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高 燕 李 佳 向 娜
淺析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 B B計劃管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高 燕 李 佳 向 娜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的計劃管理進行分析,提出在電子信息項目中通過構建CBB的計劃管理可以充分發揮模塊優勢,解決產品運作中因日漸復雜的產品種類、型號等帶來的效率問題,提高了產品效率。
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信息項目在自主研發和產品的成長過程中面臨了種種障礙。對于研發體系,隨著產品復雜度、產品種類、產品型號的變化,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規模優勢、組織結構、運作流程來增加效率,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CBB計劃管理的構建,為解決這類問題提出了新的理念。本文,正是基于CBB框架結構,提出建立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以在實際中提高效率。
CBB計劃,即構建以Intel公司為盟主,由PC供應鏈節點組成的從事產品開發和銷售的虛擬創新聯盟,被認為是充分利用外部資源進行組團式競爭的有效方式和模式。實際上,虛擬創新聯盟意在降低風險、抓住商業機會。一旦任務完成,這種基于項目的合作也就中止了[1]。CBB計劃管理,指那些可以在不同產品、系統之間共用的零部件、模塊、技術及其他相關的設計成果。CBB可以分為技術貨架和產品貨架。當產品基于許多成熟的共享的CBB搭建,產品的質量、進度和成本都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保證。下面將重點分析如何通過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實現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美國知名教授道格拉斯·凱爾納認為:“認同性就一種預定人的社會角色的功能,是一種傳統的神話系統,她提供方向感和宗教支持,以確定人是世界中的位置,同時又嚴格的限制其思想和行為的范圍。”[2]CBB計劃管理的認同性,要求在電子信息CBB計劃管理中,處于管理中的個體擁有對自身的自覺意識,主體可以依據計劃管理進行組團,在團體中判定自身在計劃管理模式下的位序,確定管理中的行為方式,并且獲得一種心里上的管理認同感。這種認同性,是一種身份上的認同,有助于信息項目的計劃管理中出現心里層面的團結,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早做中世紀時期,神學家兼哲學家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就經常運用共享的觀念。“共享”(participation)它有兩個層面的意思。它最初的含義是指“參與、分享”(to partake of ),第二個含義是指“參加、分擔”(partake in),現代意義的共享即分享,指將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權或知情權與其他人共同擁有,有時也包括產權。
電子信息CBB項目計劃管理的共享性,是指在共享模塊(CBB),可在不同產品、系統之間共用的零部件、模塊、技術及其他相關的設計成果,包括技術和產品。它包括了共享平臺、共享貨架、共享模塊三個方面。
CBB是需要資源部門,無論是研發、采購、生產,還是產品的開發團隊都要共享的信息,通過共享的平臺管理、貨架管理和模塊管理,將產品共用分享,并且在共用共享的基礎上可迅速開發新型的產品,做出快速的反應,減少人員的低水平重復勞動,控制成本,最大限度地釋放人力資源。
機制一詞源于希臘語中的“methane”,指機器在運轉過程中各個零部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因果的關系及運轉方式[3]。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的運行機制,分為制定共享內容和確定激勵辦法兩方面。
在共享內容方面,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通過明確CBB的產品建設和維護的責任部門,設立專項,為技術共享和模塊開發服務,完成對共享模塊的內部定價等實現對電子信息工程項目的管理。例如,共享平臺(共享模塊組合)——若干共享單機、共享整機或模塊經組合形成共享平臺,可供多個產品重用;共享貨架——共享模塊和共享平臺按層次進行分類,形成貨架。共享模塊主要分為:共享器件、共享組件、共享單板或模板、共享單機、共享整機、共享分系統、共享系統。
在激勵機制方面,做保證符合產品特性的的基礎上,需要激勵CBB管理人員和產品開發團隊最大限度和可能地使用CBB,并且建立明確的衡量準則------(考評制度),以此鼓勵重用。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還可以做考評制度的內容中設立雙向獎勵,通過設立雙向獎勵,鼓勵利用共享平臺者,無論是享用平臺和被享用平臺者都給予專項的獎金,刺激成員間自覺地實現共享運行機制。
CBB計劃管理中的風險防控,是CBB計劃管理的關鍵環節。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4]。電子信息項目工程CBB計劃管理在風險防控方面有著更加明顯的優越性。例如, 在一個共享平臺上,一旦有一個產品出現問題,可以利用共享原則,調用其他共享資源,在最短時間里化解可能發生的風險。可見,基于CBB構建的電子信息計劃管理,可以充分的發揮其共享的特性,應用各種共享與方法對研發系統中的組織結構、部門團隊之間的協調、職責和任務分配、以及規劃方法、設計方法等進行有效的控制,減少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
綜上所述,基于CBB構建的電子信息計劃管理的優越性是突出的,它可以提高效率的同時又減少風險的發生,是現代電子信息計劃管理又一新型管理方法。
[1]Gou H M and Huang B Q and Liu W H.A framework for virtual enterprise operation management [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3.50:333-352.
[2][美]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文化--介于現代與后現代之間的文化研究 認同性與政治》,丁宇譯,商務印書館,2004:392.
[3]李福華.提高高等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機制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報,2001(3).
[4]曾昭盛,趙永云,鐘震美,劉剛.淺談防雷工程風險防控[C].廣東省氣象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