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健鵬 圖/粵公宣 統籌/莫文亮 夏曉露 李喆
“數據”獵人朱嘉偉
文/陳健鵬 圖/粵公宣 統籌/莫文亮 夏曉露 李喆

他是公安部反電信詐騙犯罪特邀刑偵專家。近年來,他組織和參與偵破的重特大刑事案件達1400余起,其中包括公安部多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專案。他先后榮獲個人一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2016年獲得“南粵楷模”的稱號。
在廣州市一條繁華的小街,有一支不為人知的精英隊伍——專門對付電信詐騙犯罪的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大案處打擊電信詐騙科。這支隊伍的頭兒是41歲的朱嘉偉。他在20年的從警生涯中,一直研究各類騙局,與犯罪分子隔空較量,保護著百姓的平安。
打擊電信詐騙的戰爭是一場“數據戰”。詐騙分子使用的電話號碼、發出的詐騙短信、轉賬用的銀行賬號……各種各樣枯燥的數據,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而朱嘉偉卻認為,數據雖然是枯燥的,但這些枯燥數據的背后,很可能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就像沉著冷靜的獵人,全神貫注地搜尋著獵物的蹤跡。
1997年投身公安工作的朱嘉偉的專長是數據分析和實戰應用,包括電話資訊、銀行和銀聯數據等多種信息的專業分析,是警隊里的“技術型”人才。同事們都說他善于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綜合挖掘。
由于他對情報的搜集、獲取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對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具有較強的能力,在偵查破案過程中能將“搜集情報”和“獲取證據”有機結合在一起。
他在全省乃至全國自創了一套獨有的“網上作戰”技戰法和信息化手段,將看似獨立的不同類型信息通過時序的關聯分析來呈現整個案件的作案過程,真正實現了“網上作戰”的規模效應和精確打擊的目的,并積極引導基層在實戰運用中取得明顯成效,深受基層辦案民警的歡迎。
他自創的“多維同步關聯技戰法”可根據多發性類案的特點,建立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模型,將海量的同類型案件進行快速同步串并。如“電信詐騙案件”,他利用涉案電話、作案角色等多個線索串并分析維度建立分析模型,能快速將上萬起案件同時進行分析,對迅速發現海量案件之間的關聯線索起著令人震撼的效果。
朱嘉偉還自創了“時空交替拓展印證法”。這是一種基于規律性關聯驅動的綜合分析,對多發性案件的個案深度研判尤為有效,與傳統的基于記錄查詢分析方法有著明顯的區別,其研判結果使成串的案件或團伙成員與線索綁定在一起。
朱嘉偉創新的戰法不僅廣泛應用于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對其他犯罪也具有很強的適用性。“7·07特大盜搶銷汽車專案”就是由一條看似普通的銷贓線索,經他采用“時空交替拓展印證”方法挖掘出線索中相關嫌疑對象時間上的通話規律、相應的空間移動軌跡,從而判斷出嫌疑人之間的行為方式和犯罪模式,繼而調取有關案件進行核查分析,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交替印證相關案件情況,進一步拓展嫌疑團伙成員、成員的地域分布和各自的作案規律,最終浮現出共有七個作案團伙的特大盜搶銷汽車案件,認定案件110余宗。
朱嘉偉經歷過技術、信息和偵查等多個刑偵業務口的磨練,憑借自己的勤奮刻苦和組織培養,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業務標兵,憑其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豐富的辦案經驗贏得了全省乃至全國同行的廣泛贊譽和尊重。
近年來,由朱嘉偉組織和參與偵破的重特大刑事案件達1400多起,包括公安部“5·13”“2·09”“4·29”等多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專案。去年3月,廣東警方偵破的“颶風1號”專案他就曾深度參與。
2016年2月,按照廣東省公安廳的部署,佛山市公安機關對2015年以來發生的多宗通過“偽基站”發送網絡誘賭詐騙短信的線索進行深度分析研判,發現短信內的賭博網站都是詐騙分子在柬埔寨開設的虛假賭博網站,每天被誘騙上線參賭人員多達萬人。
因案情復雜、涉案金額大,且涉及國內外人員眾多,廣東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李春生要求省市公安機關全力以赴,全鏈條打擊,把此案辦成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標志性案件,打出聲威、打出氣勢,打出“廣東效應”,并確定該案代號為“颶風1號”。廣東警方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案件偵辦工作。作為公安部特邀反電信詐騙專家,朱嘉偉被委以重任。
這個結構龐大、網絡復雜的跨省份、跨國作案團伙引起各部門的高度關注。一時間,作為專案組具體負責主偵工作的朱嘉偉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一場案件偵破的攻堅戰拉開了序幕。朱嘉偉和專案組成員一起,白天起早摸黑地在銀行、物流公司、電信等部門調查取證,晚上通宵達旦地埋首在堆積成山的資料中,整理匯總數據和信息。
海量的各種數據在不停地反饋,排查的嫌疑對象一個個被摸排出來,一個個被否定……數據千頭萬緒,朱嘉偉硬是理出了頭緒來。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在對銀行賬單、快遞郵單、電話通訊和出入境記錄等海量信息數據的分析挖掘中,一番抽絲剝繭之后,犯罪嫌疑人鄭某聰、葉某龍和羅某祥陸續出現并引起了朱嘉偉的注意。
“盡管大量的證據已經將主犯和境外服務器的主要技術人員鎖定,但是團伙內部的細節仍不清晰。只有找到境外的窩點,才可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才能夠弄清團伙成員地位主次等細節。”朱嘉偉說。
要徹底打掉團伙,看來非得打出境外不可。2016年2月9日,朱嘉偉帶領專案組偵查員趕赴柬埔寨,前往現場部署地毯式秘密偵控。經偵查,涉案的嫌疑人就有200名。朱嘉偉帶著同事,再一次對著海量的銀行、電話和互聯網等信息數據進行了分析,在短時間內就精準鎖定了分布在國內和柬埔寨的200多名嫌疑人的落腳地,并掌握了一大批關鍵證據,為日后抓捕及訊問奠定了堅實基礎。
3月1日,在公安部的指揮協調下,在我國駐柬埔寨使館和柬埔寨警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吉林、山東等18省(市、區)公安機關的密切配合下,廣東警方開展“颶風1號”專案收網行動,成功打掉一個隱藏在國內和柬埔寨的特大跨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18名(其中在柬埔寨抓獲嫌疑人38名,在國內抓獲嫌疑人180名,11名團伙骨干成員無一漏網),摧毀詐騙窩點五個、制售“偽基站”窩點四個,繳獲“偽基站”成品229套、半成品590件,作案汽車30輛,作案手機、銀行卡一大批,凍結涉案金額1053萬元人民幣。經初步查實,該團伙涉案金額達1.4億元人民幣,受騙事主遍及全國11省區市千余人,是近年來廣東省公安機關偵破的抓獲人數最多、涉及范圍最廣、打擊鏈條最完整的一宗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
近年來,國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直處于高發態勢。作為公安部反電信詐騙犯罪特邀刑偵專家,朱嘉偉有著自己的思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之所以屢打不絕,主要存在五方面的問題。
一是偵破難度大,犯罪分子采用遠程、非接觸的方式實施詐騙,屬于智能化犯罪;二是地域性職業犯罪重點地區整治工作不徹底;三是金融等領域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大量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于作案;四是電信領域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手機、寬帶用戶非實名問題仍然嚴重;五是現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難以適應打擊犯罪需要。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都是系列、團伙、跨區域案件,無論案值大小,都符合立案條件。”朱嘉偉表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有的案值驚人、有的案值較小。但是,看似很小的案值很可能是一個龐大的詐騙團伙實施的,只有扎扎實實立案才能挖出其背后龐大的詐騙團伙。
因此,“一律立案”對于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將產生重要影響:一是有利于群眾支持參與公安工作;二是有利于公安機關通過公安部電信詐騙案件偵辦平臺,開展串并案件偵查,實現批量破案目標;三是有利于公安機關完善證據鏈條,依法懲治犯罪分子。
一年365天,朱嘉偉有200多天是在外地甚至外國出差。即使在不出差的日子里,加班加點也是家常便飯,和家人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多次重要節點也一再錯過,但他從不后悔,毫無怨言,始終是廣東刑偵隊伍中“特別能戰斗”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