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萍


摘要 向日葵品種引種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錦葵568、NS007株高中等,苗期生長勢較強、植株整齊、成熟好、花盤較大、產量高、結實率高、無折莖、倒伏現象,低感菌核病、褐斑病、抗黃萎病,有豐產穩產能力,經濟性狀及商品性好,適宜在固原清水河流域示范推廣種植。
關鍵詞 食用型向日葵;品種引進;鑒定
中圖分類號 S565.5.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42-02
食用型向日葵是固原清水河流域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食用型向日葵市場行情好,種植面積大,僅原州區已超過1萬hm2。由于長期種植地方品種,品種退化嚴重,產量、商品性、抗病性都大幅降低。因此,引進優質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種進行適應性、生產力、商品性鑒定,篩選出豐產性、抗逆性、商品性等綜合性狀表現好的品種,對發展清水河流域的食用型向日葵生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原州區頭營鎮頭營村水地,淡黑壚土,海拔1 670 m,年降水量350~400 mm,前茬作物為蔬菜,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勻,灌溉條件較好。參試品種11個,分別為CS1318、CN1341C、NS007、AD839、CS1689、錦葵568、錦葵567、M3236、TP1206、金谷葵3號、金谷葵9號,全部由寧夏種子工作站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1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3-4],每小區5行,行長8.5 m,株行距為40 cm×60 cm,密度4.2萬株/hm2,品種間無走道,重復間走道寬1.0 m,小區面積25.5 m2,實收中間3行計產。
1.3 試驗實施
播前用5%辛硫磷顆粒劑30 kg/hm2進行土壤處理,結合旋耕整地基施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2011年4月26日人工點播,播深5 cm,每穴播種2~3粒種子,播后畜力碾壓1次。5月26日定苗,期間人工除草3次,現蕾期、開花期灌水2次,結合灌水現蕾期根際追施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開花期追施尿素75 kg/hm2 [5-6]。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防治黑絨金龜子2次。
1.4 氣象概況
5月初連續大風干旱,土壤失墑快,對幼苗生產造成一定影響,6月中旬至7月中旬氣候條件有利于向日葵前期生長,7月下旬至9月底長期干旱,對于向日葵灌漿成熟造成一定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生育期以NS007的130 d最長,AD839的111 d最短,其他品種在115~126 d之間。
2.2 生物性狀
由表1可知,株高以NS007的163.8 cm最高,以CS1318的115.3 cm最低,其他品種在128.2~161.8 cm之間;葉片數以NS007的29.3片葉最多,CS1318的23.4片葉最少,其他品種在25.3~29.1片葉之間;花盤徑以NS007的24.6 cm最大,AD839的18.5 cm最小,其他品種在18.7~23.4 cm之間。莖粗以CS1689的3.4 cm為最粗,錦葵568的2.6 cm為最細,其他品種在2.7~3.3 cm之間。
2.3 抗病性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均感菌核病,盤腐型菌核病感病率在1.8%~7.0%之間,以CS1318和CS1689的1.8%最低,TP1206和錦葵567的7.0%最高,根莖腐型菌核病發病率在1.5%~6.6%之間,以金谷葵3號的1.5%最低,CS1318的6.6%最高;參試品種均感黃萎病,病情指數在3.5~53.5之間,以CS1318的3.5最低,CS1689的53.5最高;參試品種均低感褐斑病,田間未發現向日葵銹病、黑斑病及其他病害病株。
2.4 經濟性狀
由表3可知,單盤粒重以NS007的156.5 g最重,CS1318的84.5 g最輕,其他品種在91.0~135.5 g之間;百粒重以錦葵568的21.8 g最高,AD839的15.7 g最低,其他品種在17.1~21.3 g之間;籽仁率以TP1206的57.0%最高,金谷葵9號的45.0%最低,其他品種在46.0%~53.0%之間;單盤粒數以NS007的782.5粒最多,CS1689的481.0粒最少,其他品種在491.2~686.0粒之間;盤結實數以NS007的688.6粒為最高,CS1318的442.0粒為最低,其他品種在481.8~627.7粒之間;結實率以CS1689的94.7%最高,金谷葵9號的86.4%為最低,其他品種在88.0%~93.5%之間;粒長以錦葵567的2.35 cm為最長,AD839的1.96 cm最短,其他品種在2.05~2.30 cm之間;籽實均勻度以金谷葵9號的0.8最高,CS1318、CN1341C、CS1689的0.4最低,其他品種在0.5~0.7之間;籽實飽滿度以NS007的67.0%為最高,CS1318、CS1689的57.0%最低,其他品種在59.0%~66.0%之間。
2.5 產量及其差異分析
由表4可知,錦葵568產量最高,為4 623.5 kg/hm2,錦葵567產量最低,為2 980.4 kg/hm2,比平均產量增產的品種分別是錦葵568、AD839、NS007、M3236。變量分析表明,品種間F=7.34>F0.01=3.18,品種間產量差異極顯著,多重比較表明:錦葵568與AD839、NS007之間差異不顯著,這3個品種與其他品種差異顯著或極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錦葵568、NS007株高中等,苗期生長勢較強、植株整齊、成熟好、花盤較大、產量高、結實率高、無折莖、倒伏現象,低感菌核病、褐斑病,抗黃萎病,有豐產穩產能力,經濟性狀及商品性好,適宜在固原清水河流域示范推(下轉第45頁)
(上接第43頁)
廣。AD839苗期生長勢強、植株整齊,成熟好、有豐產穩產能力,但商品性差,無推廣前景,只能作為種源緊缺時替代品種。其余品種需進一步進行產量、經濟性狀、抗病性鑒定。
4 參考文獻
[1] 馬育華.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8.
[2] 丁明.寧夏小雜糧[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220-229.
[3] 張永清,馬軍成.提高向日葵種植科技含量完善向日葵規范化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增刊1):33-36.
[4] 賈愛紅,楊新元,王鵬東,等.向日葵主要病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山西農業科學,2004,32(3):61-64.
[5] 楊文玉,舒秋萍.幾個食用葵品種在河西地區的對比試驗結果[J].甘肅農業科技,2002(7):130-131.
[6] 高原.向日葵葉化學成分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