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波 徐人平 安俊芳
(1.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2.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3.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設計教育
基于設計素描創意教學中模塊化創新設計的應用研究
胡瑞波1徐人平2安俊芳3
(1.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2.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3.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針對工業化、信息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設計在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設計中的問題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綜合技術的、科技的、藝術的多方面綜合問題,由此,提出模塊化設計的概念,介紹了系統設計中的組成部位、功能單元、思維能力等方面,闡述了模型化設計中的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和主題設計,并結合具體的設計素描案例,驗證了模塊化教學中的創新設計在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
設計素描;教學;模塊化;創新設計
20世紀初期,美籍奧地利著名生物學家路德維西·馮·貝塔朗菲(Ludeig von Bertanffy)提出了一般系統論的概念后,現代系統論紛紛創立,并逐步地應用到各個學科和技術領域。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強調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和機械的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恩格斯的“集合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出了“系統論的觀念”,認為:把極其復雜的研究對象稱為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有機體,而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們從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1]55-60。由此,系統論是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后,又一次徹底地改變世界科學和思維方式。與此同時,提出模塊訓練的教學方式,并應用到設計素描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培養學生整體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模塊化作為一種標準化的形式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含義。對于設計素描中的模塊化訓練是指在其教學過程中,每次教學訓練作為一個獨立的功能元,通過多次的訓練可以逐步形成一個具有創意的設計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空間象形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得到極大的訓練,其終極目的是為了創意,而創意是無止境的,這個過程叫做設計素描中的模塊訓練。
1.1 模塊是設計系統的組成部分
設計素描系統包括設計的形體、結構、創意等多種元素共同構成。在教學的過程中,從簡單到復雜,從表面教學到復雜的內部教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模塊與系統是相互依存和獨立存在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模塊離開了系統,模塊就失去了實用的價值。例如:人的手和腳對于人的書寫和走路具有主要的作用,但離開人的本身手和腳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二是模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相對的情況下,不受系統的影響,具有獨立性。在設計素描的教學中,每一次的教學,具有每一次的教學目的,其主題和創作構思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這個獨立的過程是最終的創意做準備的過程(圖1)。

圖1 設計系統中的模塊化
1.2 模塊具有確定的功能單元
設計素描中的模塊劃分是具有特定目的性,在“創意設計”的過程中,并不是任意地將各個功能單元組合和分割,而是在創意的過程中,將設計創意劃分為若干的功能元,每個功能元都有確定的目的和確定的功能,并且逐步深入呈現出遞進的關系。例如,個人使用的計算機,其主要由主板、顯卡、CPU、硬盤等構成,各個組成部件都有特定的功能,同時,各個特定的功能又可以從功能需求來進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改變CPU的性能,則可以加快電腦的使用速度。由此,為了增加電腦的使用效率,可以通過局部的功能單元的改變,達到使用的目的,減少整體替換和更新的浪費,有利于節約成本和減少資源的浪費。
1.3 模塊訓練培養設計的整體思維能力
模塊化設計,不是單一的設計,而是第一層的設計是第二層次的基礎、第二層次的設計是第三層次的基礎。由此,逐步深入和優化創意設計過程。模塊化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者首先要有整體的設計思維能力,即對自然界的形體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要對形體有足夠的了解。
例如在畫蘋果的過程中,先觀察蘋果的形體,仔細觀察其結構、光暈、色澤等組成要素后,再畫蘋果,這樣的體驗可以使設計者從形體到味覺全方位地觀察蘋果樣式,有利于加深對蘋果的形體和味覺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過程,觀察中首先發現該蘋果的形態是近視于圓球體,以此為出發點,去尋找類似的創意。其次,通過吃蘋果,可以從味覺的角度對蘋果做深入的發現。在此,可能認為青蘋果會有點酸的味道,而紅蘋果甜的味道會多一些。不難發現,在吃蘋果的過程中,看到青蘋果還沒有吃,就會說太酸之類的話題。由此,體驗味覺的過程中,也是增加設計創意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稱之為設計的第一層次問題。接著對其進行解剖,這個過程,可以借助工具,也可以不借助工具,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創意設計,這就是設計的第二層次問題。緊接著深入研究蘋果的細胞結構和局部結構的放大等問題,則是設計的第三層次問題。而綜合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的問題,提取創意靈感,則是設計創意的第四層次問題(圖2)。據此,根據問題的深入程度不同,面對問題層次的劃分數量就不同。所以,在設計的模塊化的訓練過程中,模塊是為了創意,從創意中吸取靈感,為最終的設計創意做準備。也就是說,模塊是為整體的設計做準備的。

圖2 觀察和體驗蘋果的4個階段
1.4 模塊化的宗旨是創意
模塊化訓練的目的是訓練整體思維。訓練的宗旨是創意。在這個創意的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思維的層次也是不斷深入的。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更好解決設計時所遇到的問題。對于具體的設計問題,除了需要綜合市場的、創新的、實用的要求外還需要了解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消費層次和不同的生活習慣對于設計的不同需求。因此,整體的、綜合的思考問題,對于定位不同的消費人群,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基礎課的設計素描來說,在訓練的過程中,除了夯實學生的基礎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整體思考能力,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5 模塊化不因一個創意而結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模塊化設計的目標主要是模塊化系統和模塊化的創意系統,建立模塊系統是實施模塊化設計的前提,而宗旨是實現模塊化的系列設計。不難看出,模塊化的系統有利于模塊化創意系統的建立和實現,同時,不同的模塊化進行組合,又可以形成新的創意系統。模塊化不是一個孤立靜止的事物,而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動態的過程[1]61-65。模塊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因設計創意的形成而終止,而將模塊化分成兩個階段,即模塊化形成階段和創意的形成階段。顯然,將模塊和結果視為階段,同時這個階段,可以根據消費者和審美群體的變化而不斷地改變和優化,從而組合成新的創意。
隨著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各行業、各部門的分工日益明確,模塊化設計對于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進程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基礎課的設計素描來說,加強模塊化的訓練,針對不同的標準來組織系統和劃分不同的模塊——按照模塊表現的不同形式,可將模塊劃分為硬件模塊和軟件模塊;按照模塊在設計創意系統中的層次,可以劃分為第一層次模塊、第二層次模塊、第三層次模塊和第四層次模塊等;按照模塊在設計創意中的作用,可將模塊劃分為通用模塊和專用模塊,基本模塊和改裝模塊,主題模塊和非主題模塊[1]65-70。模塊在設計中最顯著的特征是易換性和階段性,在設計中根據問題的思考加深程度,可將其具體分為功能模塊、結構模塊、單元模塊和主題模塊。
2.1 功能模塊
功能模塊訓練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功能,為了功能而進行創作的設計稱之為功能模塊設計。在功能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設計用途,劃分為不同的設計門類,其劃分標準舉例如下:為了使用的功能而進行設計的作品稱之為產品設計;為了居住的功能來進行設計的作品稱為環境藝術設計;為了視覺的而進行設計的作品稱之為視覺傳達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基礎課的設計素描來說,這樣的區分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而言,體系和模塊意識還沒有形成。那么,在這個過程,通過類似的題目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在布置類似設計題目的時候,往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設計,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又可以加深對專業的了解程度。
2.2 結構模塊
結構模塊是以結構為主的結構素描訓練。其特征相當于結構素描,不同之處在于結構模塊是設計系統中的一個部分,結構素描是相對于傳統的素描而言的。結構素描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不施明暗,沒有光影變化,而強調突出物象的結構特征(圖3、圖4)。其概念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形成于結構主義繪畫時期,于1919年在德國的包豪斯學校開創了結構素描的教學,隨后在瑞士巴塞爾設計學院擬定《設計素描基礎教學大綱》,主要以結構素描的形式來進行設計素描的訓練[2]。
與此同時,結構一詞,本是建筑學的名稱,意思是指物象或者事物各個逐層部分的搭配、排列及其組合秩序,表達物象的組合和構成的意思。著名的西方“現代繪畫之父”保羅·塞尚在尋求畫面上建立一種堅固的構架時,把自然物象剖析為圓球、圓柱、圓錐和其他的幾何形體,剝離無關的細節,借助物體的輪廓結構,以基本的形態關系來安排各種物體關系,用畫面的內在架構秩序和相互關系來表現自然物象[3]。
由此不難看出,結構素描是以線條和輪廓來表達物體的結構關系。結構模塊則是在利用結構素描的方法和原理進行創作,并在整個設計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是設計的結束,而是設計的一個階段[4]18-19。兩者在基礎設計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圖3 靜物結構素描(胡波同學)

圖4 矛盾結構(陳鳳同學)

圖5 鵝(耿浪同學)

圖6 設計創作工具(代霞同學)
2.3 主題模塊[5]35-46
主題模塊的訓練在其過程中,不是完整的結構,而是在設計創意的過程中,某一個環節的設計,在這個環節中,設計模塊具有鮮明的主題性。學生圍繞主題來進行創意設計。在這里所講的主題相對比較松懈,學生可以自擬主題進行創作,這個過程,主要是為了下一步的主題性模塊創意設計打基礎。學生以鵝在水中游為主題的模塊創作設計。圖5所示,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長期觀察鵝在水中游的畫面。通過駱賓王7歲時寫的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輕波”的啟迪,細細地看,水中鵝的影子,發現水像一面鏡子,能夠清晰地看地鵝的倒影。作者不假思索地想到了眼睛,于是將眼睛畫在鵝的背上,證明鵝的形象是通過這樣的過程而得出來的。圖6學生習作。在布置作業的那一刻,該學生對于主題性的創作不敏感,同工具亂寫亂畫,毫無察覺設計的主題,看上去一臉的無趣。于是,找到筆者問道,我這個實在做不出來,請求重新選題,或者隨意地自己去創作,筆者斷然拒絕,要求必須要有主題性。后來經過筆者的指點,學生決定就畫這些亂的文具,而且將文具進行夸張和變形,來表達當時的創作心情。
3.1 作品點評1:動物深入式研究[5]35-46
動物深入式研究是指對動物進行深入式觀察,不僅如此,而且還要觀察到其內部的骨骼結構,從中吸取靈感而創作出來的設計作品。具體如圖7(a)《馬》,學生對馬進行了4個不同的角度奔跑時、悠閑時的場景,了解馬在各種場景下的狀態,然后,根據其狀態來進行繪制,并抓住其特征。第二步如圖7(b)《馬的解剖》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更為深入地了解馬的骨骼結構,因為在畫素描的過程中,骨骼的走向決定了其形體的特征。第三步如圖7(c)《馬的創意》則是綜合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從中提取靈感來進行創意設計。其創意表達了一個處在危險中的少女的場景,從作品中可以看到枯藤、老樹、烏鴉和骷髏頭的設計元素,綜合上述元素來看,則可以看出內部所表達的意思。

圖7 馬模塊化訓練作品(楊勇同學)
3.2 作品點評2:專業方向式研究[5]35-46
專業方向式研究是指在模塊設計創意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專業方向的培養,最終的創意成果,基本偏向專業方向的發展前景。專業方向式的發展途徑是專業的選擇,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專業方向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學生對于今后專業的選擇。而這個例子如圖8(a)《蘋果》的設計過程,其基本過程和上面所介紹的方法很類似,同樣也是對蘋果首先進行6個不同角度的觀察,圖8(b)《蘋果解剖》接著對蘋果進行20個不同角度的解剖,在這里表現手法是不限的,對于作者來說,基本上是借用輔助工具來進行解剖的過程。第三步圖8(c)《蘋果細胞結構》則是對形體的細胞結構進行觀察和分析。由此,得出第四步圖8(d)《蘋果產品創意》,這里所設計的東西為產品設計。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該學生,傾向于產品設計專業發現發展的意向,于是投其所好地對其加以專業化的引導,由此,增加該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

圖8 蘋果模塊化訓練作品(張濤同學)
通過模塊化設計教學的訓練,使學生從基礎教學中培養系統和整體思考問題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學生回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大自然的美,并將發掘的美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地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由具象到抽象、由自然形態到工業產品,創造出具體的設計創意和工業產品,為今后的設計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基礎學科的設計素描來說,引入模塊化和系統化的概念在其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和發展設計素描的創作方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整體的思考問題的方法。設計學中的任何一個專業方向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綜合技術的、文化的、心理的和情感的問題,略微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設計作品的失敗。以工業設計為例,生產螺絲的和生產螺帽的廠家兩者若是沒有統一的規范,必將導致生產的巨大浪費。由此,引入其概念,對于基礎學科邁向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會引起基礎學科的大討論,為豐富和發展設計學科的基礎訓練方法提供借鑒意義。
[1]楊向東.產品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李波主編.設計素描[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3:1-4.
[3]覃兆翰.美術考研史論輔導[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7:233-236.
[4]呂杰.從素描的幾何體意識過渡到設計de圖形創意——談藝術設計學院(系)素描教學改革[J].湖南包裝, 2002,18(1):18-19.
[5]胡瑞波.設計素描與創新訓練[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35-46.
貴州省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編號:2015DC02);貴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中心自主招標課題成果(編號:11);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課程-團隊”項目(KT2016013H)。
胡瑞波(1985-),男,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E-mail: 407904118@qq.com
徐人平(1949-),男,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導。E-mail: xurenp@gmail.com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