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自由裁量權是公安機關執法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規范的使用自由裁量權有利于提高辦案和處理的效率,但是在治安的管理中,存在著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本文闡述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自由裁量權的含義,分析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不當之處,并提出對治安管理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控制策略,旨在促進我國社會治安管理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治安管理處罰法 自由裁量權 不當使用 控制
作者簡介:趙戈,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2014級,研究方向:治安學。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93
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制度是維護我國正常社會秩序的重要舉措,它的構建與發展,對社會大眾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我國治安相關制度的完善有著直接的影響。在2006年頒布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進一步完善了警察的自由裁量權 ,適當的使用裁量權有利于案件的解決效率,也有效的推動了我國公安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但是無法否認的是,在實際的治安管理過程中,仍然有濫用裁量權的情況出現,損害了社會治安管理的公正與正義。
一、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自由裁量權的含義
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自由裁量權指的是公安機關在進行治安違法行為的查處中,在已經規定的范圍或者幅度之內,酌情選擇調查處理治安案件的行為方式以及做出相關行政處罰措施的權力。由于自由裁量權力本身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其內容也無法進行詳細列舉,本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一)處罰種類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拘留、罰款等 。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恰當的使用,治安處罰的案件中,其案件執行的方式、采用的步驟以及處罰效果都是公安機關使用自由裁量權的一個范圍。在實際的案件管理中常見的處罰有:根據案件的情況選擇警告還是罰款、若是罰款則金額多少、是否進行行政拘留、拘留的時間限度為多少等等。
(二)處罰幅度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有明文規定,在具體選擇哪一種處罰種類的時候,選擇某種幅度之內進行相應處罰也屬于公安自由裁量的范疇。法律在其第三章中明確的規定了具體案件罰款數額以及拘留時間限度的選擇,在具體按照法律進行適度的罰款時,應當罰多少,則屬于自由裁量權力的范圍。
(三)處罰程序
在《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在規定不同案件適用的處罰同時,也規定了處罰的具體程序,處罰程序中的設立主要是體現在調解還是處罰、立即執行還是緩刑等規定中 。在處罰的程序上,相關法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與相關解釋。但是因為社會治安案件的模糊性和復雜性,以及法律語言方面的不明確性,也導致了法律無法針對性的適宜每一個案件,因此,自由裁量權的確立對處罰的程序來說有積極的作用。
二、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不當之處
自由裁量權力的設置初衷是積極的,是輔助法律的不明確之處的,為了保證社會治安的良好行為,維護社會的安寧與統一,在實際的權力使用中卻有著不合理的行為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濫用自由裁量權
部分執法人員在進行權力的行使中,由于外在因素和案件的復雜性影響,沒有嚴格按照嚴格的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來行使裁量權力,違背了權力本身的公平性原則。濫用自由裁量權力的體現主要有:
1.在行使權力時將不相關的因素考慮在內:
在案件的處罰中,執法人員應當以法律為基準、以事實為依據 ,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罰,不能夠摻雜其他的外在因素。在判定權力是否濫用時候,并不是針對性的以某一執法人員行為進行判定,而且執法者的行為目的很難進行準確的把握,因此有學者指出,判斷權力是不是被濫用,應該從執法的整個過程,加上案件的情節和涉及因素以及處罰后產生的社會效果進行有效判定。
2.在行使權力時目的不合法:
在進行治安管理的相關處罰過程中,執法者應當以維護社會總體治安為目的,充分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部分執法者因為利益的引誘,濫用手中的裁量權力,導致權力在使用中與其立法目的不相符。
(二)顯失公正
不公正也是執法機關使用裁量權不當之處,顯失公正就是對法律的公正公平原則相違背,執法者在形式處罰權力的時候,違背了法律中規定了公平原則,造成案件審查和判定中的不合理、不公正,這種不當之處已經違背了法律規定的范圍。
(三)拖延履行法定職責
執法者在進行職責的履行過程中,不得故意的進行案件拖延。但是因為我國法律并沒有對此情況進行一個明確的規定,而是給了執法者一定的裁量空間與時間,因此,導致部分執法者漠視裁量時間的控制,故意拖延,導致執法的效率原則無法體現,從而造成了執法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 對治安管理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控制策略
(一)完善立法工作,建立科學的裁量基準
針對裁量權力較寬泛的處罰幅度,執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力過大,容易產生不恰當的使用問題,相關司法部門應當將治安管理案件中的處罰幅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對各類的案件處罰細則加以解釋,從而減少執法機關所使用的裁量權力范圍,充分的保障案件處罰的公平性原則。在進行裁量權力完善的時候,應當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處罰裁量的基準,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決:
1.明確的確定裁量權力基準的主體:
我國國務院在立法實施的相關規定中指出,裁量基準的制定主體單位限定在有具體裁量行使權的公安機關,包括市級與縣級的公安執法機關,將權力基準的制定主體明確的確定出來,符合立法的目的。
2.科學的設置裁量基礎處罰的梯度:
立法機關應當按照具體案件的不同情況將處罰幅度進行梯度量化 ,從而有效的增強相關法律的可實施性。在劃分法律的處罰梯度時候,應當充分的將酌定因素與法律因素全部考慮在內,并且在進行梯度設置的時候積極的采納社會各界人士的相關建議,將公共協商的立法機制引入到真正的立法環節中去,從而強化行政執行過程中的各方利益溝通。
(二)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
1.加強針對執法人員專業方面的培訓:
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現在的社會刑事案件開始出現復雜性,治安管理的相關法律事項也呈迅猛增長的態勢,導致現在的執法難度越來越大,這也對執法的法律專業素質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應當加強執法人員專業素質的定期培訓,提高人員的法律專業性,通過不斷的思想教育來加強執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充分的將濫用裁量權的危害進行廣泛的告知,促使執法者合理合法的使用此項權力。
2.建立恰當的工作考核機制:
治安管理中的裁量權其制定的本質就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以及社會公民的合法利益,是為了保護公民而不是為了處罰而設置的,因此,在現階段裁量權的使用過程中,執法機關的考核制度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作為執法機關,不應當以考核的成績作為其追求的根本價值,而是要將人們群眾的評價放入到實際工作的考核中去,促使執法人員注重案件的公正性評判,從而有效的保障公民整體權益。
(三)健全監督機制,強化法律責任
1.強化國家監督:
自由裁量權力的外部監督體制主要是通過司法的審查來實現的。司法的審查能夠對權利執行人員產生一種強大的信息壓力,從而使他們能夠謹慎的行使自身權力。我國的司法制度中,法院偏重與行政行為的審查,還忽視了行政行為合理性的監督,因為我國司法權力與行政權力屬于兩個方面,裁量權力是行政和司法權力的基礎,司法機關缺少相應行政權力行使的經驗。根據當前的實踐來看,要想完善執法機關的裁量權,就必須對“顯失公平”和“濫用職權”等情況通過司法的解釋來加以規定 ,促使法律審查能夠有法可循,使得自由裁量權得到強行規制。對各類的案件處罰細則加以解釋,從而減少執法機關所使用的裁量權力范圍,充分的保障案件處罰的公平性原則。
2.加強媒體的監督:
雖然媒體對法律的實施沒有強制的約束力,但是因為媒體的開放性和透明化特點,使得媒體對權力行使的監督力成為執法制約的新型力量。充分的發揮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的監督力量,妥善的處理好執法相應機關和媒體之間的聯系,在保證新聞媒體的思想方向正確以及報道的真實性前提下,完善媒體監督的一些法規,使媒體在不妨礙執法權力正常行使的前提條件下,對相關案件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施的報道,充分發揮媒體方面的監督作用,同時,執法機關也必須摒棄自身的不足,配合媒體方面的監督,幫助媒體監督權力的形式,充分的將媒體方面監督優勢發揮出來。
四、結語
《治安管理法》中對執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的規定,其所蘊含的裁量權“控制”和“擴張”的競爭,在現階段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制度都是從無到有、從不足到完善的一個過程,因此,通過完善立法工來建立科學的裁量基準,通過定期培訓和考核機制的創新來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同時健全監督機制,強化法律責任,才能夠保證自由裁量權力的合理行使,從而充分的保障案件處罰的公平性。
注釋:
馮文林.治安管理處罰自由裁量權不當運用之防范.政法學刊.2012,1(5).75-80.
劉晨.論治安管理處罰中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4(13).55-56.
陳驤君.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自由裁量權.商品與質量.2012,S7(2).159-160.
劉艷萍.論治安管理處罰中的自由裁量權.法制與社會.2015,31(14).272-273.
王運紅.《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若干亮點與不足——基于警察自由裁量權有關規定的分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6).93-97.
陳亮.試論治安管理處罰自由裁量權之規制.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11(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