成熟的一面。尤其是近幾年,從講述隱婚夫妻在大城市打拼、奮斗的《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到剖析社會復雜人際關系的《中國式關系》,獨立都市女性成為馬伊琍身上最鮮明的標簽之一。她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從小的家教就告訴我,我就是我,我是有人生選擇權的,我不附屬于任何人,我屬于我自己。”
大一時,馬伊琍和同學一起接了個劇,講的是兩個女孩在飯店點了20塊錢的菜,結賬時卻被收取2000元。劇本上寫著“她們束手無策、放聲大哭”,但馬伊琍怎么都哭不出來:“為什么要哭?不是應該去告他們嗎?”大學上課演話劇《雷雨》,老師總是“看臉”給她分配四鳳的角色,但她內心想演的其實是繁漪。即便是2002年她從上萬人中被瓊瑤挑出扮演經典角色——《還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間》中的夏紫薇,她也沒有按照觀眾期待,把這個角色演得楚楚可憐,她說:“我將這個紫薇演得比以往更有個性、更加成熟,不再是一個文文弱弱的傳統女孩,面對生活變故更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和處理能力。我演的紫薇是一個主動追求幸福的人。”
2006年,馬伊琍在《喬家大院》中扮演江雪瑛。一開始,這個人物設定就是一個深愛喬致庸的女人,隱忍、犧牲、默默奉獻。但馬伊琍覺得這樣的“人設”不對:“如果讓我按照這個劇本演,我肯定一邊演,一邊恨這個角色。”后來,導演胡玫為她改了戲,江雪瑛在失去喬致庸后因愛生恨,一邊愛著一邊報復。“有人跟我說,原來的版本更討喜,但我覺得改后的江雪瑛才是真實的。哪有人會是永遠美好的?尤其是受了打擊之后。”
生活中,馬伊琍是不會輕易哭泣的人,或者說是不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出軟弱來。為數不多的幾次,要么是因為閨蜜出嫁感動而哭,要么是因為產后抑郁在房間自責。還有一次,是因為在拍攝電視劇《奮斗》時,在片場摔了一跤,趾骨骨折,深怕自己被換角,哭了。她說,夏琳(《奮斗》女主角)是和她最接近的一個角色,平凡而自信,勇敢且無畏,“真的是我最想表達的女性的觀點”。
有的演員被角色影響,有的演員用自己的想法改變角色。顯然,馬伊琍屬于后者。
《環球人物》:演了那么多獨立自主的都市女性,不擔心會被定型嗎?
馬伊琍:我演的每個人物都有成長,不是千篇一律的獨立、強大,我也不相信人會永遠強大。就像夏琳,你們可能只關注到她的開場就是個強大的女孩,但她最后從法國回來找陸濤,是她意識到愛情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她以前過于清高了,自尊過于強烈了,她知道自己錯了。這是一個人物的成長。
《環球人物》:你選角色的標準是什么?
馬伊琍:一,好看,不是人長得好看,而是經歷好看;二,真實,必須符合我的理解。
《環球人物》:在演戲這件事情上,你的目標是什么?
馬伊琍:對我來說,踏踏實實做一個演員就夠了。做演員,年齡、經驗就是你的資本。人生不經歷很多事情,沒有年齡的積淀,怎么可能對生活有更多的理解?沒有這些經驗,不可能做好演員。
“我們就是最真實的一群人”
馬伊琍擅長做演員,但不太擅長做明星,她希望大眾看到作品就好,不要關注她個人。她在街上被認出來,很少會答應簽名拍照,她覺得那不是因為她冷漠,而是別人打破了她的生活狀態。
但她也絕不愿意放棄職業去做一名相夫教女的家庭主婦。“我一定要有一件喜歡的事情去做。”她說,“重點是不能不考慮自己——完全不考慮自己的人就會迷失自己。”
這大概也是馬伊俐這兩年喜歡上演都市女性的原因。在《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里,她扮演了事業心極強的工作狂潘蕓,也是絕不會為家庭放棄工作的女性。她曾開玩笑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希望找個大款嫁了,衣食無憂,不用工作,后來她發現自己的本心根本就不是這樣想的。“第一,我想做一個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人,不用看著誰的錢過日子;第二,我根本就不是一個能在家里呆著的人”。
馬伊琍記得自己剛到北京打拼事業時,住在空蕩蕩的出租房里,每天回家就放黃磊的歌,因為他在唱歌前總會說很多話,她覺得家里好像還有一個人,“那時感覺自己好慘”。如今,她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也有了更完整的靈魂,更強大的心。
《環球人物》:你怎么看待你所處的娛樂圈?
馬伊琍:這一行被人統稱為“娛樂圈”,但這僅僅因為你的職業跟娛樂有關。我覺得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理解去強化這個字眼,也不用感覺說到娛樂圈就是各種亂七八糟的。
其實,娛樂圈是最光明正大的地方,所有的美好和所有罪惡都被暴露在陽光之下,比別的那些什么圈干凈多了。我覺得我們就是最真實的一群人。
《環球人物》:你既是演員,也是妻子、母親,在那么忙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還能不斷學習?
馬伊琍:我覺得做演員一定要是個會生活的人,而生活就是你學習的課堂。我在家不看電視,我要出去,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去做。跟朋友聊天,了解別人的生活;走在大街上看形形色色的人,哪怕看兩個人吵架都能發現一些新鮮的東西;去學校里,聽家長聊他們的煩惱。我覺得這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環球人物》:經過這些年在娛樂圈的打拼磨練,又經過了那么多世事紛擾,你的心態變了嗎?
馬伊琍:我變得成熟了,越來越寬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