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慢性病患者2.6億,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帶來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然而,我國居民具備慢性病防治素養和基本醫療素養的比例相當低,分別僅有9.07%和9.56%。這與我國慢病“井噴”態勢極不相符。這提示我們,進一步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識和技能健康教育力度,提升國民健康素養,已經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將“提高全民健康素養”作為“健康中國2030”建設工作的重要舉措。可以說,我們個人的健康素養,是“健康中國”這個大廈的基石。大廈是否牢固,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素養息息相關。
從健康知識到健康素養
健康素養一詞,最早出現于西蒙茲·SK在1974年發表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政策》論文中。該文章討論了健康教育作為政策問題對衛生保健系統、教育系統、大眾傳播方面的影響。
此后,美國一些健康教育學者在研究中開始注意個人素養與健康的關系。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共識:即人們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進行與醫療服務、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有關的日常活動中,獲取、理解、評價和應用健康信息,作出健康相關決定,以維持或提高生活質量的知識、動機和能力。
有人說,我的健康素養很高啊,你看,我每天都收看健康類的電視節目,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閱讀、分享健康知識,我應該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素養吧?其實也未必。
一個人能夠接收到各種健康信息,這說明他的健康信息獲取渠道是通暢的,也可以說能夠具備健康素養的基本條件——獲取健康信息,然而,對于已經到手的健康信息,他是否能夠讀懂、理解?他是否能夠真正知曉寫在紙面上的那些文字,所代表的真正含義?這既取決于信息接受者本人特定的認知能力,也取決于所提供健康信息的易理解度等。
從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所謂健康素養,并不僅僅是簡單地獲取健康信息這一步,更重要的是對于健康信息的理解、評價和應用,健康素養甚至不僅僅是健康信息這一個維度的問題,更是有關健康態度、決定和行為的問題。
當一個人可以順利獲取、深入理解、準確判斷健康信息,可以說,他就具備了健康素養的基本要求,但仍然不夠,最為關鍵的在于對健康信息的應用。再準確、再優質的健康信息,如果不加應用,那永遠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字和圖畫而已。
現在我們知道了,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
10個中國人只有1個懂健康
為了解公眾對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中國居民健康素養評價體系,并開發出相應的調查問卷。據《2013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9.48%,其中具備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的人口比例僅為10.62%;即使是醫學專業學生,具備健康素養的比例也不足1/5 。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主任鮑勇教授解釋說,考察個人健康素養的方式各國均有差異。我國采用的是問卷調查形式,雖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素養,但作為目前國內公認的標準,仍具有一定的考量價值。而不論采用哪種評測方法,國人健康素養低于國外發達國家都是目前的現實。曾有研究者將中國健康素養測評量表翻譯成英文,拿到英美發達國家做小規模比較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的健康素養平均為40%,明顯高于我國。
健康即生產力。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副司長姚宏文說,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國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每延長10%,該國經濟增長就相應提速0.3%~0.4%。這說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他強調,健康素養是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也是衡量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進而影響到社會生產力的水平和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居民健康素養與前幾年相比雖然有了提高,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呼吁,應將健康素養作為衡量衛生和健康工作,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同樣的社會環境,有些人健康保持得好,有些人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其中很大的區別就是健康素養。如果把健康素養作為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的考核指標,工作就有動力了,全社會都會認識到其重要性。”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李長寧表示,影響健康素養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提升公眾健康素養水平是長期工作,需要個人和全社會共同努力。
提高健康素養是全球課題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提高到30%。鮑勇認為,這必然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推進起來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不斷宣傳,打下好的群眾基礎,創造全社會學習的氛圍;第二階段,不斷加深健康素養的內容,從基礎到深化;第三階段,出臺政策、制度,保障健康素養提升工作,使其得到可持續發展。
其實,無論我國或全球,推動健康素養的提升,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世衛組織高級政策顧問朱迪斯·麥基舉例說,在歐盟布魯塞爾總部,專門為酒精業、煙草業、制糖業游說的人保守估計有80人,他們出于經濟目的,會盡可能詆毀相關的健康知識;專門從事健康游說的卻僅有5人,提升健康素養的困難不言而喻。
針對本國情況,國外專家各自提出了解決建議——
出臺政府禁令。智利國家公共健康保險局局長杰娜塔·維嘉說,提高健康素養不只是簡單的宣傳和教育。就像媒體宣傳吸煙有害健康很多年,仍有人不為所動。此時,國家就應拿出相應措施,進行引導干預。改善生活方式雖然是個人的事,但很多時候都需要政府予以推動。
利用稅收手段。朱迪斯·麥基認為,在控煙問題上最管用的是稅務手段。雖然這類政策本身不是健康素養的內容,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提升健康素養。維嘉表示,向企業征收糖稅也有利于督促人們形成低糖飲食的習慣。
加強學校教育。俄羅斯首席心臟病專家葉甫根尼·謝里克托表示,健康素養是影響個人一生生活習慣的重要素質,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們懂得,健康的生活習慣將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積極改善環境。挪威健康理事會主席托尼·托格森認為,對環境的改善,也是提高健康素養的當務之急。因為只有環境變好了,才能讓更多人走出去,享受戶外運動,養成積極運動的習慣。
提升健康素養,從知曉這66條開始
從全世界的經驗來看,健康素養的提升需要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尤其是需要通過改善支持性環境,促進政府、社會和民眾的社會共治。那么,對于民眾個體來說,如何把健康知識真正轉變為健康行為、健康生活呢?為此,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從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健康技能3個方面界定了我國公民健康素養的基本內容。一起來學習下吧——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
【基本知識和理念】
1.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2.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3.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
4.無償獻血,助人利己。
5.每個人都應當關愛、幫助、不歧視病殘人員。
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7.成年人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90mmHg且<140 mmHg,舒張壓≥60mmHg且<90 mmHg;腋下體溫36℃~37℃;平靜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兒童出生后應當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患流感的機會或減輕患流感后的癥狀。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
11.肺結核主要通過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等產生的飛沫傳播;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應當及時檢查是否得了肺結核。
12.堅持規范治療,大部分肺結核病人能夠治愈,并能有效預防耐藥結核的產生。
13.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應當盡量避免接觸疫水;接觸疫水后,應當及時進行檢查或接受預防性治療。
14.家養犬、貓應當接種獸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貓抓傷、咬傷后,應當立即沖洗傷口,并盡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
16.發現病死禽畜要報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動物。
17.關注血壓變化,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自我健康管理。
18.關注血糖變化,控制糖尿病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應當加強自我健康管理。
19.積極參加癌癥篩查,及早發現癌癥和癌前病變。
20.每個人都可能出現抑郁和焦慮情緒,正確認識抑郁癥和焦慮癥。
21.關愛老年人,預防老年人跌倒,識別老年期癡呆。
22.選擇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關愛婦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正確選用保健食品。
24.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職業傷害。
25.從事有毒有害工種的勞動者享有職業保護的權利。
【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個方面。
27.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28.膳食應當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粗細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類、豆類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鹽、少糖,食用合格碘鹽。
31.講究飲水衛生,每天適量飲水。
32.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不吃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應當進行6~10千步當量的身體活動,動則有益,貴在堅持。
34.吸煙和二手煙暴露會導致癌癥、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
35.“低焦油卷煙”、“中草藥卷煙”不能降低吸煙帶來的危害。
36.任何年齡戒煙均可獲益,戒煙越早越好,戒煙門診可提供專業戒煙服務。
37.少飲酒,不酗酒。
38.遵醫囑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預防藥物依賴。
39.拒絕毒品。
40.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41.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主動尋求幫助。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43.根據天氣變化和空氣質量,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4.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吐痰,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45.農村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46.科學就醫,及時就診,遵醫囑治療,理性對待診療結果。
47.合理用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48.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減少道路交通傷害。
49.加強看護和教育,避免兒童接近危險水域,預防溺水。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
51.主動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應當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并住院分娩。
52.孩子出生后應當盡早開始母乳喂養,滿6個月時合理添加輔食。
53.通過親子交流、玩耍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發現心理行為發育問題要盡早干預。
54.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絡成癮和過早性行為。
【基本技能】
55.關注健康信息,能夠獲取、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藥品、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
57.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
58.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59.會正確使用安全套,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防止意外懷孕。
60.妥善存放和正確使用農藥等有毒物品,謹防兒童接觸。
61.尋求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尋求健康咨詢服務時撥打12320。
62.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應當立即止血、包扎;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
63.遇到呼吸、心跳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蘇。
64.搶救觸電者時,要首先切斷電源,不要直接接觸觸電者。
65.發生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撥打火警電話119。
66.發生地震時,選擇正確避震方式,震后立即開展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