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法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最近《環球時報》駐法國記者信箱里收到一封市政府發來的“緊急信件”,里面是11位候選人的官方海報,無一例外,封面“大頭像”,內頁“拉票書”。雖說各類民調已大致預測了首輪出線人選,但這張在投票前夕直接發到每個選民手中的海報,還是被各候選人視為吸引選民、動員拉票的最后一張王牌。怎樣使用表情、眼神、背景圖片,如何選擇海報色調、口號及稱謂,為自己制造出最佳“總統相”,這可是歷屆候選人絞盡腦汁的一道考題。
顏色圖片措辭大有講究
藍、白、紅是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三大法蘭西價值的國旗顏色。右翼海報偏藍、左翼海報親紅幾乎是一條鐵律。選擇藍色,帶領民眾實現法蘭西“自由獨立大國”的復興,很具煽動力,也是許多無黨派候選人的選擇。紅色在法國文化里和共產主義有很深淵源,是左翼候選人的首選。今年的藍紅比例為7比3,唯一加入“藍營”的左翼候選人是共產黨出身的梅朗雄,他的上屆競選綱領被批太激進,首輪即遭淘汰。今年有意磨圓棱角,將海報從5年前的大紅換成海天渾然的蔚藍,只留一個代表哲學、智慧的競選標志。梅朗雄最新民調已從最初11%的支持率一路猛升到20%,被預言可能成為“黑馬”,難說與他主動“變色”沒有關系。極右翼勒龐,因為名字瑪麗娜在法語中有“海藍”之意,幾乎將藍色當作專有顏色每屆使用。
海報內頁的拉票書十分講究措辭。“女士們、先生們”“公民們”和“同胞們”最常見。勒龐為打造身為女性、母親的溫柔形象,特意增加了“小姐們”,以主動拉近和女選民的關系。其照片上微笑的甜美也有效中和了競選口號“在法國重新建立秩序”的強硬。此外,被稱作“高富帥媒體寵兒”的馬克龍在海報上有故意咬腮幫的感覺,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老成。他這招“自黑”很有摘掉“不成熟、缺乏經驗”標簽的意味。而菲永因為深陷“空餉門”危機,已悄然將海報競選口號從“真相的勇氣”改成“為了法國的意志”。
雅俗共賞才能贏
分析近幾屆大選結果,記者發現最后贏得大選的,其海報也幾乎必是“雅”得讓專家滿意,“俗”得讓百姓接受。2007年羅亞爾創造了女性首次進入大選二輪的歷史,對陣薩科齊。她一路打女性牌,先后推出黑白、彩色兩張海報,每張都微笑示人。但被認為藝術性太強、整體設計就像“香水廣告”,最終輸給薩科齊。
5年后,薩科齊和奧朗德、勒龐展開角逐。小勒龐首次參選,她期望一改父親“強硬、偏激”作風,使用恰如其分的微笑和直指人心的眼神,以“誘惑者”姿態向選民展開拉票攻勢。但這張海報抄襲戴安娜雜志封面痕跡太明顯,口號“Yes!法蘭西”又顯太空洞,結果她的大選之路止步于首輪。薩科齊使用大海作背景,竭力為自己打造“大海航行主舵手”的形象。海洋給人以寧靜,卻也造成薩科齊懸空于海天之間的漂浮感。他沒有注視觀眾的目光更被一些選民理解為“5年政績糟糕還競選,果然不敢直視我們!”相反,奧朗德的海報設計借鑒了社會黨元老、在位時間最長總統密特朗的成功之處:表情中立,眼神堅定,背景為法國鄉村風景。在“懸空”的薩科齊和腳踏實地的奧朗德之間,法國人最終選擇了更接地氣的后者。
專家忙打分,民眾喜惡搞
不管海報怎樣設計,首先要過專家法眼。受《星期天日報》之邀,歷史學家、廣告策劃人和語言符號學家組成一個大選海報評審團,為今年各位候選人的海報進行了評分。梅朗雄和菲永因“更具總統相、沉穩有力”并列第一;勒龐因為“放電過度、溫柔微笑和強勢口號反差太大”排第四。人民共和聯盟主席阿西理諾因海報“太傳統,口號‘歷史性選擇太籠統”,排名墊底。
今年大選首輪出現四強爭霸,選情異常復雜。很多對政治死心的選民開始推出惡搞海報自娛自樂。記者就看到“投票法國也沒戲”海報和以諷刺電影《豬玀晚餐》為靈感設計的“要投就投棄權票”海報;除卡通人物藍精靈、唐老鴨、美人魚、天線寶寶等被抓來做大選海報主角,前總統薩科齊也跑來“打了一回醬油”,惡搞他的海報上寫著“為了法國,我又回來了!”令人捧腹。還有一些激進的選民則直接把自己變成海報主角,“如果法國不拋棄我,我也不會放棄你!”就是網友于勒為自己設計的競選口號。▲
環球時報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