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昊/文
深海游泳靠“耳朵”的“小飛象章魚”
吳昊昊/文
自然界中的生物遵循著適者生存的法則。在極冷黑暗的深海中,這樣的生存挑戰更為嚴酷。深海生物在漆黑寒冷而又貧瘠的深海中誘捕獵物、吸引異性,為種族的延續而拼命努力。另外,它們又悲哀無助地被人類過度捕撈,僅僅因為它們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或藥用價值。
當人類的科技不斷發展,底拖網具作業可達到海下數千米、拖網鋼纜可長達1萬米時,深海生物再也無法安安靜靜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也有越來越多的未知物種在海洋更深處被發現、被打擾。

其實,我長這個樣子
我來自漆黑一片的深海,身體是半透明的。我最大的特點就是長著一對大大的“耳朵”,因為長得像動畫片《小飛象》中擁有大耳朵的小飛象丹波,人們也稱我為“小飛象章魚”。我不僅長得像小飛象,我的行為也很像——我可以用一對大“耳朵”在水中“飛行”。我是煙灰蛸,讓我帶你走進我們的世界吧!

《海底總動員2》中的小配角其實是煙灰蛸的近親——面蛸

現實中的面蛸長這樣
我們煙灰蛸,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八腕目得名于我們長著8只像觸手一樣的腕。我們居住在數千米深的海底,那里是陽光到達不了的地方,漆黑一片。因為長期居住在高壓無光的環境中,所以我們家族成員的身體結構也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居住在淺海的章魚是我們的遠房親戚,它是和變色龍齊名的“偽裝大師”,可以通過中樞神經控制身體表皮的色素細胞來偽裝自己。而我們煙灰蛸,因為適應了深海無光的環境,身體表皮的色素細胞退化,所以身體是無色透明的。另外,我們的肌肉為了適應深海中巨大的水壓而變成了像果凍一樣的凝膠狀。
因為我們居住在幾千米深的海底,所以人們對我們整個家族的了解很少。我們的個頭都不大,一般可以長到20厘米左右。深海中的橈足類、多毛類和甲殼類是我們最喜歡的食物。飽餐過后,我們喜歡坐在舒適的海床上休息。
我們煙灰蛸和螺、蝸牛都屬于軟體動物。我們的口腔長著齒舌——由許多排密密麻麻的小牙齒組成,可以幫助我們咀嚼食物。不過隨著進化,這種齒舌結構已經退化成一個每排僅有幾顆小牙齒的磨盤。于是,我們吃飯的時候會吞下整個食物。其實,這也是我們為了適應深海環境做出的改變。在深海中,獵物并沒有淺海中的那么多,獵物的體形也比較小,小到我們可以一口吞下。久而久之,我們的齒舌結構就退化了。

在海床上休息的煙灰蛸像一朵自帶發光效果的花苞
我是全能“運動員”,精通各種運動方式:用8只腕在海底爬行,用如漏斗般的頭部進行噴水運動,還用8只腕之間像裙子一樣的膜進行收縮游動。上面這些,只是我們章魚大家族都有的普通技能,我還有自己的小絕招——用我的大“耳朵”在海中游動!
雖然它長得像一對大耳朵,但實際上它是鰭,并沒有聽覺的功能,而是承擔著游泳的重任!當我在舒服的海床上休息夠了,就會一躍而起,把自己的身體調整成水平狀,并且把自己的8只腕都向后伸直,盡量減少水流的阻力。準備工作就緒后,我就會有規律地拍動著自己的大“耳朵”起飛。它可以每秒拍動十幾次——產生足夠的游泳動力,讓我可以以這種優雅的泳姿在海底自由地穿梭和嬉戲。

正從休息狀態轉換到游泳狀態的煙灰蛸

游動起來的煙灰蛸像極了小飛象丹波
許多年來,我們因為深海這個特殊的居住環境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目光逐漸轉移到了深海。深海中的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成為人類新的開發對象。我們深海中的同伴鱈魚、鰈魚和長壽魚等,因為深海的環境,體內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營養物質,因而被人們過度捕撈,最后被送上餐桌。幸好我的肉口感不好,不然也要像我的親戚章魚一樣成為人們的盤中美餐。
另外,深海中蘊含可燃冰、錳結核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將成為人們開采的對象,一旦大量開采,我們棲息的海底環境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壞、污染……
在人類的干擾活動下,未來的海底世界一定會越來越吵鬧。煙灰蛸的生活會因此變得危機重重嗎?讓我們一起繼續關注吧!

掃一掃聽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