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鋒
在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下,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面臨巨大挑戰。伴隨著企業經營難度加大,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吃緊或斷裂的情況,尤其是前期銀行過度追求擔保、企業間連環擔保等現象,導致金融風險很容易層層波及。盡管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與之相適應,金融風險管控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控制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切實維護區域金融穩定。
一、新常態下金融風險表現形式:A縣視角
2014 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行業不景氣以及周邊區縣企業資金鏈斷裂誘發金融風險的影響,A縣潛在信貸風險開始顯現,尤其以T鎮為中心點的擔保圈風險集中暴露。T鎮是A縣域經濟主力,多年來逐步形成了以化工、造紙、印刷、鑄造、建材、建筑機械、高低壓電器、紡織等產業和高效農業為主的發展格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該鎮主要企業通過相互擔保融資形成了龐大、關系復雜的擔保圈。
2016年5月末,擔保圈內三家主要節點企業的銀行貸款出現逾期、墊款和欠息等違約現象,合計逾期貸款37筆、5.2億元,欠息金額3571萬元,存在被相關債權人起訴、查封賬戶和抵押物等情況,如不采取果斷措施及時處置,將會嚴重影響債權銀行資產安全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截至2016年5月末,T鎮擔保圈共涉及56家企業,授信敞口余額130余億元,涉及第一圈擔保金額192億元。圈內主要風險節點企業違約風險,也對圈內其他優質企業授信業務續做產生不良影響。一旦擔保圈風險進一步發酵,風險將沿擔保圈向其他企業傳導,甚至進一步波及其他區域。
面對復雜的擔保圈風險,A縣政銀企抱團發展,針對關鍵節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的針對性化解措施。
R集團是化解擔保圈風險的重點企業,截至2016年5月末,該企業出現逾期和墊款18筆、2.64億元,欠息2222萬元。為妥善防范風險外溢、保障債權銀行利益,A縣政銀企三方聯手,“疏堵”結合,破圈解鏈,多管齊下化解風險。
針對R集團的對外擔保,首先,固化R集團對圈內優質企業的擔保鏈。對總體生產經營正常、企業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能夠覆蓋財務費用、短期內不會對擔保圈內其他企業造成代償風險的兩家企業,暫時劃為圈內優質企業,R集團對其的擔保不變。其次,熔斷R集團對圈內部分企業的擔保鏈,不再為其提供擔保。第三,擱置對關鍵節點企業的擔保。逐步減少R集團對H集團的保證擔保,同時,通過銀行業協會與相關銀行簽訂公約,若H集團發生風險,債權銀行暫時不對R集團相關企業起訴和查封,或單邊訴訟H集團,暫不追究R集團的擔保責任。第四,維持R集團關聯企業間的互保不變。
針對圈內企業對R集團的擔保,一是固化圈內優質企業的擔保鏈。對總體生產經營正常、產品市場需求較好、企業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能夠覆蓋財務費用、短期內不會對擔保圈內其他企業造成代償風險的優質企業,固化其對R集團的擔保不變。二是熔斷圈內部分擔保數額較小企業的擔保鏈。三是對抵押加擔保的,通過順位抵押方式縮小擔保總量。
債權銀行在前期聯合對R集團進行實地考察和綜合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為妥善化解R集團自身信用風險,制定風險化解增信方案,撥款2億元,為企業注入資金流,盤活企業的經營發展。
二、角色定位和職責邊界分析
有效推進新常態下金融風險的化解,須明確“政府是主導、銀行是關鍵、企業是主體、協會搭平臺、監管作協調”的指導原則,細分職責邊界,明確角色定位,嚴格按照職責分工及方案要求推進落實。
(一)政府主導作用是關鍵
從前期成功處置風險的案例看,政府主導作用是關鍵。對于已經出現資金鏈風險的企業,由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抽調專門人員,成立專門組織,盡快摸清風險企業底數,通盤考慮區域金融風險狀況,充分考慮多方利益訴求,立足“早”、“快”,把握處置時機,明確救助措施,做好處置工作。繼續按照“區別對待、分類處置”要求,采取戰略重組、綜合治理、分拆盤活、破產清算等多種模式處置企業風險。進一步加強對重點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狀況的監測和排查,摸清對區域經濟金融影響較大的擔保圈狀況,通過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增加可抵質押資產、建立“資金池”等多種手段實現增信融資,逐步解開或簡化企業擔保鏈條。
(二)銀行聯動作用是保障
應發揮銀行信息優勢,幫助企業出主意、想辦法,加強經營管理,做好戰略規劃。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響應地方政府制定的風險處置方案,及時向上級行匯報當地產業政策、破解金融風險的思路、支持金融發展的措施,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用足用好轉貸續貸、打包轉讓、貸款核銷等多種措施,因企制宜化解風險。發揮主辦銀行、會商制度、債權人聯席會議的作用,針對不同企業特點,繼續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在企業的貸后管理中,利用集體會商制度,定期對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運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協商對策,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圍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尋找新的信貸支持點,切實加大對新領域、新業態的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定向降準、扶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加快信貸審批節奏,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收費行為,盡可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三)企業主體作用是根本
風險企業處置,企業是內因、是主體。從處置成功案例看,首先企業要有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精神。主動與政府、銀行匯報溝通,講實話、說實情,積極配合政府做好風險處置工作,堅決杜絕懸空銀行債權的行為。企業資金鏈風險問題本質和源頭上是企業經營管理出現了問題。企業要科學發展、理性發展,苦練內功,強化管理,密切關注宏觀政策變化,深刻分析市場運行規律,科學謀劃發展戰略,著力提高運行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拓寬融資思路,加快規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抓好國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機遇,多種渠道從資本市場找資金,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以降低企業負債率。抓住機遇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步伐,有實力的企業通過發起設立私募股權基金,積極實施資本層面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實現規模快速擴張。困難企業要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通過靠優掛強,實現脫困走活。
(四)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提高企業自有融資能力
當前企業擔保貸款占比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自有融資能力不足而形成的被動擔保。為破解這個問題,金融機構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業務和產品創新,不斷降低互保聯保貸款占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信用貸款和各種抵質押貸款,最大限度減少互保聯保風險。通過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自有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創新金融市場業務。逐步實現由資產持有型銀行向交易型銀行轉變,根據企業需求,為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產業鏈金融服務等綜合性服務。借助利率市場化、IPO市場化、發債市場化,實現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統一與融合發展,提高企業債券融資比重。
(五)鼓勵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
鼓勵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組成技術創新或管理創新聯盟,并對其研發和管理創新活動進行資助。同時,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重組和技術創新提供稅收優惠,從新產品開發、技術流程創新與管理創新方面著手,輔助企業從價值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拓展,并在高端環節形成新的產能,推動企業低端環節過剩產能的退出,增強企業在產品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責任編輯 耿 欣;校對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