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明月
摘 要:如今剩男剩女越來越多,婚戀節目,相親大會在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來是一個被社會認同的傳統觀念。可如今,是什么阻擋了適齡男女感情婚姻順利發展呢?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分析了如今剩男剩女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剩男剩女;婚姻;獵婚
日前,據國家民政部統計,截至2015年,中國單身人口已達到2億,主動選擇單身的“剩男剩女”日益增加。全國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單身獨居群體日益龐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30歲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高達2.47%,比10年前增加近兩倍,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顯著增多。
一、剩女剩男的心聲
(一)李鈺,女,28歲,某保險公司部門經理
大學剛畢業時,聽到有人說“剩女”這個詞,還不懂。直到自己到了這個年齡,才突然發現,原來,我也成了傳說中的剩女。近些年,被家人安排相親無數,本人也積極配合,可就是找不到心目中的MR.Right,總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這種傻事,我是堅決不會做的。不管一個人有多么寂寞和孤獨,我都不可能把自己的一生幸福給賭進去。
(二)方小甄,女,30歲,教師
上學時沒時間交朋友、談戀愛。在事業穩定后,才開始關心自己的戀愛婚姻問題,但總也找不到合適的,不是我太挑,是沒碰到一個有感覺的,不要求有車有房,最起碼兩個人要能談得來。
(三)張欣雨,女,29歲,室內設計師
這段時間家人催得特別緊,非讓我“十一”前找一個男朋友帶回家。因為工作的關系加上天性自由、獨立,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都不能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我一個人回家、吃飯、看電視、收拾房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無拘無束安靜地生活很好。身邊的朋友大都結婚生子,不是吵架,就是鬧離婚,鬧分鬧合,年復一年。我覺得婚姻本身就是一道枷,將你的身心與另一個人緊鎖,步入婚姻就意味著青春夢想的終結。
(四)李輝,男,29歲,公司職員
按年齡,我也算是剩男一族了。家里、朋友都張羅著給我介紹對象。可說實話,我心里真不著急,現在單身,只能說是緣分未到。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在某個地方邂逅到心儀的她。現在還是努力發展事業,積極品味生活吧!只有功成名就了,才能給我未來的她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幸福才會長長久久,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五)王先生,男,31歲,個體經營戶
我不想做剩男。我的經濟條件還算過得去,自己經營了一家服裝店,本以為以我的條件找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女人應該不難,可誰想……現在有些女人要求太高了,簡直達到不可理喻的地步,要求汽車洋房,男人會洗衣做飯,女人對自己好些可以理解,但凡事也要有個度。走到今天,我不后悔,我不比別人差,相信一定能找到與我共度一生的那個她。
上面的新聞是我國一些大城市剩男剩女的呼聲,面對感情空白或者失敗,他們有很多無奈,我們再看下面一些新聞:
2016年11月21日,百合網與SOHO 3Q合辦主題相親會;2016年10月14日珍愛網推出“紅娘跟你聊聊閃婚前規則”《相親大會》欄目;2016年1月15日上海灘網主辦萬人免費相親活動“上海市2016年婚戀博覽會”……
二、剩男剩女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大齡試婚男女在婚姻方面的空白感到無奈,另一方面是新聞媒體,親朋好友的關心與期盼,戀愛、結婚本來是水到渠成人類社會很自然的本能,愛是一種微妙的機緣,當您敞開心扉,它便會慢慢的向你靠近!是什么讓如今的大齡男女背上“剩男剩女”的名字?這種社會問題又是如何產生的?下面我們用社會學的視角分析一下剩男剩女產生的原因。
首先,社會互動方式改變,社會互動頻率減少,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社會互動模式,交際圈小導致適婚男女尋找另一半困難。
如今的互聯網導致社會互動超時空性、徹底的匿名性和符號性、全流通性以及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特性,導致網戀往往不是“見光死”就是無疾而終。
宅男宅女。這群人一下班回家就不再出門,通常宅男喜歡打游戲,宅女喜歡和宅女之間聊天,的吧酒吧幾乎這些人都沒去過,喜安靜厭煩熱鬧,長此以往,宅男宅女們幾乎都搞過柏拉圖似的網戀,網戀就像電閘一樣虛幻,哪天跳閘了,就斷電了,傷人傷心,即使網戀的對象一下子暴露到陽光里成功的不多失望的多,大家都喜歡帥哥美女,愛美是人知常情,網戀最容易混淆視聽,照片難以辨別真偽,所以見面比網戀好,你對一網絡戀人好奇僅僅是心動和感覺,見面才會感受到這種迷幻的真偽。剩男剩女尋找另一半并不容易,類似于“獵頭”的“獵婚”也進入了婚姻領域,約有七成單身白領表示同意接受這種方式。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電視節目“非誠勿擾”、“非你莫屬”……各種相親網站“珍愛網”、“百合網”等電視媒體對剩男剩女的好心幫助好像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剩男剩女的苦惱,每逢周末,北京的各大公園仍聚集了很多家長拿著自己兒女的簡歷、照片等進行代理相親。
其次,社會分層導致了社會地位、財富、以及權利分配的不平等,從而導致婚配困難。
中國社會自古講究門當戶對的婚姻。而中國目前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多數女孩都有灰姑娘的夢想。剩男剩下跟自身條件有關系,現在女孩子都很實在,經濟基礎,發展潛力,責任承擔都得看,而且世人看男人都很直觀,是否努力不代表車房,但是有車房代表很多東西,一句話男人可憐,太有錢,聰明的女人不敢要,敢要自己的男人心虛。剩女剩下的原因跟剩男差不多,現代人生活壓力都很大,男女擇偶都很現實,部分渴望做灰姑娘的女孩已經在物欲的世界中醒悟,她們懂得一切靠自己的重要性。 如今很多30多歲靠自己的本事構筑車房的所謂“女強人”,她們渴望愛情又有多少男人敢愛她們,在她們偽裝堅強的背后,伊人淚有誰知道?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教育結構變化,上學時間長,導致一些高學歷人才錯過了最佳婚戀時間。
教育結構變化導致城鎮婚姻市場失衡,更大程度上影響了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女研究生群體。《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7》中的統計結果顯示,2000~2010年,男女研究生的結婚率都在顯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結婚率下降到50%以下。在25~34歲這個適婚階段下降尤其明顯。
剩男剩女之所以剩下還跟自己的理想與學業有關,國外有很多剩男剩女30好幾也沒男女朋友,東西方觀念不一樣,他們回國找,時間太倉促又怕受傷害,就這樣一年拖一年,年復一年。國內的很多女孩子讀書讀得很大了,醫學系的女生讀個本科就要5、6年出來就24、5歲了,再接著往上讀一讀就27、8歲了,突然發現已經是青春尾巴的人物了,忙于奔波找工作,哪有時間找另一半?反之電子科大那群30多還沒談過戀愛的剩男,讀博士7-8年才畢業,工作也不好找,沒有經濟基礎談何上層建筑,剩不是挑剔是多種說不清楚的無奈。
再次,中國的城市發展與城市化,社會流動加劇,導致婚配困難。
隨著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導致社會流動加劇,農村人口流向城市,流動人口雖然發生了空間的轉移,但是社會地位、財富及權利并沒有隨著空間的流動而轉移,從而不僅產生了大量的城市農民工婚姻困難,還有大批的高級白領婚配也困難。
最后,婚姻機會的不平等,婚姻梯度的存在以及社會文化的規定對擇偶的范圍和機會有諸多限制,從而導致婚配困難。
婚姻的含義是持續的性關系+共同生活。婚姻的基礎包括性、愛、婚。從婚姻的含義及基礎構成要素可以看出:婚姻的基礎需要性、愛,最后才是婚。現在的社會文化不斷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也越來越多元化,這些都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越來越冷漠,現代人的愛需要條件,愛情沒有以前那么簡單。而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未婚同居”、“試婚”、“一夜情”等層出不跌,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滿足婚姻某些方面的功能,婚姻在這種大的社會環境中沒有以前是生活的“必須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除了以上幾條主要原因剩男剩女被剩下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對愛情和婚姻比較理想化;有些人是受過情傷沒有勇氣接受下一段新的戀情;還有些人有心理潔癖等等。
總之,如今的愛不容易。剩男剩女的愛情是需要條件的,這種條件在于彼此的尊重欣賞寬容和忍讓,如果彼此都大牌不懂尊重理解,只有被剩下,就像很多人說剩男剩女挑剔花心一樣,不是我們的錯,我們看重細節,不看重程序,有時細節比過程結果更重要。
剩男剩女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不能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只能不斷調整自己。呼吁剩男剩女要積極參加社會互動,扔掉手機,遠離電腦,走出家門,多給自己創造真實的社交機會,從“深宅”里走出去,回歸自然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中國社科院人口所.《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2016.32-34.
[2]北京晨報網.第四次單身潮來了 全國2億剩男剩女有你嗎?
http://www.morningpost.com.cn/2016/1112/1554313.shtml.2016年11月12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