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停
摘 要: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思維活動,是師生雙邊互動的教學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創造活動。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教學的設計者,學生是否有興趣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全過程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興趣,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 培養興趣
數學學科具有理論性強、系統性強的特點,其中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基礎階段,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數學學科的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主要以掌握數學算術和空間基礎知識為目標。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抽象枯燥的特點,而小學生活潑好動,無拘無束,只會對形象、直觀、有趣的事物較為感興趣,再加上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數學課上成了理論知識的傳授課,教學氛圍枯燥無味,學生難以掌握數學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尚未形成內在的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取決于外部刺激,這就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參與的欲望,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我們永恒追求的目標。
一、以愛貫穿教學的始終
愛是教育的核心,是溝通師生情感的關鍵。“教育若沒有愛,就像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愛就不能稱之為教育。”高爾基也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愛心,尊重信任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愛、尊重與信任,使師生間真正成為良師益友,學生才會對教師的愛而上升為對這位教師所任教的學科的愛。可見,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
1.對學生抱以希望與期待。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可,在兒童的內心世界,這種需求更強烈,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信任和支持。我們要給學生以希望與期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與關注,這樣會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習的潛能便能激發出來。
2.對學生要寬容。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難免會出現一些知識上的錯誤,自控能力差、生性好動,例如在課上課下出現了一些違規,妨礙他人的行為。教師在對待學生的這些錯誤時,切忌對學生進行武斷地批評,而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著想,以寬容之心包容學生,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進而修正,這比教師的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3.對學生要平等。小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在學習成績、動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待他們我們要一視同仁,體現教育的公正與公平。不因學生成績優而愛,成績差而厭,要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長,要平等對待,幫助全體學生成長。
4.傾注民主之愛。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權、發言權,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聲與見解表達出來。在學習中要與學生成為平等的對話者、學習的共同參與者,這樣會使學生不再懼于教師的權威地位,使其心情得以放松,以更加積極愉悅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寓枯燥的教學于充滿趣味性的游戲中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系統化、理論化的數學學習,其認知尚處于形象階段,教師教學方法的落后與單一會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識教學更加枯燥無味,了無生機,使得學生“望數生畏”。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與認知特點,我們可以將學生所喜愛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參與的積極性,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帶著玩的心態積極愉悅地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深受低年級小學生的喜愛。
1.個人游戲。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一些操作類的游戲,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等掌握事物特征,學會觀察、比較能力等。如在學習“圖形的拼組”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等得出各種圖形,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各種圖形形狀的認識。這樣在操作中學習知識比教師單純的講授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持久,而且利于學生空間形象感的形成。
2.集體游戲。以集體為單位進行,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特定任務,既可以加強游戲的可操作性,激起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讓小朋友們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如在學習“統計”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統計活動,如統計學校本班學生的身高,統計全校學生會騎自行車與不會騎自行車的情況,并在各小組間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統計得最快,這極大地激起了小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探究激情,利于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師生互動游戲。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游戲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被動局面,使教師與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教師與學生一起出題,然后隨機抽取,看誰的正確率高。題目可以是課本上的,如20以內的加減法,也可以是與數學知識有關的智力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出題,不僅教師可以考學生,而且學生也可以考老師,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三、用多媒體為教學助航
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板書為媒體的教學模式,以文字、圖像、動畫、圖片、視頻與音頻等多種手段傳遞信息,給學生以多種感官刺激,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有著明顯的教學優勢。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技術,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小學生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而傳統教學是黑白色的,多媒體絢麗的色彩、鮮艷的文字、動態的畫面這些都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亮點,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多媒體具有化靜態為動態,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特點,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知識抽象性間的矛盾,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圖形與變換”時,我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進行教學,首先向學生展示游樂場里的畫面,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與優美的畫面中進入教學,學生很快被多媒體中的畫面與音樂所吸引,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多媒體上,由此來引入銳角、直角與鈍角,然后出示各種角,讓學生加深理解與記憶,讓學生從畫面中尋找各種角,并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更多地來尋找生活中的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紛紛踴躍發言。又如,“平移與旋轉”這一內容的教學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力,而低年級小學生此時尚不具備,教材中靜止的畫面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化解教學難點,利用多媒體可以向學生形象地展示平移與旋轉的動態過程,使學生對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利于學生空間立體感的形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并將學習興趣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總之,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在學習中至關重要。我們要認識到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要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深入研究教材,在小學生與抽象的數學知識間找準切入點,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蔡廣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
[2]王麗.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0(5).
[3]夏金年.對快樂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