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社會矛盾也有了新的變化,要從根本上解決矛盾,消除社會穩定隱患,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水平,本文認為必須建立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各群體利益關系的長效機制,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新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關鍵詞 社會治安 矛盾糾紛 排查 調解
作者簡介:房宇,遼寧行政學院教師。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12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組織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維護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的一項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社會矛盾也有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社會矛盾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利益矛盾占主導、個體矛盾上升為群體矛盾、矛盾處理方式有激化趨勢和調處難度加大等多個方面。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矛盾,消除社會穩定隱患,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必須建立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各群體利益關系的長效機制,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新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最終促進社會和諧有序地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應遵循的原則
(一)由點及面,點面結合
點即重點,針對社會治安問題,對重點人員、重點目標、重點區域等都要重點嚴格的加以部署和防范。將重點人員、重點目標、重點區域相結合,由點及面,形成了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大的框架。
針對重點人員以“三無”人員為重點,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等參與安置幫教工作,推動安置幫教基地規范化、標準化運行。大力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加強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和場所建設。加強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完善吸毒人員、艾滋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救治管理工作。
針對重點目標如水、電、油、氣、熱、大型基礎設施、黨政機關、標志性建筑物等重點目標、重要部位及商場、超市、休閑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容易發生公共安全交通事故的交通運輸、餐飲、企業的消防和食品醫藥安全重點行業等應該加大防范恐怖襲擊、維護穩定的工作,要積極開展對行業職工、從業人員的反恐安全教育,切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針對重點區域如重點場所、重點領域,如出租房屋、群租房等加強整治,同時加強重點區域周邊環境治理如校園周邊環境、企業周邊環境等等,有效消除各類治安隱患和安全隱患。
(二)尊重傳統,積極創新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概念是近些年提出來的,但是對于社會治安的治理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困擾著政府的大問題,各個國家為了維護其國家的安寧與穩定也必然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穩定問題,但是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不一樣,所以各個國家采用的治理手段、方式和方法也會有所差異。通過長期的探索,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經驗、方式和手段,也就是要以預防為主,進一步完善防控體制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合力治理社會治安問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比如互聯網時代、公民意識等變化對綜治的沖擊,面對綜合治理的歷史經驗,我們應理性分析、科學予以繼承創新。傳統的壓制式維穩、運動式維穩,已經不能夠真正的解決一些矛盾問題,反而會使得社會矛盾加劇,百姓不滿情緒加劇,因此需要更新思想觀念、革新方式方法。
大數據時代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度提出了挑戰,但同時也對治理的方式方法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通過互聯網加強對輿情控制,形成統一協調、反應靈敏、高效暢通的網上輿情收集、研判、反饋機制 ,建立數據庫將重點人員、重點企業納入其中,各部門在網絡上共建平安平臺形成信息通報、應急響應等聯動機制。
(三)政府社會,各方協同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政府在社會治理起主導的作用,因為政府掌握諸多的資源,政府如何將資源進行整合并合理的運用到社會治理之中是政府的重要責任。所以政府應該在宏觀上、在法規政策制定上對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加以規定,統籌規劃,保障公眾有序參與,保障社會治安治理體系有效運行。
當然社會治理僅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因為政府并不是萬能的,政府自身權力的天然的擴張性決定了要對其權力加以限制和制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社會治理中加大社會協同的力度。現代社會治理也越來越強調社會的作用,之前大政府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應該積極加強社會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作用和功能。政府應該積極培育社會安全文化,增強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社會成員、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治理的主體,每一個人都承擔治理的責任。同時政府通過獎勵、購買服務、眾籌等方式讓第三方機構乃至公民個人參與到社會事務中來,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具有主人翁的意識和精神,通過創新新的社會管理的方式手段,讓更多人積極參與社會治安治理。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幾點建議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遵循點面結合、傳統與創新結合、政府與社會結合原則的基礎之上,還應該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不可逆轉的虛擬社會已經來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絡成為了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網絡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網絡帶給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以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和潛在危機,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增多使網絡化生存的負面影響日趨明顯,互聯網犯罪的增多使網絡秩序的穩定正在受到沖擊,個人信息的泄露使公民個人的權利的遭到侵犯,這些負面的影響進而使得我們生存的現實社會也遭受著挑戰。
推動落實網絡實名登記制度,推動落實網絡信息運營及服務企業和信息發布者等主體的法律責任,消除管理盲區。網絡言論具有分散性、無國界性、匿名性特點,現代國家通過法律對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制只能是有限的,否則就會在面臨民主和法治原則的審查時失去法律的正當性基礎。所以大多數國家都會傾向于采取以技術手段為主導的方式來規范網絡管理。 強化輿論管理,建立市、縣、區、街各級網絡輿情研判導控平臺,健全網上網下結合的綜合防控體系,發展網絡評論員隊伍,做好網絡輿情監測、引導、處置工作。各職能部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充分發揮管理優勢,講究謀略措施,對網上可能或已經造成的言論、議論、炒作或相關網站、重點對象的活動,進行疏導、化解,以確保網上網下的社會穩定。 強化依法管理,推動完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網上巡查管理措施,依法打擊利用信息網絡散布傳播反動有害信息等犯罪活動。
(二)加強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建設
1.社會矛盾預防化解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步驟。做好社會矛盾的預防首要就是貫徹重大決策的風險評估制度。近年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評估不規范、選擇性評估等問題仍較突出。我們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決策的剛性門檻,抓好決策前風險評估、實施中風險管控和決策過錯責任追究等操作程序的落實。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沒有經風險評估所作出決策,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該追究責任。
進一步形成黨政動手、依靠群眾、源頭預防、依法治理、綜合施策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格局。推廣民生熱線、網上調解、視頻調解等經驗做法,構建快捷高效、公開透明的群眾訴求表達新渠道。推進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完善重大苗頭性問題的等級預警、責任追究和監督制約等機制,抓好群眾訴求前端處理,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嚴格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月報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把矛盾糾紛發現、化解在萌芽狀態。
2.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推進征地拆遷、勞資糾紛、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行業領域調解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大調解相互聯動,堅持調解優先、依法調解。組織開展法官、檢察官、律師進社區活動,提供法律服務,化解社會矛盾。加強基層調解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保安員、治安巡邏隊、平安志愿者、樓長、安全員、綜治維穩信息員等人員的作用,發展壯大基層調解員隊伍,構建信息聯動報告網絡。強化社區綜治工作平臺化解矛盾糾紛職能,實現工作相互促進、相互銜接。
積極探索通過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吸納調動社區社會組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的途徑辦法,實現社區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政府的相關部門應積極聯合黨委及政府各個相關部門包括政府辦、綜治、信訪、民政、工會、婦聯和有關部門組織的調解資源和力量,建立矛盾糾紛聯排調的(大調解)工作平臺。在百姓消費、拆遷保護權益等矛盾糾紛比較集中的行業和領域,成立了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不斷拓展調解矛盾糾紛的新領域。以社會化解矛盾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社會矛盾大調解工作格局,不斷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各項制度和措施,加強對“大調解”體系建設的組織和領導。
(三)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1.切實發揮“覆蓋全街的數字化監控網、全警參與的社會面巡邏網、群防群治的社區(村)防控網、單位內部的安全保衛網和虛擬社會的輿情監測網”作用。采取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等方式,發展壯大平安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繼續做好社會治安保障工作。達到“街巷胡同有人巡,樓門院落有人守、重點部位有人控、治安防范有人管”,創建獎勵基金,對群眾性的群防群治隊伍實行獎勵。整合公安力量、群治隊伍,鼓勵公民個人、社會各界積極廣泛參與,并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形成人防、物防、技防、聯防“四防一體化”治安防控機制。
2.落實社會治安防控責任。嚴格落實責任,把發案少、治安好、預防犯罪成效明顯作為綜治年度及平時考核指標,嚴格控制命案發案率,減少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在街道一級以“刑案必防”、社區(村)一級以“案件必防”為工作目標,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工作,推進“刑案必防”、“案件必防”工作試點,總結推廣“零刑案”、“零發案”的鄉鎮、街道、社區(村)、典型經驗,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活動。
3.強化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場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有關要求,對社會治安重點場所、領域、行業突出治安問題進行重新排查、重新認定,有效消除各類治安隱患和安全隱患。
注釋:
楊昕.論虛擬社會的基本特征及其管理.社會工作.2012(1).
莫紀宏、謝維雁.憲法研究:第十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208.
曹海東.網絡“虛擬社會”綜合治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學.201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7/c_128437815_2.htm.
參考文獻:
[1]高家林.新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治化思考.蘇州大學.2008.
[2]邢曉紅.構建和諧網絡社會——關于互聯網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的對策研究.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2).
[3]劉兵.關于中國互聯網內容管制理論研究.北京郵電大學博士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