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
【摘要】 目的 探討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以呼吸道癥狀為臨床表現的診治情況。 方法 選取68例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使用胃鏡檢查和對食管進行24 h pH監測、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進行確診, 均給予患者質子泵抑制劑和促動力藥物進行治療, 觀察臨床療效。 結果 連續治療4周后, 68例患者中, 痊愈38例, 有效20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5.29%。治療6周后, 痊愈55例, 有效10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59%。持續鞏固治療2周后, 68例患者全部痊愈, 總有效率為100.00%。隨訪1個月無復發者。 結論 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臨床易誤診或漏診, 應提高對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診治的重視, 臨床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及促動力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治愈胃食管返流疾病,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胃食管返流病;非典型性;呼吸道癥狀;誤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64
胃食管返流病的病因是因為下食管周圍的括約肌發生功能性障礙, 導致胃內容物出現返流所引發的慢性食管胃黏膜損害癥狀, 一般表現為燒心、胃內容物返流等, 診斷時容易因為部分不典型癥狀與食管外癥狀導致臨床誤診或漏診以及延誤診斷[1-3]。食管外癥狀就是發生在食道和呼吸道的癥狀。近幾年, 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它的發病率會根據年齡的發展而提高。現選取本院68例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進行診斷治療并觀察分析, 詳細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6年10月本院門診部和住院部的68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1例, 女27例;年齡最小35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40.0±16.4)歲;病程2個月~5年, 平均病程(2.3±1.3)年;經胃鏡檢查, 確診為返流性食管炎患者41例, 確診為非糜爛性返流病(其中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確診21例, 經食管24 h pH監測確診6例, 且DeMeester評分>14.72分診斷為胃食管返流病)27例。
1. 2 納入標準[4] ①年齡35~85歲。②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 且多是慢性咳嗽, 常發于夜間入睡時, 伴有咳痰、咽部不適、胸悶及氣喘等癥狀。經心電圖、X線胸透或胸CT、肺功能等檢查均無異常。③經胃鏡檢查, 對食管進行24 h pH監測、試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 均確診是胃食管返流病。④排除患有嚴重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肺炎、哮喘及肺部腫瘤等)、嚴重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食管腫瘤等)以及需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嚴重臟器器官功能性障礙、嚴重腦疾病患者。檢查前1周, 所有藥物均停用, 前6 h禁食, 檢查期間患者可自由活動, 正常膳食, 禁食刺激性食物, 胃鏡檢查未發現有反沆性食管炎、未采用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 經胃鏡檢查和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后, 依舊無法確定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 再對患者食管進行24 h pH監測。DeMeester評分>14.72分的患者確定為胃食管返流病。經胃鏡檢查、對食管進行24 h pH監測、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等檢查中的任一項為陽性者, 即可確診為胃食管返流病。
1. 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和促動力藥物進行治療, 口服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220)20 mg, 1次/d;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315)5 mg, 3次/d。期間叮囑患者將床頭抬高15 cm, 睡前3 h內不能進食, 忌煙酒, 勿攝入高脂肪食物。
1. 4 誤診情況 本次被誤診為慢性咽喉炎29例, 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20例, 誤診為支氣管哮喘10例, 誤診為間質性肺炎7例, 誤診為肺部腫瘤2例。對患者進行化痰、止咳、抗炎、β-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激素等系一列治療后均無效, 且癥狀反復發作。
1. 5 療效評定標準[5] 癥狀完全消失, 胃鏡檢查顯示食管炎情況消失為痊愈;癥狀明顯好轉, 胃鏡檢查顯示食管炎情況輕度改善為有效;癥狀未改善, 胃鏡檢查顯示食管炎情況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2 結果
連續治療4周后, 68例患者痊愈38例, 有效20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5.29%。治療6周后, 痊愈55例, 有效10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59%。持續鞏固治療2周后, 68例患者全部痊愈, 有效和無效為0例, 總有效率為100.00%。隨訪1個月無復發者。
3 討論
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種發病機制復雜, 由多因素引起的臨床常見疾病。非典型性食管炎具有發病率高, 病變嚴重, 復發率高的特點, 長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約有10%的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并發呼吸道癥狀, 且無返流、燒心等典型癥狀, 所以容易漏診, 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大, 中青年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6-10]。研究認為, 隨著年齡的增加, 患病率逐漸上升, 但老年人由于某些原因使胃食管返流病的診斷似乎更加困難, 其影響因素如下[11-13]:①引起食管運動功能障礙的食管肌群萎縮, 會降低食管下段的括約肌靜息壓及抗返流防御能力。②食管裂孔疝囊變大引起胃食管返流。③唾液分泌量的下降, 會影響到唾液中與流入食管的能力。④許多老年人服用藥物的成分中含有硝酸甘油、鈣離子拮抗劑等, 會使食管括約肌收縮力下降。⑤老年人由于長期臥床, 會出現缺乏重力使返流物無法徹底清除。⑥同時伴有糖尿病等其他并發癥也會對胃腸道神經功能造成影響, 延遲胃排空。⑦食管敏感性下降等。中青年患者主要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 飲食不規律, 肥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
由于返流的胃酸刺激喉黏膜引起刺激性劇烈咳嗽, 且副交感神經導致呼吸道黏膜腺分泌大量黏液, 形成大量的白色泡沫狀痰, 易被誤診為支氣管炎及肺炎等, 以至治療不當而經久不愈[14, 15]。因此, 對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的呼吸道疾病應考慮可能為胃食管返流病, 胃鏡檢查特別對食管進行24 h pH監測是可靠性較高的診斷方法[16]。在本文研究中, 被誤診為慢性咽喉炎29例, 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20例, 誤診為支氣管哮喘10例, 誤診為間質性肺炎7例, 誤診為肺部腫瘤2例, 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及β-受體激動劑等治療后, 病情均無顯著改善。對68例患者經給予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及促動力藥物持續連續治療4周后, 本組患者痊愈38例, 有效20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5.29%。治療6周后, 痊愈55例, 有效10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59%。持續鞏固治療2周后, 68例患者全部痊愈, 總有效率為100.00%。隨訪1個月無復發者。
綜上所述, 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臨床易誤診或漏診, 應提高對非典型性胃食管返流病診治的重視, 臨床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試用治療及促動力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治愈胃食管返流疾病,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立毅.埃索美拉唑對反流性食管炎癥狀緩解及黏膜愈合的效果分析. 中外醫療, 2013 , 32(2):112.
[2] 張群超, 張旭, 楊清峰, 等. 大劑量埃索美拉唑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 淮海醫藥, 2013 , 31(5):409-410.
[3] 陳武, 董媛, 王曉平. 埃索美拉唑持續泵入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科學, 2014(19):59-61.
[4] 周欣, 周耀群, 王仁勝. 胃食管反流病診68例治體會. 醫學信息旬刊, 2011, 24(3):131-132.
[5] 曹磊, 徐亞瓊. 胃食管反流病68例診治體會. 現代臨床醫學, 2004, 30(1):25-26.
[6] 胡鳳林.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68例療效觀察. 新中醫, 2005, 37(8):55-56.
[7] 黃紹亮, 黃明.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72例診治體會. 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7):135-136.
[8] 陳學堂. 中西醫結合治療68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分析. 吉林醫學, 2012, 33(9):1935.
[9] 郭麥榮. 四逆散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68例. 西部中醫藥, 2015(8):79-81.
[10] 隨桂榮, 張玲. 小兒胃食管反流病68例臨床分析. 山東醫藥, 2007, 47(22):33.
[11] 張德曉, 吳成甫. 胃食管反流病96例臨床診治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6):181-183.
[12] 代建軍. 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特點分析及治療.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15):165.
[13] 周玲俐. 胃食管反流病56例臨床診治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27):109-110.
[14] 高海波. 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治療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4):90-91.
[15] 艾萍. 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 醫學信息, 2015, 28(51):271-272.
[16] 孫景文. 胃食管反流病50例臨床診治分析. 臨床醫學, 2013, 33(12):31-33.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