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
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讓無數國人領略到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散亂空中千片雪,蒙朧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兩頭治療何曾瘥,藥力微茫佛力賒。”“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案上漫鋪龍樹輪,盒中虛貯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兩首詩。據考證,白居易40多歲后即患眼疾。上面這二首詩反映了白居易當時正在閱讀眼科專書《龍樹論》,藥盒中存放著準備服用的“決明丸”,他考慮一旦服藥無效,就得求助手術治療,用金篦來刮除眼中的障翳。
考證還表明,白居易的眼疾與他常大量飲酒脫不了干系。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少量飲酒,確能增強胃腸消化吸收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及大腦思維,使人浮想聯翩,文恩泉涌。但過量飲酒則有害,尤其對眼睛的損傷更為明顯。
酒中含有的乙醇進入人體后會很快地擴散到血管。由于醇類極易溶于水,而眼球內腔的玻璃體含水量達99%,對乙醇有較強的親和力,極易損傷視網膜。酒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當眼睛缺少維生素B后極易發生眼結膜干燥、視神經炎及晶狀體混濁。酒中的有害醇類也會對視網膜、視神經產生明顯的毒害作用,若飲酒過多,酒中的有害成分能使視神經萎縮,嚴重的甚至可導致失明。白居易常一醉方休,結果染上了眼疾,40歲時已有“書魔昏兩眼,酒病沉四肢”之感,從而寫下《眼病二首》。醫生已明確告訴他要戒酒,可他依然“馬背仰天酒果腹”,使得眼科名著《龍樹論》中的眼科圣藥“決明丸”也無濟于事,只得“爭得金蓖試刮看”,詩作也日趨減少且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