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仕兵
摘要: 綜合分析病菌抗藥性產生背景及原因,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抗生素的便利性及各成員之間的利益鏈,根據抗生素市場的供求關系,建立抗生素利益鏈。分析各成員之間的利益、敏感性及利益鏈成員的合作情況,根據不同合作方式得出最佳合作模式有效減少抗生素的市場投放量并增加總體利益。提出政府宏觀調控市場價格及控制抗生素藥品的市場投放量,并結合利益鏈合作模式等有效措施限制抗生素濫用并有效控制抗生素耐藥性危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the gener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primary reason lied in the antibiotic convenience and the interest chain among the members.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antibiotic interest chai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ntibiotics market, also analyzed the interests and its sensitivities, cooperation situations among interest chain members, achieved the best cooper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cooperation, which result in reduction in market put amount and increase overall interests. It proposed the government macro-control of market price, the antibiotic drugs market and its put amount,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ive mode of cooperation in the interest chain to limit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and control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crisis effectively.
關鍵詞: 抗生素抗藥性;利益鏈;市場;投放量;控制模型
Key words: antibiotic resistance;interest chain;market;put amount;control model
中圖分類號:O141.4;R97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9-0091-04
0 引言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產生的一種抗菌藥物(主要是真菌、細菌、放線菌屬),可殺滅細菌用于治療和預防感染。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首次發現青霉素。抗生素最初被廣泛用于治愈復發性疾病如結核和梅毒。但由于抗生素顯著的藥性使得人們過于依賴抗生素,造成抗生素過度使用。濫用抗生素導致了許多問題,如副作用、超級感染和抗生素耐藥性[1]。如今抗生素耐藥性被懷疑是超級細菌的罪魁禍首。據WHO資料顯示[2],我國抗生素使用率中,滿五年真感冒患者75%、外科手術高達95%、住院患者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應用的患者占58%,遠高于國際上規定的抗生素使用率不超過30%標準。且我國每年有8萬多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機體損傷及病原菌耐藥性更是無法估量。
文章通過分析利益鏈各方的利益并結合行政干預與監督管理,根據價格—供求模型調整抗生素供求模式,建立基于抗生素產品供應鏈管理理論的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模型,指出供應鏈應當遵循的原則和利益的有效配置的重要性,使用博弈理論,價值和網絡分析等科學理論,研究抗生素產品供應鏈共生關系、利益分配和發展對策。探究抗生素市場[3]參與者的最佳協作模式,降低抗生素市場投放量并控制抗生素的濫用。
1 問題背景
抗生素作為抗感染的主要藥物,對維護人類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它引起的耐藥性問題,不良反應及其其他危害已經越來越嚴重。隨著抗生素耐藥性危機的蔓延,研究人員擔心將進入一個細菌可以抵抗任何藥物的后抗生素時代,Batten及相關人員曾警告過即將來臨的抗生素危機,而醫生、及部分科學家對此不以為然,這并非其他科學家不清楚病菌會進化而具有抗性,而是科學家發現了更多抗生素以對抗病菌,改革者推動成立了藥品監督管理局竭力管制抗生素,并取得了部分成效,以更嚴格的上市審核規則讓不少藥物退市,微生物暴露在非致死量的抗生素中進而具有抗藥性,而抗生素耐藥性的真正威脅在于病菌將會遺傳抗藥基因以進一步擴大抗藥性的傳播。
組織對抗抗生素耐藥性的斗爭比處理市面無效或危險的藥物要困難得多,世界衛生組織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召開了關于耐藥性的會議,但最終參會的專家們在如何衡量抵抗力和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的程度上陷入了爭論而以失敗告終,目前很難就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危機提出有效措施。為了讓不良藥品遠離市場、較少使用優良藥物,藥品管理局必須同時接觸醫院管理者、醫生、病人、政府、制藥公司以及使用抗生素使牲畜長得更大的農民。控制抗生素的活動因抗生素的療效而讓醫生及其他使用者不滿。所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是涉及抗生素使用及其利益鏈上各參與者切身商業利益的復雜問題。
2 抗生素價格—供求模型
2.1 抗生素需求函數
2.2 抗生素價格是供給關系的線性函數[6]
設p(t)是抗生素在t時刻的價格,S(t)和D(t)分別是抗生素在t時刻的供給量和需求量,D0和S0分別是抗生素最大需求量與最低供給量,?琢和?茁分別是抗生素供給量和需求量隨價格變動的增長率,故dp/dt是D-S的線性函數,參數為?滋。在實際案例中,往往供給與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分銷商是供給雙方的中介者,分銷商可對抗生素進行存儲,從而控制抗生素的市場價格。定義庫存函數H(t),代表從0到t階段供給量減去需求量的累積量,由此可知價格的增減與當前需求量與存量有關,消費者與經銷商行為共同直接作用于價格,而供給量不再直接作用于價格。 行政管理[7]參數?姿約束抗生素的投放量:
3 供應鏈成員企業利益分配
供應鏈[8]的形成最早來源于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經濟鏈”,后由邁克爾·波特發展成為“價值鏈”,最后經過發展演變為“供應鏈”。但對供應鏈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許多學者提出的大量定義也反映了供應鏈概念是管理實踐經過不同發展階段而衍生出的產物。其概念更注重圍繞核心組織的網鏈關系,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用戶,乃至供應商的供應商、客戶的客戶等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核心網狀的戰略聯盟。構建由生產者、加工商、分銷商組成的供應鏈,基于上述的價格—供給模型,研究供應鏈各節點利益。
基于價格—供給模型(11)可以得到抗生素分銷商對消費者的平衡價格P0,及由式(10)可確定抗生素需求量D,有p0=a-bD。設定:
抗生素生產者給加工商設定的產品價格P1,抗生素加工商給分銷商設定的產品價格P2;
抗生素生產者均衡生產成本C1,抗生素分銷商均衡銷售成本C2,抗生素加工商均衡采購成本C0;
生產過程抗生素損失率k1,加工過程抗生素損失率k2,分銷過程抗生素損失率k0;
4 抗生素供應鏈參與者的合作模式[9]分析
4.1 各成員企業間不合作
抗生素供應利益鏈上每個獨立的經濟主體都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不愿意以合作方式決定自己的利潤。利益鏈整體形成一個三級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借助Stackelberg博弈理論,供應鏈上各成員企業依靠協商定價達到整體平衡,在以生產者為核心的供應鏈上,由生產者主導整個組織聯盟,而加工商和分銷商處于從屬地位。抗生素生產商首先進行價格決策制定價格P2,但主導者在定價時應考慮到下層決策者的反應,處于從屬地位的抗生素加工商和分銷商要依據主導者定制的價格調整自己的定價。
整個供應鏈的利益在所有參與成員共同協作時達到最優16K,反之在各參與成員間不合作時最少。在部分成員企業間合作的方式中,抗生素加工商與生產者合作和抗生素加工商與分銷商合作所獲得的供應鏈整體利益是相等的。
為使整體利益最大,各成員企業間應保持良好可續的合作伙伴關系,可通過激勵機制等措施促進抗生素成員企業開展合作溝通,同時對合作帶來的增值利益要進行科學、和的分配以維持供應鏈的穩定性。所以在滿足企業原始利潤的情況下可有效降低總的市場投放量,進而達到控制抗生素考藥性的效果。
5 政策及建議
5.1 抗生素藥品管制
抗生素是相當重要的藥品,市場上抗生素的量對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有決定性作用,在滿足市場需要的情況下政府對抗生素投放量的控制及適當限制生產量將具有重要作用。
5.2 控制抗生素藥品價格
根據供求—價格模型,適當價格的改變抗生素利益鏈各方的利益,如果價格太低,將會使得銷售商因為零售價低而大量購進抗生素類藥品并能夠廣泛銷售,增大市場抗生素投放量,同時如果抗生素數量有限將會導致市民大量搶購,如果價格太高,將會大力壓制市場投放量,使得市場不能得到充足的抗生素量,民眾的購買能力無法負擔。政府在關乎民生的問題上具有決定性權力,所以政府結合市場及整個抗生素利益鏈進行綜合價格確定將對抗生素市場的良心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5.3 政府稅收
政府對供應量中各成員的收益進行特殊稅收是控制抗生素供應量中各方生產的有效政策,可以有效做到抗生素藥品的長久使用,而避免過度使用造成的病菌抗藥性使得開發出來的藥品失效周期縮短,可降低開發成本持久發展。
5.4 貸款利率政策
抗生素的開發是具有高生物科技含量的系統工作,政府可提高貸款利率控制抗生素的生產和發展。
6 結語
整個抗生素的供應鏈涉及到供給商、生產商、分銷商及消費者,供應鏈各成員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讓病人使用高頻率使用新型抗生素使其快速得到健康,從而加大抗生素的市場投放量及銷售量并逐步導致抗生素抗藥性產生,抗生素抗藥性危機的根源在于期間的利益鏈以及各商家之間的競爭導致降價擴大銷售量。
本文通過對問題背景客觀實際的描述,根據實際市場情況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抗生素需求函數確定需求量,通過供求模型得到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整體分析利益鏈各環節利益,利用模型確定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各自利益及整體利益,降低惡性競爭,得出各利益鏈成員的合作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市場投放量及綜合提升各方的利益。針對此問題提出政府對抗生素類藥品價格、市場投放量等管理控制并結合本文模型結果通力合作降低各環節及整體市場抗生素投放量,以最終控制抗生素抗藥性危機。
參考文獻:
[1]李顯志,張麗.細菌抗生素耐藥性:耐藥機制與策略[J].瀘州醫學院院學報,2011,34(5):445-456.
[2]胡燕,白繼庚,胡先明,等.我國抗生素濫用現狀、原因及對策探討[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3,30(2):128-130.
[3]李益振,沈思紅,耿娓琴,等.政策主導下的抗生素市場[J]. 上海醫藥,2013(13):30-34.
[4]張小樂,黃晶霞.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人口預測分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28(9):9-13.
[5]陳彥光,余斌.人口增長的常用數學模型及其預測方法——兼談對Keyfitz雙曲增長等模型的修正與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科版),2006,40(3):452-456.
[6]孫彩虹,田真真,于輝,等.價格需求函數的供應鏈合作動力對比分析[J].工業工程,2015(4):58-65.
[7]李益振,沈思紅,耿娓琴,等.政策主導下的抗生素市場[J]. 上海醫藥,2013(13):30-34.
[8]蔣蘇苑.供應鏈視角下基本藥物的需求預測建模與采購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
[9]孟瑩.農產品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利益分配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