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2017年7月28日,中德智能制造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家大會在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參加并致辭。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是貫徹落實國發〔2016〕28號文、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兩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扎實開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組織開展試點示范,深化中德產業園區合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全面落實《推動中德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德方持續推動副部長級、司局級、合作執行平臺級三層上下聯動溝通機制;務實推動項目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工業大數據、工業軟件等領域開展產業、標準、人才、園區合作;深化標準化的合作,繼續推動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和工業互聯網參考架構的互認,并在IEC、ISO等國際標準化組織中提交參考模型國際標準提案;開展系列交流活動,組織召開中德信息物理系統與智能制造論壇等專題活動,交流雙方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新進展,了解雙方的需求,借鑒成功的經驗,營造互利共贏的合作環境。
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家大會的召開,對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論壇同期,還舉辦了中德智能制造聯盟·中德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分委會和工業云平臺分委會成立儀式。近500位中德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代表參加會議。
2017年7月20日,2017自主可控計算機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參加會議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盧錫城、方濱興作主題演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科研院所、用戶單位代表參加會議。
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全面推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產業發展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2016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共完成軟件業務收入4.9萬億元,特別是軟件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日益融入到經濟社會各領域,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但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領域推進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差距,亟須產、學、研、用進一步協同攻關,共建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將繼續堅持“統籌規劃、應用牽引,問題導向、聯合攻關,標準先行、產用互動”的原則,進一步加大系統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積極推進面向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及研發,培育中國解決方案提供商,強化產業支撐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小核心、大合作”的產業格局,構建良性產業發展生態,持續提升各領域應用支撐能力。

為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國家開發銀行關于推薦2017年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信貸項目的通知》(工信廳聯節函〔2017〕234號)要求,2017年8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二局在京組織召開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信貸項目評審會。會議邀請相關領域專家30余人,對各地推薦的170余項節能與綠色化改造、能源管理信息化、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重點信貸項目進行了評審。
本次會議由中國電子學會具體承辦,前期學會協助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二局對各地申報項目進行了資料整理及形式審查,協助申報企業進行了申報資料的補充完善。起草了相關評審流程和項目評分細則,并由學會科普培訓與應用推廣中心副主任王娟在本次會議上進行了講解。下一步,學會將繼續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開發銀行相關工作,在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更好發展的同時,協助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開發銀行在降低工業能源消費、降低工業污染排放、鋼鐵玻璃水泥等行業去產能、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在2010-2014年韓國申請了AI專利1533件,遠遠不及美國15317件、中國8410件、日本2071件。美國的AI專利申請件數2005-2009年五年間增長了1.26倍,達到12147件。同一時期中國的專利申請數則足足增長了3倍。美國正在白宮的主導下推進AI基礎研究與產業化進程,中國政府也于2016年5月宣布,將在國家層面上創造1000億元規模的AI市場。
韓媒稱,韓國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整個ICT領域都與其他競爭國家存在巨大的差距。據信息通信技術振興中心2017年4月發表的消息稱,韓國的ICT領域專利以2015年為基準累計達到21.3萬件,遠遠落后于中國(110萬件)、美國(58.9萬件)、日本(31.9萬件)等主要國家。
2017年7月29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承辦的2017中國紡織創新年會●產品峰會在福建福州召開。“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流行)產品評選啟動儀式”在峰會上同期舉行。
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40號),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計劃》中明確開展評選“2017年度紡織服裝十大創新(流行)產品”活動,該項活動是貫徹落實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推進紡織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消費品升級的具體行動。評選活動將重點考察參評產品在設計創意、技術創新、品質保證、生態環保、市場表現等方面的條件,申報產品涵蓋服裝、家紡及產業用三大紡織終端消費品領域。
“2017年度紡織服裝十大創新(流行)產品”評選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具體組織實施。
2017年7月25日,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范書建主持會議并講話,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秦雁在會上致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相關處室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有關單位及江蘇省地市級經信委代表列席了會議。
會上,部科技司介紹了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條件,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4個單位圍繞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進行了經驗交流。
范書建介紹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進展、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幾點考慮和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下一步工作,并提出明確要求,希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有關文件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
2017年7月1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深度行(山東站)暨第二屆中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濟寧市舉行。
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參加并作主題演講。謝少鋒圍繞起草背景、總體定位、主要內容,與參會人員分享了對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的思考認識。謝少鋒肯定了山東省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作的支持,并從我國制造大國、互聯網大國和人口大國三個角度,分析了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深入講解了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和推動落實的主要工作。
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業務處人員,以及北京大學、華為公司、海爾集團、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專家學者和相關負責人,圍繞“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激發新動能”主題,進行了高端對話,與現場嘉賓開展互動交流,并現場解答有關問題。
論壇上,舉行了濟寧高新區華為(山東)大數據中心、山東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聯盟、山東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揭牌儀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濟寧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期間還舉行了為期3天的博覽會,展出面積約2萬平方米,展位1000個,參觀人數突破2萬人。
國內有關科研院所及業界專家,山東省制造業及信息產業知名企業家500余人出席會議。
2017年8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巡視員胡燕應邀出席第九屆中國家電網購高峰論壇并致辭。
胡燕指出,近年來,我國信息基礎設施能力快速攀升,網絡提速降費深入推進,互聯網技術與經濟社會融合更加深入,信息消費由線上為主加快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形態轉變,消費主體快速擴張,邊界不斷拓展,模式深刻調整,正在帶動其他消費領域快速增長。國家進一步鼓勵信息消費升級擴容,為網絡零售市場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她表示,由于全球市場趨于飽和,我國手機、微型計算機等終端產品產量已經步入低速增長階段,彩電產量甚至開始下滑。與此同時,國內家電消費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主要產品線上線下出貨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市場競爭激烈倒逼各大企業加快產品升級,通過拳頭產品占據市場競爭有利地位,這也使得彩電、手機市場上半年在銷量下滑的形勢下,銷售額不降反升。
胡燕強調,消費模式的轉變和升級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企業要高舉質量品牌大旗,鑄就核心價值。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將以新型信息消費需求為導向,著力推動軟硬融合、制造與服務融合、網絡與產品融合,積極推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升級發展的消費需求。繼續推進智能手機、智能電視、行業應用終端、“天通一號”終端等產品的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智慧家庭終端產品整體更新換代。繼續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加強質量品牌建設”這一戰略任務,加強推進手機和彩電行業品牌建設指導意見的相關工作,強化“質量為先”,引導企業增強質量品牌意識,樹立品牌經營理念,強化企業的核心價值,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促進消費走向中高端。
本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中國電子報社主辦,論壇同期發布了《2017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京東商城、海爾、美的、海信、創維、TCL、LG等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