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甫

遵義市匯川區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工作思路,在黨建扶貧引領上著力夯基礎、強隊伍、壓責任、抓宣傳、活機制、樹典型,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遵義市匯川區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盯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目標,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工作思路,在黨建扶貧引領上著力夯基礎、強隊伍、壓責任、抓宣傳、活機制、樹典型,同步奏響“六部曲”,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全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夯實基礎 建強黨建扶貧“指揮部”
強化對軟弱黨組織的整頓轉化。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不力、扶貧效果不好的黨組織,采取“撤、換、育、派”的方式進行整頓。全區共調整村黨組織書記4名,充實村級黨組織班子成員7名;通過整頓解決實際問題64個,發展產業項目17個,落實整頓幫扶資金46.5萬元。
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廣泛推行“支部+公司”“支部+協會”和“黨員+創業能手”“黨員+脫貧對象”等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集體經濟發展“1+2”政策體系,區財政三年投入1200萬元用于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著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全區8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積累達8238萬元。
完善黨組織服務功能。堅持將脫貧攻堅與完善黨組織服務功能緊密結合,圍繞黨建扶貧示范區創建,加強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實現村級辦公陣地升級換代。目前,已投入1880萬元對9個脫貧攻堅示范點村級辦公陣地進行升級改造。
統籌區域黨建資源。以黨的組織資源優勢帶動社會資源大整合,遴選39個社區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強村黨組織分別與13個貧困村結成“3+1”脫貧攻堅幫扶對子,形成城鄉互動、村企聯動、以強帶弱的全社會助力扶貧工作格局。39個幫扶黨組織開展走訪調研51次,制定幫扶計劃39份,落實幫扶措施100余項,直接幫扶或投資1100萬元,解決困難46個,帶動項目20余個。
建強隊伍 培養黨建扶貧“領頭雁”
選優配強領導集體。以集中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領導班子和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目前,全區8個鎮的黨委委員平均年齡為38.9歲,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占比76.4%,21名優秀鄉鎮工作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130個村(社區)黨組織完成換屆工作,選出支委成員556名。
加強駐村干部隊伍建設。根據貧困村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派工作力量,注重選派政治素質好、事業責任感強、工作能力突出、熱愛農村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做到緊貼需求、因村選人,提高選人用人精準度。目前,已選派駐村干部225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25名,成立駐村工作組45個,實現貧困鎮和貧困村全覆蓋;累計幫助群眾解決“出行難、就學難、就醫難、生活難、致富難”等問題868余件,調處矛盾糾紛961余起,協調資金364余萬元。
培育發展農村致富帶頭人。明確“每個貧困村至少創建1個黨員創業示范基地,培育黨員創業示范戶5戶以上”的工作任務。今年以來,以培育“書記項目”為重點,大力培育農村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支持發展的11個優勢產業項目中,“書記項目”比例達86%。
壓實責任 強化黨建扶貧“主心骨”
壓實黨委主體責任。建立了由區到鎮、到村、到部門的脫貧攻堅目標責任全覆蓋體系,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軍令狀”和幫扶責任書,構建“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干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的大扶貧格局。
壓實督促檢查責任。制定《匯川區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建立脫貧攻堅辦、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旬督查、鎮(街道)周督查、包村干部日督查工作機制,實施“三督三查”(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查認識、查責任、查作風),嚴懲“慢作為、不作為”,今年已累計開展各類督查267次,涉及單位、部門及村居49個,對履職不到位的8名干部進行問責。
壓實部門考核責任。根據各級各個層面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職責列出工作臺賬,每季度跟進“幫、聯、駐、帶”等責任落實進度、效果。組建考核組對責任臺賬兌現情況精準到村到戶進行檢查考核,完成的銷號公示,未完成的責令限期完成。建立脫貧攻堅述職考評制度,將考核情況列入各級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和領導班子、黨員干部年度考核內容,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
強化宣傳 發出黨建扶貧“好聲音”
緊盯學習教育。緊緊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通過舉辦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扶貧專班培訓、黨員大會等形式,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省、市主要領導的指示精神,培訓黨員干部精準掌握“五個一批”工程、六項小康行動、六個到村到戶以及“1+10”扶貧政策等,促使全區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政策、研究政策、運用政策,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上來。2015以來,全區共培訓各級干部1萬余人次。
緊盯政策宣講。根據貧困戶家庭實際,有針對性地宣講精準脫貧政策,確保群眾真正明白國家、省、市相關扶持政策。目前,已全面收集整理教育資助、醫療救助、易地搬遷、產業扶持、財政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編制了《貴州省扶貧開發惠農政策匯編》《貴州省“33668”“1+10”扶貧政策》,累計發放10000余份。同時,轉變過去只發資料不作宣講的做法,集中干部力量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宣傳活動,確保政策講清、講明、講深、講透,讓所有貧困家庭戶戶知曉、人人明白。
完善機制 激活黨建扶貧“動力源”
構建扶貧幫扶機制。建立區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人大、政協共同發力,部門鄉鎮全力落實的扶貧工作機制。將全區3366戶(12532人)扶貧對象精準到58個單位和45名縣級領導、505名科級領導、1171名普通干部進行包干幫扶。
創新扶貧工作方法。堅持問題導向,結合自身實際,研究提出脫貧攻堅“十精準十確認”工作方法(精準信息、精準問題、精準措施、精準增收賬、精準結對、精準宣講、精準產業、精準項目、精準進退和精準成效,各項精準務求群眾確認),建立健全從識別、建檔、幫扶、落實、提高、脫貧到退出的一整套運行程序,嚴格落實“真扶貧、扶真貧”的工作要求,迅速扭轉幫貧扶貧不實不準、不深不透、不溫不火的工作局面。
探索金融扶貧模式。采取與區內優秀企業合作,貧困戶自愿貸款入股分紅,企業負擔貸款本金和利息,貧困戶零風險收益的“政府、企業、銀行、貧困戶”合作“特惠貸”新模式,有效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目前,已有300戶貧困戶戶均自愿貸款20萬元,入股優秀企業,累計收益162萬元,戶均獲利5400元。
典型引領 打造黨建扶貧“新引擎”
狠抓示范帶動。重點打造團澤鎮、沙灣鎮2個脫貧攻堅示范鎮和團澤鎮大坎村、上坪村,泗渡鎮松杉村、觀壩村,板橋鎮婁山關村、柏楊村,沙灣鎮底水村,山盆鎮太坪村,芝麻鎮竹園村,毛石鎮中壩村,松林鎮丁臺村11個黨建扶貧示范村,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建設,集中力量創造典型、樹立樣板,實現打造一點、建成一批、帶動一片的良好態勢。
狠抓典型引領。建立健全掛幫領導,掛幫部門、鎮、村、組、貧困戶之間的評比機制,通過組織干部和貧困戶外出“看”,邀請其他地方的已脫貧戶進來“講”等方式,抓脫貧示范戶的創建,抓標兵幫扶人和標兵幫扶單位的評選,樹立“貧困戶脫貧光榮,幫扶人幫扶光榮”的理念,促使各鎮、村競相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脫貧攻堅的思路越來越清、解決問題的辦法越來越多,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
奏響六部曲,吹響沖鋒號。匯川區將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更加突出黨建引領,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意志,以擔當突破、干字當頭的作風,以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讓鮮紅的黨旗在全面小康征程中高高飄揚。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