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孝誠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最好的分娩方式是經陰道自然分娩。剖宮產并不是理想的分娩方式,也不是生育的“捷徑”,它只是一種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保證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種分娩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引起剖腹產兒的一系列病理問題。那么,剖宮產對寶寶來說有哪些不利的健康因素呢?
One:容易發生“剖宮產兒綜合癥”
“剖宮產兒綜合癥”主要是指剖宮產兒呼吸系統的并發癥,如濕肺、窒息、羊水吸入以及肺不張和肺透明膜病等。
臨床上剖宮產兒濕肺的發生率為8%,陰道產兒濕肺的發生率僅為1%。這是由于胎兒肺內吸入了羊水等液體,不過自然分娩時,母體子宮收縮及產道的擠壓可助寶寶將積存的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擠出,剩余的肺液在出生后醫生會進一步清除和吸收,以防止吸入性肺炎的發生。但剖宮產兒缺乏這一過程,肺液排出較少,肺內液體影響了通氣和換氣,從而發生新生兒濕肺,嚴重者可導致窒息、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發生。表現為剖宮產兒生后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呻吟、吐沫、反應差、不吃、不哭等癥狀。
國外研究顯示,曾患嚴重濕肺癥的嬰兒日后有較高幾率患哮喘病等長期呼吸道疾病。
另外,由于剖宮產兒沒有經過產道擠壓,無法更好地適應出生后血流動力學和血生化的瞬間改變,所以顱內出血也時有發生。
Two:易患小兒多動癥
當許多孕婦熱衷于選擇剖宮產時,醫院中傳出的關于多動癥的消息令人擔憂:在多動癥寶寶的求治人群中,剖宮產寶寶占八成。這是因為剖宮產使正常產道生產過程帶來的神經接觸等感覺被破壞,從而使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易得多動等神經精神疾病。
Three: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
所謂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剖宮產寶寶是感統失調的一個高發人群。正常經產道分娩的胎兒會受到宮縮、產道適度的物理張力改變等,使胎兒的身體、胸腹、頭部有節奏地被擠壓,而剖宮產寶寶卻缺乏這種刺激,所以容易出現觸覺感、本體感以及前庭平衡感的失調,即“感覺統合失調”。表現為:寶寶產后容易發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動作不協調、做任何事情沒有長性、愛哭鬧情緒不穩定、愛招惹人不合群。
據統計,目前,3~13歲的兒童大約有10%~30%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癥,其中剖宮產兒占很大的一部分,應當引起作社會的關注。但是對于必須剖腹產的孕婦來說,也不必把它看得過于可怕。患了感統失調的寶寶,通過學校和家庭的慢慢訓練,大部分是可以恢復正常的。父母平時要讓寶寶盡可能感受到一些來自外界的刺激,多做一些戶外活動,平時應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包括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充分的活動鍛煉有助于兒童大腦統合能力的提高。
Four:愛哭鬧
95%以上剖宮產兒出生后很快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哭鬧、多動、不喜歡觸摸、易驚、睡眠障礙,即使很小的聲響也能引起寶寶過強的反應,尤其晚上常常莫名其妙地哭鬧且很難安撫,甚至拒絕吃奶。
這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吞咽了大量羊水,由于實施了剖宮產,不能通過產道的擠壓而排出來,新生兒消化道內大量的羊水引起腸絞痛。哭鬧也可能與剖宮產兒的感覺統合失調有關。
Five:麻醉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麻醉藥物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直接抑制胎兒呼吸、循環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循環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Six:影響乳汁分泌
剖宮產會讓母乳分泌延遲,寶寶由于不能及時獲得初乳中的一些免疫物質,從而易合并感染。下奶晚或母乳不足也容易發生新生兒低血糖,人的大腦代謝主要依靠能量的來源是糖,低血糖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同時,由于喂養延遲或母乳不足,也造成剖宮產兒胎糞排出延遲,增加膽紅素的回吸收而發生高膽紅素血癥致黃疸加重。
Tips:剖宮產手術的醫學指征
●從孕婦情況來判斷:如果孕婦有如下情形,應該實施剖宮產手術:骨盆畸形或狹小、軟產道異常、高齡初產;患有嚴重的妊高癥;有重癥肝炎、生殖器皰疹、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曾經做過剖宮產或子宮手術,此次不適合自然產;產程停滯、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引產失敗、子宮破裂;合并有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宮頸癌、心臟病、嚴重糖尿病等。
●從胎兒情況來判斷:胎位不正、胎兒宮內窘迫、體重估計為4000克以上而不能陰道分娩的、多胞胎、宮頸未開全而臍帶脫垂者,都必須實施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