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賽燕
摘要:《財務管理》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起關鍵的作用。我們從財務管理的工作過程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改革,力求培養出適應共享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人才。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course,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we make a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striving to develop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big data age.
關鍵詞:工作過程;大數據;財務云;財務管理
Key words: work process;big data;financial cloud;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9-0225-03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到來,宣布我們進入共享經濟時代,企業在共享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內容已經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傳統活動:投資、融資、運營管理,而是能夠將這三大活動與預算、審計、預測、預警聯系起來,各個部門能共享財務數據,隨時對數據進行分析,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出這類應用型人才。《財務管理》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起關鍵的作用。對于目前的本科生來說,在校的教育主要是理論和基礎性方面的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很少,缺乏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和感性的認知,企業的財務活動更是難以深刻了解和感悟,不能真正了解學習財務管理課程的重要性,更無法了解財務管理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我們將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管理、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等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變這種現狀。
1 《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1.1 改革以教材內容為主的教學大綱,建設與社會、行業對人才所需的知識體系和企業相關項目為基礎的教學大綱改革
教學大綱是對教學內容的規范,對教學大綱的改革和建設就是對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我們的教學內容不再依據教材的內容制定,而是以社會、行業對人才所需的知識體系和企業相關項目為基礎制定,學習財務管理基本理論,掌握企業投資、籌資、運營三大傳統財務管理活動,學會云計算,理解財務云,具有參與企業戰略管理、財務預測決策的能力。
1.2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在共享經濟時代,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與盈利模式,能夠在“云”平臺下參與項目管理,對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等業務系統數據的來源、口徑、映射關系等進行深入了解,提高對跨系統數據的協調、提取和分析能力。通過對財務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的有機結合,財務人員可以提供更加符合內部管理需求的運營數據語言。我們將建設這種以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為導向,把學生當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來培訓的教學模式。
1.3 改革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建設多樣化、以行動導向法為主的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法強調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性學習的能力,我們將創建多種教學方法:大課小課法、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第二課堂、翻轉課堂、校企合作教學。開展多種競賽,開展多種討論,多種調研活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1.4 改革傳統的“三三四”評分機制,建設“全方位”的學生考評機制
學習考評不再使用傳統的平時成績+實訓+期末成績。我們將學習考評由平時考評和最終考評、老師與學生互評、學校內外互評共同組成。
1.5 改革教學效果的無反饋性,建設教學效果的反饋機制
改革的效果定期反饋,根據不足隨時修正,不能埋頭苦干。首先每個學年根據不同的授課對象反饋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每個學年根據畢業的學生或者實習的學生在企業不同的反饋信息來檢查教學效果。
2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 《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分為理論與實訓兩大部分
理論教學大綱(共40學時)以“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為中心,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共分為五大任務模塊:融資模塊、企業運營模塊、投資模塊、企業戰略模塊、財務預測模塊。每個模塊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企業完整的資金運動體系。實踐教學大綱(共109學時):開設置財務管理課程實訓(24學時)、沙盤實戰演化(16學時)、綜合仿真模擬實驗(16學時)、企業崗位實習(48學時)、暑假社會調研(5學時)5個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實訓、實習大綱。
在財務管理課程中,既不可以“重理論,輕實踐”,也不可以犯變相的“輕理論”的錯誤。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既需要知道財務理論的重要性,深化透徹地講授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又需要自覺自愿地理論指導實踐,將理論作為一種指導現實財務問題的工具。避免出現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學習如何計算凈現值、內部收益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找到凈現值大的項目事情的發生。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知識素質和管理實踐,才能深入淺出地傳授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才有可能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在財務管理課程的進行中,由于財務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可以邀請資深從業人員座談、開辦講座,進行調查研究等方式,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還可以進行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模擬試驗,通過充分、細致準備的模擬實驗全面、完整地把分散、獨立的專業知識統一起來,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鍛煉。同時,還要對學生的暑期實踐和社會調查給予恰當的組織和指導,改變以往那種不重視或是流于形式的局面。其次,財務管理課程準備與市場營銷、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可以跨學科、跨專業地綜合運用多門課程、多種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的知識能力。
2.2 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管理、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等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社會對財務管理人員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為主體、教師為導向,這樣培養出的人才不適應社會需要,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設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以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為導向,把學生當作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來培訓的教學模式。
該模式的主要思想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學習過程中主體是學生,教師扮演組織者與協調的角色。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建立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使學生的工作能力與職業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以實現學生就業 “零距離”上崗。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如下:
①職業崗位調研。
通過問卷、訪談、研討、觀察等形式,確定專業畢業生的主體就業崗位群,了解職業崗位所從事的工作過程的具體工作任務,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②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典型工作任務是描述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它反映了職業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是課程體系開發的重要內容。如項目管理、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這些典型的工作任務是財務管理課程內容開發的重中之重,使“典型工作任務”成為貫穿全課程的實際工作實例。
③學習領域開發。
學習領域的開發即課程的開發,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具體體現在為了完成不同的項目管理、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的需要,針對性地學習有關崗位知識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相對應的崗位人員,將企業崗位的要求與課程內容相結合,有目的地學習。
④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情境是在實際的工作任務過程的背景下,在學習領域框架內構成小型的主題學習單元,如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學習領域分解成學習情境,即課程方案的設計,是課程體系能否成功的關鍵。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學生在明確崗位職責的前提下,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而教師扮演答疑解惑的輔導角色。
2.3 改革講授式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進行教學
首先每個知識點講述時引入案例,要求學習分析研討;模擬企業情境,讓學生扮演企業中的不同角色,體會企業各個崗位的管理決策與戰略風險;聘請企業財務總監在企業或者學校職場講課;建設網絡課程和題庫,進行線上線下答疑;制作微課,將重要的知識點通過網絡平臺讓學生隨時學習;建設“翻轉課堂”,啟發與鼓勵學生調研企業,討論闡述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獨到的見解;開展學生沙盤模擬比賽、投資成果比賽、供應鏈管理比賽。
①實行大小課教學。
根據歐美教學經驗可嘗試大課為主小課為輔的教學模式,大課使用階梯式教室對選擇同科目的學生講授框架式的財務基礎知識;小課按班級分為10-20人一組可以使用研討、翻轉等多種形式進行授課,主要教授更需要啟發性思維的專業知識。實行大小課有利于合理分配師資,大課所節省下來的師資可以針對性地使用到小課中去,達到分班級授課時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或許能夠提供一種解決課堂氣氛不活躍40-50人一班的課堂,后排學生不愿意聽課且老師無法顧及到,這一老大難問題的方案。
②引入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注意:通過網絡作為媒介,教學視頻應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同時在教學與學習流程構建方面需要重新規劃。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翻轉課堂對師生間互動要求很高,根據我國和該校的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不擅于提問且主動性不強,這是實行翻轉課堂需要解決的一些內在問題。
③采用微課作為教學補充。
財務是一類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學科,其知識點繁雜,因此微課作為一個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對以前在傳統教堂上難以一次性讓學生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片段化講解,運用微課作為載體進行教授。微課設計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問題:鑒于微課作為教學補充的特征,微課設計的教學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為佳,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微課主要用于達到切割化片段化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學內容設計不應過多,應著重突出某個學生難掌握知識點或技能點的教授。為方便學生在移動設備上進行學習,資源容量不宜過大。教學內容上應該多使用經典示范案例,通過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來明確微課的主題。
④實行雙語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的對外交往活動日益頻繁,大量跨國公司也陸續進駐我國,通曉外語的財務管理人才變得十分緊缺。為了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應在財務管理專業中開設雙語教學課程。首先是要組建一支優秀的雙語教學團隊,不惜重金聘請既懂財務又懂外語的優秀教師前來任教。其次,要選擇合適的課程開展雙語教學。一般認為選擇財務管理基礎課如財務管理概論開展雙語教學比較合適,因為該門課難度較小,便于學生在另一個語言環境中理解和掌握財務知識。另外,要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優劣是課程教學好壞的重要因素,最好選用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不僅能較為全面地展現本學科的整個知識體系,還可以避免因翻譯、理解等原因造成的對原教材內容的曲解和遺漏。
2.4 平時考評和最終考評,老師與學生互評,學校內外互評共同組成全方位的考評制度
學校內外互評主要指學校內實際情景的訓練考評、學校內項目綜合實訓考評、企業經營模擬綜合實訓考評和校外實習考評四部分考評內容。評分的依據是實訓態度、實訓表現、團隊協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公正、合理的考評機制也能激發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
2.5 以前的教學效果基本上零反饋
我們開展定期找學生談心,建立班級聯絡員,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等形式進行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建立長期校企合作基地,隨時聽取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來檢查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共享經濟時代,我們將以項目管理、銷售管理、收入管理、業務運營、人力資源、倉庫管理等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學生作為工作過程的主體,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建設好《財務管理》課程,期待培養出適應共享經濟時代的要求,真正懂得財務云的中、高級財務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素琴,盧新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基于“3+1”培養模式[J].財會通訊,2015(25).
[2]高凡修.《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5(25).
[3]余冠芳.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管理課程標準研究企業導報[J].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