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宏++張玉琴++陳永生

摘要 在略陽縣進行了玉米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常規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為N 30.24%、P2O5 8.87%、K2O 56.54%;配方施肥的利用率為N 54.82%、P2O5 34.49%、K2O 73.84%。肥料農學效率常規區為N 9.7、P2O5 4.01、K2O 36.08,綜合為6.22;配方區為N 10.5、P2O5 9.53、K2O 37.5,綜合為9.5。肥料農學效率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分別提高0.80、5.52、1.42,綜合提高3.28。
關鍵詞 玉米;肥料利用率;陜西略陽
中圖分類號 S513;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21-02
通過開展田間肥料利用率試驗,摸清略陽縣常規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情況下玉米施用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狀況,進一步完善玉米施肥指標體系[1-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設置在略陽縣接官亭鎮亮馬臺村長地子社某農戶承包地,經化驗分析,速效鉀為134 mg/kg、有效磷為29 mg/kg、堿解氮為154 mg/kg,pH值為6.22,有機質為24.5 g/kg。供試玉米品種為中金368。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10個處理,分別為配方施肥區(N14-P4-K3)、配方無氮區(N0-P4-K3)、配方無磷區(N14-P0-K3)、配方無鉀區(N14-P4-K0)、配方+鋅區(N14-P4-K3-Zn1),常規施肥區(N12-P6-K2)、常規無氮區(N0-P6-K2)、常規無磷區(N12-P0-K2)、常規無鉀區(N12-P6-K0)、空白區(N0-P0-K0)。試驗采用大區無重復設計,先將667 m2試驗地從中分成常規施肥區和配方施肥區2個大區,在劃定的大區中設置試驗5個小區,小區隨機排列[3-4],小區面積30 m2(8.00 m×3.75 m)。小區間距離50~70 cm,大區間距離80 cm。
1.3 試驗實施
試驗于2014年4月12日播種,采用開溝施肥,氮肥40%作底肥,磷、鉀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5-6],寬窄行播種,大行距80~90 cm,小行距40~45 cm,株距33 cm,栽植4.8萬株/hm2,每小區播種6行150窩(株),3條施肥溝集中施肥,施肥溝兩邊播種2行玉米(行間距40~45 cm)。四周走道寬80 cm,走道外播種4行保護行。4月26日出苗,5月3日間苗定苗除草,6月25日(大喇叭口期)追肥,追施剩下的60%氮素肥料,同時除草培土,8月24日測產,并分區采集植株樣品,9月18日分小區收獲,12月6日分小區脫粒計實產,12月25日進行室內考種,并計算秸稈系數[7-8]。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玉米生長動態的影響
根據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考種匯總來看,株高以配方施肥區為最高,較常規區的216.4 cm高29.2 cm,較配方加鋅區219 cm高27 cm,較無肥區的232.6 cm高13 cm。穗位高配方肥區為最高,較常規區的84.8 cm高23.6 cm,較配方加鋅區的97.4 cm高10.6 cm,較無肥區高出10 cm。莖粗以配方施肥區最高為2.24 cm,較常規區的1.98 cm高出0.26 cm,較配方加鋅區的2.14 cm高出0.1 cm,較無肥區1.88 cm高出0.36 cm。穗長以配方加鋅最高為17.33 cm,較配方區的16.4 cm高出0.93 cm,較常規區的15.4 cm高出1.93 cm,較無肥區的13.5 cm高出3.83 cm。
2.2 對玉米生長期的影響
根據成熟前調查,配方區與常規區玉米成熟期相同,均為140 d,較無氮區晚熟3 d,較無肥區晚熟5 d,空白區和無氮區收獲時莖稈及葉片全部枯黃,較全肥區(青稈黃穗)早衰極明顯,其他施肥區對玉米生育期影響不明顯。
2.3 對玉米產量結構的影響
從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結果匯總來看,穗粒數配方加鋅區543.6粒,較配方區的515.0粒高28.6粒,較常規區的471.1粒高72.5粒,較無肥區的369.8粒高出173.8粒。百粒重配方區最高為45.5 g,較常規區的45.4 g高0.1 g,較配方加鋅區的44.6 g高0.9 g,較無肥區的40.8 g高4.7 g。無氮區玉米穗粒數,千粒重最低,其次為缺磷、鉀區,說明氮對玉米產量結構影響最大,其次為缺磷區,缺鉀區影響最小。
2.4 對玉米產量及效益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配方加鋅區產量11 580.75 kg/hm2,較配方區產量11 330.7 kg/hm2增產250.05 kg/hm2,增產率為2.2%;較常規區產量10 204.5 kg/hm2增產1 376.25 kg/hm2,增產率為13.5%,較無肥區8 337.45 kg/hm2增產3 243.3 kg/hm2,增產率為38.9%。配方區產量11 330.7 kg較常規區產量10 204.5 kg/hm2增產1 126.2 kg/hm2,增產率為11.0%,較無肥區8 337.45 kg/hm2增產2 993.25 kg/hm2,增產率為35.9%。2014年肥料價格純N 4.31元/kg,P2O5 4.58元/kg,K2O 6.8元/kg,玉米價格2.4元/kg,鋅肥價格8元/袋,配方加鋅投入成本1 605.9元/hm2,配方區投入成本1 485.9元/hm2,常規區投入1 392元/hm2,配方加鋅較配方區增加成本120元/hm2,較常規區增加成本213.9元/hm2,較無肥區增加成本1 605.9元/hm2。配方加鋅區較配方區凈增純收入480元/hm2,較常規區凈增純收入3 088.95元/hm2。配方區較常規區凈增純收入2 608.95元/hm2,常規區較無肥區增加純收入3 088.95元/hm2。
2.5 肥料農學效益分析
肥料農學效益是指單位施肥量所增加的作物經濟產量,用公式AE=(YNPK-Y0)/F分別計算常規施肥和配方肥條件下氮、磷、鉀、NPK肥料的農學效率,式中:AE是指肥料農學效率;YNPK為全素區的經濟產量;Y0為不施肥特定肥條件下的作物經濟產量;F為肥料純養分(N、P、K)投入量。根據肥料農學效率的計算方法,農學效率是配方區大于常規區。常規施肥區N、P、K肥料的農學效率分別為9.70、4.01、36.08,常規區綜合農學效率為6.22。配方施肥區N、P、K肥料的農學效率分別為10.50、9.53、37.50,配方區綜合農學效率為9.50。
2.6 肥料利用率分析
根據肥料利用率計算方法,計算配方施肥和常規施肥條件下氮、磷、鉀、NPK肥料的利用率,計算公式為RE(%)=(U1-U0)/F×100,式中,U1、U0分別為全肥區和缺素區作物吸收的養分量,F為肥料養分(指N、P、K)投入量。常規施肥區N、P2O5、K2O的肥料利用率分別為30.24%、8.87%、56.54%,配方施肥區N、P2O5、K2O的肥料利用率分別為54.82%、34.49%、73.84%,可見N、P2O5、K2O的肥料利用率是配方區高于常規區。
2.7 秸稈系數
配方區玉米籽粒產量為11 330.7 kg/hm2,莖葉產量13 030.5 kg/hm2,籽、莖比為1.00∶1.15,常規區玉米籽粒產量為10 204.5 kg/hm2,莖葉產量為9 698.7 kg/hm2,籽、莖比為1.00∶0.95。
2.8 100 kg產量養分含量分析
常規區生產100 kg籽粒帶出N、P2O5、K2O養分分別為3.21、0.74、1.86 kg,配方區生產100 kg籽粒帶出N、P2O5、K2O養分分別為3.25、0.90、2.81 kg。說明生產100 kg籽粒帶出N、P2O5、K2O養分量有隨著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趨勢。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常規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為N 30.24%、P2O5 8.87%、K2O 56.54%;配方施肥的利用率為N 54.82%、P2O5 34.49%、K2O 73.84%。N、P2O5、K2O肥料利用率是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分別提高24.58、25.62、17.3個百分點。肥料農學效率常規區為N 9.7、P2O5 4.01、K2O 36.08,綜合為6.22,配方區為N 10.5、P2O5 9.53、K2O 37.5,綜合為9.5。肥料農學效率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分別提高0.8、5.52、1.42,綜合提高3.28。因此,測土配方施肥既可有效提高玉米產量,又可以提高玉米肥料利用率及農學效率,達到高產、高效、經濟環保的目的,同時也證明了提供的肥料配方基本符合略陽縣沿河川道墡土區的土壤。
4 參考文獻
[1] 劉永超.玉米肥料利用率淺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3(6):96-97.
[2] 張慶.玉米3414肥料田間試驗初報[J].吉林農業,2011(7):72-73.
[3] 包紅靜,邢月華,劉艷,等.養分專家系統推薦施肥對玉米產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16(2):74-76.
[4] 董丑芳.忻州市忻府區玉米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1):55.
[5] 熊艷,王平華,何曉濱,等.云南省旱地玉米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及肥料利用率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3(1):203-208.
[6] 武少元,劉娜麗,劉社平.春玉米測土配方施肥及肥料利用率的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3):33-37.
[7] 張麗娜.天津市寶坻區玉米測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試驗研究[J].中國農技推廣,2014(2):38-39.
[8] 楊利華,郭麗敏,傅萬鑫.施鋅對玉米氮磷鉀肥料利用率、產量及籽粒品質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1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