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傳芬
摘 要: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發展規模較快,但發展水平低,且存在嚴重的城鄉差異,地域差異,省際差異,縣際差異,鄉鎮差異和幼兒園之間的差異。這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不利于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性;建議
所謂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指,通過法律法規,確保給予適齡幼兒以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政策制定與調整,以及資源調配而提供相對均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和科學有效的方法實現教育效果和成果機會的相對均衡,其核心追求是實現資源配置的相對均衡。
幼兒教育均衡發展既追求數量增長又追求質量提高,它不是指區域和幼兒園之間均等發展,而應理解為在幼兒教育整體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區域和幼兒園之間差距逐步縮小的過程;它也不是指各幼兒園采用同一教育模式,而是各幼兒園都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幼兒的發展水平制定適宜的發展策略,最終達到共同發展。
從實踐上看,幼兒教育均衡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機會均等,即適齡幼兒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主要體現在入園率這一指標上。二是教育過程平等,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的平等,包括師生比、教師的學歷、教師的工資、人均公共經費、人均用地、人均用房、人均圖書等資源配置。三是教育結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每個幼兒在接受教育后都應達到基本標準,現階段主要體現在接受幼兒教育后升入重點小學或一般小學的機會均等。
一、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
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的發展不均衡主要存在于城鄉間、地區間、省際、縣際、縣內鄉鎮間,造成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教育事業的認識誤區
幼兒教育作為作為準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這種外部性會隨著人力資源的轉移而流動。但也正由于這種外部性導致其投資主體的產權難以確定,為更有效的享有投資產權,政府官員在進行決策時就有可能將資金投向其他的產權明晰的領域,加上中國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尚不明晰,幼兒教育投資這種“政績”效果又不能立竿見影,所以投資決策有可能要服從于省、市或縣的經濟發展。
(二)經濟發展的非均衡
長期以來,城鄉二元割據的發展格局造成經濟發展在城鄉之間不平衡。由于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居民用于支出教育的水平不同,導致對幼兒教育的供給和需求是不同的。經濟發展非均衡性導致幼兒教育發展非均衡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其教育投資規模不同。第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影響幼兒教師的收入,進而影響幼兒教師的學歷水平。第三,經濟發展非均衡影響幼兒教育的入園率。
(三)幼兒教育的管理體制不順,投資短缺
我國幼兒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的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在這樣一種管理體制下教育資源掌握在擁有權力的官員手中,而政府官員的有限理性和投資偏好使其在制定教育發展政策時向公立幼兒園和重點幼兒園傾斜。而城市街道辦事處,鄉鎮基本沒有財權,幼兒教育投資主要靠居民個人。我國幼兒教育財政投資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幼兒教育財政投資過小,且呈下降趨勢。這樣,不同的地區、省、縣和幼兒園之間的發展水平就有可能因為制度的短缺而發展不均衡。
(四)文化教育基礎差異
在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歷史發展水平會通過影響幼兒教育的成本來影響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幼兒教育越發達的地方,越會吸引政府和私人的投資;幼兒教育越不發達的地方,越會發展緩慢。
二、建議
根據我國幼兒教育投資現狀和現有發展條件,為減少幼兒教育投入的差距,優化幼兒教育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促進教育的均衡,提出以下建議。
(一)逐步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
加強早期幼兒教育,對提高“普九”水平,發展各類教育,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可以提高基礎教育的起點,從兒童早期打破貧困的循環圈,是縮小社會差距和經濟差異,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實力最具前瞻性的戰略決策。因此,我們應逐步將幼兒教育納入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這是促進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
(二)建立多元幼教投資模式
總的來看,目前世界幼兒教育投資模式可以分為如下幾類:一是政府支出為主;二是政府與民間協助投資;三是民間投入為主。為實現幼兒教育均衡發展,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多元投資模式,吸引更多的資金來辦園,大力發展公辦與民辦相結合,正規與非正規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的幼兒教育與服務機構,這將成為我國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創新幼兒教育管理體制
首先,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促進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其次,建立幼兒教育公共財政制度,合理分擔成本。再次,建立對貧困地區和弱勢群體的補償制度。最后,加強對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四)改革幼兒園經營體制,擴大優質幼教資源
在擴大幼教規模的同時,還必須擴大優質幼教。只有提高對幼教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幼兒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才能吸引更多投入。而這需要轉換幼兒教育的經營體制,一方面要實行規模經營,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入園率;另一方面要實行品牌經營,不斷提高幼兒園的比較優勢和知名度,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優質幼兒教育需求,促進各地幼兒教育均衡、持久、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