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依航
很多人認為,核攻擊潛艇才是海洋水下世界的“主宰”,許多人更是對常規潛艇不屑一顧,但事實往往勝過雄辯。自從1955年世界第一艘核潛艇服役以來,各國都非常重視核攻擊潛艇與常規潛艇的攻防演習,在號稱“大洋黑洞”的“基洛”級潛艇服役前,核攻擊潛艇在演習中對常規潛艇具有明顯的作戰優勢,但隨著常規靜音潛艇尤其是AIP型潛艇的出現,新一代常規潛艇的作戰性能大大提升,尤其是其安靜性能的迅速提升超出了核攻擊潛艇水下聲吶探測性能的發展水平。

法國以“梭魚”級為藍本發展起來的“短鰭梭魚”級潛艇
目前,核攻擊潛艇與常規潛艇的整體作戰能力各有千秋。據美國海軍統計,其“洛杉磯”核攻擊潛艇在與瑞典“哥特蘭”級潛艇的對抗演練中,大多數時間并沒有體現出優勢,反而經常處于下風。在西方國家組織的海軍聯合演習中,大量設置了核攻擊潛艇與常規潛艇如德國212級、澳大利亞“科林斯”級的攻防演練科目,演習結果表明,核攻擊潛艇攻擊現代常規靜音潛艇并沒有絕對勝算,倒是常規靜音潛艇如果結合戰場環境采取合理戰術,反而更能夠發揮優勢,在與核攻擊潛艇的對決中占據上風。
綜合作戰能力
常規靜音潛艇綜合作戰能力已與核潛艇相當接近,核潛艇除航程和對陸作戰能力占優外,已經均衡。
潛艇的整體作戰能力主要由潛艇自身裝備性能和潛艇艇員的訓練水平綜合構成,裝備性能主要是指航速、潛深、噪音水平、武器、聲納、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等方面,以俄羅斯“基洛”級潛艇的升級版“阿穆爾”級常規潛艇為例,與美國“洛杉磯”核攻擊潛艇進行性能比較。
潛航航速和潛深 1650型“阿穆爾”級潛艇水下排水量1850噸,艇長67米,直徑7.2米,下潛深度400米,水上最大航速10節,水下最大航速20節,最大自持力45天,人員編制34人。以7節巡航速度航行時,最大續航力約8000千米。該級艇安裝有紅寶石設計局研制的燃料電池型AIP系統,潛艇可以4~5節航速在水下潛航15天約1500千米。“洛杉磯”級水下排水量6927噸,艇長110.3米,直徑10米,水下最大航速32節,下潛深度500米。美國核潛艇沒有水上航速指標,自持力和續航力極強。比較二者的差異,核潛艇的水下航速、航程和潛深是常規潛艇無法比擬的,但這些優勢在沿岸海域和狹窄水道卻難以轉化成作戰優勢。由于沿岸海域水深變化大、島嶼港灣眾多,潛艇作戰時不需要也不敢高速航行,AIP潛艇十天半個月充一次電,很容易找到隱蔽的充電海區和充電天氣。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中,核潛艇的航速、航程和潛深優勢受到限制,無法發揮。
潛艇隱蔽性 潛艇最重要的是隱蔽性,衡量其隱蔽性的最重要指標是噪音的高低。現代潛艇都采用了眾多降噪措施,使噪音水平大幅下降,“阿穆爾”級(1650型)、韓國購買的德國214型及日本的“蒼龍”級常規潛艇,在與美國“洛杉磯”相比較時,其噪音水平都相差無幾。“阿穆爾”級水下航行噪聲約為100~105分貝,韓國214級接近115~120分貝,日本“蒼龍”級噪音100~105分貝,已與自然海洋的噪聲水平十分接近。“洛杉磯”級核潛艇的噪音為110~128分貝,“俄亥俄”級核潛艇和“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的噪音降到100~110分貝。隱蔽性在潛艇作戰中代表被敵方發現的可能性,幾乎決定著潛艇的生存力。從隱蔽性這一關鍵性指標比較,核潛艇并不占多大優勢。
武器、聲納、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等方面 “阿穆爾”裝備18枚各型魚雷和反潛/反艦導彈或各型水雷30枚,具備攻擊220千米范圍內的水面目標與300千米遠的陸地目標的能力,還配備了“針”式輕型潛射防空導彈。“洛杉磯”級共裝備38枚武器,其中包括2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核裝藥型對陸射程2500千米,常規型對陸射程900千米,反艦型“戰斧”導彈射程460千米,以及18枚“捕鯨叉”反艦導彈和MK48-5魚雷,“捕鯨叉”反艦導彈射程130千米,MK48-5魚雷40節時射程50千米,55節時射程38千米,并具備攜帶水雷的能力。可以明顯看出,核潛艇的優勢在于兩點:一是武器攜帶數量多,二是對陸攻擊能力強。但是,反艦和反潛能力相差不大,尤其是反潛武器,“阿穆爾”級和“洛杉磯”級最大魚雷攜帶量都是18枚。在潛艇靜音水平相當,反潛武器性能相近的條件下,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因素主要是艇員的戰術運用能力。

俄羅斯“阿穆爾”常規潛艇航行圖
常規靜音潛艇應用更加靈活
常規靜音潛艇的應用方式、作戰戰術和作戰海域使得大型核潛艇微弱的優勢消失殆盡。
無論常規潛艇還是核潛艇,基本戰術不外乎陣地伏擊、區域游獵、引導截擊3種。“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最初使命是在大洋中消滅原蘇聯飛航式導彈攻擊型核潛艇,解除其對美國航母的威脅。由于其基本戰術是區域游獵和引導截擊,在設計建造時就以深海為主要的作戰海域。比如,它設計的水下巡航速度為20節,低于20節時其操縱性會下降,低于5節時其操縱性會顯著變差,因此它在對抗水下航速低到4~5節的常規潛艇時是很吃虧的。常規潛艇普遍使用的戰術是陣地伏擊,就像一個隱身的獵手,躲藏在茫茫大海中守株待兔,經常是常規潛艇以3~4節的低速隱蔽在中近海作戰海區的聲躍層深度機動;受海區自然背景噪音復雜的影響,雙方主被動聲吶的有效作用距離都不大;而“洛杉磯”級為了航行安全,只能以十幾節的速度搜尋目標,這就像在高速公路開車,“洛杉磯”級是高速大卡車發出的噪音大,常規潛艇是低速小轎車噪聲小,“洛杉磯”級常常被常規潛艇以被動聽音的方式先發現,繼而遭受先手攻擊。當“洛杉磯”級發現常規潛艇時,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距離,有勁也使不上了。

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航行圖
在特定海域,尤其是中近海海域,類似“洛杉磯”級的大型攻擊核潛艇并不能在與常規靜音潛艇的較量中占據上風,倒是法國“梭魚”級5000噸級的中小型核攻擊潛艇具備在中、近海域與常規靜音潛艇對抗的能力。法國“梭魚”級預定的作戰海域是地中海,該海區有很多淺水區,非常適合3000~4000噸級常規潛艇活動,“梭魚”級瞄準的作戰對象就是常規靜音潛艇。在淺海海域,“梭魚”級的推進和動力系統可大幅降低航行噪音又具備較好的低速操控性能,常規靜音潛艇低速航行隱蔽性好的特點在“梭魚”級身上也同樣具備。而在深海海域,常規靜音潛艇在核潛艇航速高、航深大、航程遠的優勢下,即使先于對手發現核潛艇,在沒有接近到魚雷最佳有效射程內也不敢輕易發射魚雷攻擊,因為一旦發射魚雷,就意味你已經主動暴露,被核潛艇發現并定位了,核潛艇可以采取30節以上的高速和大幅度變深等一系列軟硬措施去規避抗擊攻擊,可以馬上發射魚雷攻擊常規靜音潛艇。因此在大洋深海海域,常規靜音潛艇必須有外界準確情報信息的引導,使用陣地伏擊戰術,采取守株待兔、隱蔽低速接敵、近距突然攻擊的方法,才可以與核潛艇抗衡。
責任編輯:彭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