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意味著打破男權傳統對女性的禁錮,重新構建女性家園,這一革命性行動不僅對中國女性獲得自由與發展有重要意義乃至于對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都具有深遠而有益的影響。然而從現實來看這又是一場知易行難的革命,表現在文學中則更顯得露骨。劉慧英的《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用大量的材料與有力的論述表現了我國男權思想對女性深深的禁錮與毒害。書中作者將女權思想和論述批評完美結合, 對傳統男權中心文化和文學觀念進行了一場批判。
關鍵詞:女性;女權;男權
作者簡介:趙琪(1994-),女,黑龍江牡丹江人,東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1
一、有關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的概述
《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全書從解決“女性文學批評”的定義開始入手,在列舉了國內外相關觀點之后,作者提出“女性文學批評和研究應直接面對文學創作——所有男女作家有關女性生存和解放所作的思考”的觀點。也就是將關注點放置于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而不是拘泥于女性作家所寫作品。而后,作者首先結合古今中外文學,尤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將中國文學中的女性形象類型分為了“才子佳人”、“誘奸”和“社會解放”三個主題,梳理了中國從古到今文學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并認為這三種類型中的女性形象都被男權文化炮制與利用,背離了女性的自我之聲。
然后又結合文學作品集中分析了女性和男性的性別訴求的差異和愛與性的關系。指出當男性把野心投射到社會、國家、事業的時候,女性只能把心思全部投在男性身上。無論是忠貞不渝的愛情還是充滿母性的柔情,當她們傾注了全部甚至是生命之后,發現自己只不過是男性生命中的一個部分。及新時期的文學雖然對性的問題已經不再持有規避態度,但是仍然難見到真正“情”“性”高度融洽和諧愛情的描寫。隨后將研究重心放到女性作家經歷和文學創作中,認為絕大多數女作家都把文學作為宣泄自我工具,甚至最后由宣泄演變成自我隱匿。最后提出女性解放的巨大情結和建立用不帶偏見的文化設想。
作者通過這些詳盡的列舉與分析對文學世界中的男權意識進行了相當全面和深入的列舉,將男權文化之弊害在文學世界中的種種表現,給予了透徹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二、中國文化中的女性命運
縱觀中國文化中女性命運的發展,中國女性文化可謂始終伴隨著中國漫長的父權封建制社會文化。中國人傳頌千年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國當代家喻戶曉的文學故事白毛女,皆是隱藏了女人附庸于男人的陳腐意味的作品。在中國封建社會,作為女性,她們最高的人生價值、美德規范是做一個孝婦、賢妻與良母以承擔對種族、國家的母性職責。在辛亥時期,作為“女國民”的女性則被呼吁直接投身革命來貢獻國家。五四新文化時期,開始宣揚婦女“人格獨立”從而奉獻社會。正是印證了作者書中所說,社會解放不絕對等于女性解放,甚至在特殊的社會狀況下,社會解放會為女性套上另一層枷鎖,即強行剝去女性身上性屬的特征,以“螺絲釘”精神最終把女性納入到政治的話語中。
三、女性擺脫命運地的走出
從古至今我國似乎消除了男女不平等,既沒有“夫為妻綱”、“三從四德”也沒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如今男女同工同酬,婚姻自由,法律對婦女權利也有保護作用,中國女性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取得了與男人平等的權利。這似乎說明了我國女性已擺脫傳統禁錮達到了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但反觀現實社會,女性要同時在婚姻關系、家庭角色分工、工作關系等方面奉獻自己,婦女從家庭中被簇擁到社會上,不論她們的個人意愿如何,不論整個社會經濟和思想意識的發展水平如何,她們被劃定要與男人有同樣的社會義務和責任,付出同樣的力量。而當家庭與工作發生沖突時,女性往往又不得不做出妥協與讓步,現實社會中很多女強人甚至于放棄了母性的角色,成為了‘與男人一樣的人,這似乎又造成了一個矛盾。正如書中所提“否定了賢妻良母,又否定了做‘與男人一樣的人,也否定了重新向自然母性和女性特質回歸,那么女性究竟向什么樣的準則、何種價值觀念認同?女人的現實存在以什么為依傍呢?也就是說,我們在解構了一種又一種的女性生存狀態以后,究竟能夠確立何種較為完善且可行的女性價值標準呢?”這是一個困境,就如同走出樊籬的瓶頸一樣,舉步維艱。
書最后作者給出了理想性的解答“婦女在爭取自身解放的同時應確立起拯救人類整體文化的使命感,……爭取女性的徹底解放本質上與消滅階級壓迫、種族歧視、反對專制統治以及呼喚人性復歸相一致,它們在本質上都是要喚醒人類的愛心、理性和良知,使文明社會趨于更為人性和人情化。”確實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人與人的和諧關系。因此,研究女性解放問題不能不涉及人的和諧而發展。研究女性解放問題要將女性解放納入人的全面而和諧發展的領域之中才能找到正確女性解放的方向。
結語:
《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一書看來確確實實給人一種十分震撼、撥開云霧的感覺,書中最后留下的設想也將是我們今后努力認識并實現的目標。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女性與男性將一起具有高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生活料理能力,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建立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不斷完善并最終實現男女兩性平等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侃.“女性文學”的內涵和視野[J].文學評論,1998.
[2]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前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