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馮麗娜

【摘要】 目的 評價分析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的臨床效果。方法 72例因根管內異物就診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6例。觀察組患者給予根管顯微鏡下定位+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X線攝片定位+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36顆患牙, 成功取出異物32個, 取出率為88.89%;對照組36顆患牙, 成功取出異物25個, 取出率為69.44%。觀察組根管異物取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應用根管顯微鏡和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金屬異物的方法安全有效, 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 根管顯微鏡;超聲技術;根管內異物;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2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ect by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ic ultrasound technique in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ic positioning +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X-ray positioning +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mong 36 involved tee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32 cases with successfu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with removal rate as 88.89%. There were 25 cases with successfu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among the 36 teeth in the control group, along with removal rate as 69.44%.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foreign matter removal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 and ultrasound technique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removal,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 Ultrasound technique; Intracanal foreign matter; Effect
正常情況下的髓腔內充滿了健康的牙髓組織, 當牙髓組織發生炎癥或壞死等病變時, 治療的措施通常是用細小的金屬器械和藥物在根管內進行清理和成形, 再用生物相容性材料進行充填封閉。在治療過程中, 有時可能發生非治療目的的外源性物質遺留在根管內, 常見的為根管治療中發生的器械斷離[1]。本文對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 取出根管內異物的效果進行評價,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因根管內異物要求取出及根管再治療患者72例(72顆患牙), 其中男31例, 女41例;年齡39~64歲, 平均年齡(55.3±5.5)歲;異物位置:上前牙12例, 下前牙2例, 上雙尖牙9例, 下雙尖牙6例, 上磨牙21例, 下磨牙22例。納入標準: ①術前X 線確診根管內存在異物; ②患牙具有保留價值;③患者無張口受限, 無全身疾病, 能耐受顯微鏡下操作。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6例。觀察組男16例, 女20例;年齡39~64歲, 平均年齡(56.1±5.7)歲;異物位置:上前牙7例, 下前牙1例, 上雙尖牙4例, 下雙尖牙3例, 上磨牙11例,
下磨牙10例。對照組男15例, 女21例;年齡39~64歲, 平均年齡(54.5±5.2)歲;異物位置:上前牙5例, 下前牙1例,
上雙尖牙5例, 下雙尖牙3例, 上磨牙10例, 下磨牙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X線攝片定位+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 [2-3]。觀察組患者首先拍攝X線片確定根管內器械折斷的位置及根管彎曲度、根管壁的厚度, 在顯微鏡下擴大折斷器械冠方根管, 保證超聲器械能夠直線進入根管。顯微鏡下定位折斷器械, 用超聲工作尖在折斷器械旁形成間隙以暴露斷端, 用超聲工作尖置入間隙內, 切割牙本質, 振動折斷器械松動并取出[4]。根管治療前后X線片影像及借助根尖定位儀評價根管異物取出的效果。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異物去除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36顆患牙, 成功取出異物32個, 取出率為88.89%;對照組36顆患牙, 成功取出異物25個, 取出率為69.44%。觀察組根管異物取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3 討論
最近幾年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 口腔器械也在不斷完善和進步, 根管顯微鏡技術在臨床口腔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臨床醫生能在直視下完成細小的根管操作, 聯合應用超聲技術, 能對根管內感染和壞死的牙髓組織進行徹底和有效的清除。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 通過根管顯微鏡技術能讓臨床醫務人員對各個治療環節進行清楚地觀察, 同時這也是取得滿意療效的基礎條件[5]。呂文君[6] 將100例牙體牙髓病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根管治療, 實驗組患者給予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治療,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失敗率、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麻醉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 治療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中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療效。
根管內器械折斷分為扭曲折斷和彎曲折斷[7]。扭曲折斷是由于根管預備器械卡在了根管狹窄處, 其上部旋轉超過了金屬的彈性限度而導致斷裂;彎曲折斷是由于金屬疲勞所致的器械斷裂[8-10]。扭曲折斷中, 器械與根管壁接觸較緊密, 甚至嵌入根管壁牙本質內;而在彎曲折斷中, 器械與根管壁的接觸則較松弛[11-14]。李春艷等[8]研究顯示在臨床根管內異物取出過程中, 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 有利于提高異物取出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安全系數較高。本組資料顯示, 觀察組采用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 結果顯示根管異物取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根管顯微鏡確實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優勢, 可增加異物取出過程的靈活應變性, 成功率較高、清除效果較為理想。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術前需拍攝X線片, 明確折斷器械的直徑、長度以及在根管內的位置。并了解根管解剖結構:根管的長度和彎曲程度;牙根的解剖形態:如牙本質的厚度, 牙根外部凹陷的深度等[15-18]。
綜上所述, 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可以準確觀察金屬異物在根管內的部位、松動度、周圍組織情況等, 可以避免操作時的盲目性, 有助于異物取出并最大限度減少根管壁牙本質的切削量和根管壁穿孔的幾率, 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漆梅. 顯微鏡下根管內斷針及異物超聲取出的臨床療效. 新疆醫學, 2011, 41(5):20-22.
[2] 包年香, 于瑩, 周利文, 等. 根管顯微鏡結合超聲根管器械取出根管內斷針中四手操作護理運用效果評價.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5):1420-1421.
[3] 陳凱, 嚴雪瑜, 尚光偉, 等. 根管顯微鏡下取出根管內金屬異物的臨床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5, 44(2):201-203.
[4] 邱偉, 遲明霞, 張婷婷. 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用于阻塞根管治療價值研究.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1, 4(2):107-108.
[5] 閆奇, 王翀, 葉青. 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和常規治療方法效果對比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87-88.
[6] 呂文君. 根管顯微鏡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9):89-90.
[7] Sattapan B, Nervo GJ, Palamara J, et al. Defects in rotary nickel-titanium files after clinical use. J Endodon, 2000, 26(3):161-165.
[8] 李春艷, 曹倩, 李薇. 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異物28例.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5):20-21.
[9] 薛明, 田鶴, 詹福良. 根管顯微鏡下應用超聲技術去除根管內金屬異物47例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8, 1(2):90-91.
[10] 劉洋, 岳林. 應用顯微超聲技術清除根管內罕見異物的病例分析.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11, 25(2):87-90.
[11] 曾蓮, 徐明, 馬紅紅, 等. 應用根管顯微鏡取出根管內金屬異物的療效分析.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3, 29(6):373-375.
[12] 馬平. 應用顯微超聲技術取出根管折斷器械的效果. 全科護理, 2007, 5(29):27-28.
[13] 莫貞斌. 應用顯微超聲技術取出根管內折斷器械的效果評價.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0, 19(s4):299-300.
[14] 劉勇, 侯本祥, 陳光宇, 等. 根管內折斷器械顯微超聲取出效果的臨床觀察.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08, 22(5):456-459.
[15] 金艷, 鄒韻秋, 沈麗娟, 等. 應用顯微超聲技術去除根管內折斷器械的臨床分析.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09, 25(11):684-686.
[16] 石煒, 朱慶萍, 劉衛紅. 顯微超聲技術處理根管內折斷器械的影響因素及臨床應用. 口腔醫學, 2008, 28(6):303-305.
[17] 戴麗霞, 郭金陵. 應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老年人阻塞根管的臨床分析.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2, 28(9):543-544.
[18] 陶薇. 顯微超聲技術取根管內折斷器械53例的護理配合.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20):4979-4980.
[收稿日期:201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