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古代神話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小說。取材于唐朝僧人唐玄奘西去取經的故事。全書塑造了幾百個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重點塑造了迂腐的唐三藏、追求自由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悟凈這四師徒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迂腐;自由;封建社會;皇權;束縛
作者簡介:李銘杰(1995-),男,廣東鶴山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2
《西游記》寫于明代中期,是集當時勞動人民的怨恨和社會的各種不滿所寫成的一本小說。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黑暗,統治者的昏庸無道,官員的貪色斂財,宦官當道的現實問題。底下勞動人民在這種環境底下,苦不堪言,所以,《西游記》一書,就由此誕生了。書中人物個個都是通過作者的精心描繪,書中塑造了幾百個各式各樣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有現實的對照物,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
唐玄奘是唐代的高僧,作為金蟬子的轉世,是西去取經的四師徒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但作為師傅的他卻毫無法力,對于他座下的三位徒弟來說,完全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存在,換句話說,只要他離開了徒弟們,他就是連一頓飯都解決不了,更別說西去取經了。但是,西去的路上,他卻可以以一位領導者的姿態一直帶領著他的徒弟們一路西去。唐玄奘是一位封建迂腐的人,見到神仙必拜,無論真假;見到國王必拜,無論是否賢德。正如在文中三大白骨精一章中,白骨精意圖謀害唐僧的時候,孫悟空一次一次的為唐僧脫離困境,但他卻一次次地被豬八戒的挑撥,責怪孫悟空,多次念緊箍咒,讓孫悟空生不如死。而在這一章中,又以豬八戒的唆擺挑撥,反映了當時明代朝廷上的宦官當道的社會現實。在位的皇帝,不管事情的真假,一心聽從身邊宦官的唆擺,就草率地做出了判斷,以至于出現了很多冤假錯案。唐玄奘也是一個偽善的人,當被妖怪抓走的時候,就高喊“悟空,救我!”在妖怪遇到困難時,卻眉頭緊皺,露出一副煩苦的表情。唐玄奘的形象,正是影射那時統治者無能,卻又霸道,一直受身邊的宦官唆擺令底下人民苦不堪言。
孫悟空,是四人組合中最盡力,最艱辛的一個。他本是女媧煉石補天時留下的一個石頭,在經歷天地精華的滋潤以后,變化成猴子,稱靈明石猴。他不甘平凡,到菩提祖師那學習七十二變化,以求長生不滅。體現了當時人民不甘被壓迫,急切追求自由的愿望。但是,悟空大鬧天宮的行動體現人民反壓迫的希望,反映了底層人民推翻上層王朝的意愿。最后卻以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五百年結束這場鬧劇,體現了當時朝廷的鐵血手段。同時,悟空在護送唐玄奘西去取經的時候,盡心盡力,即使被責罵,被懲罰,也沒有拋棄他的師傅獨自離去。這體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熱血忠心,即使被壓迫,也會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務。最終,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圣佛,最終留在了佛祖座下。如此有自由追求的代表也被臣服,反映了當時政治背景了。想要追求自由的愿望是不可實現的,也是被壓迫人民望而不及的東西。
豬八戒,原天蓬元帥,統領十萬天兵。卻因好色,被貶下了凡誤投畜生道,最終成了一頭豬人身的存在。他在西去取經的組合中,是一個好吃懶做,混日子的存在。豬八戒,手持九齒釘耙,身懷天罡三十六變的大神通。但是,在每回唐僧被妖怪抓走的時候,他往往會是表現得很著急,卻從不出手救人,而是讓悟空去救,自己卻在旁觀看起哄。在孫悟空救師失敗且被困的時候,豬八戒不是挺身而出,而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還跟沙和尚提議散伙,說自己要回高老莊享受生活的話。這表現反映了當時的地主小市民,平時自吹自擂,一到有情況的時候,卻畏縮不前,生怕浪費了自己的力氣和錢財。同時,豬八戒的好吃形象,在小說中也充分地體現出來。在文中十八回借高太公之手說出他:“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斗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彀,喜得還吃素?!睆乃丝谥姓f出,側面反映豬八戒的人物形象表現了當時的地主、小市民的一般心態,就是貪財、自私、好吃、好色的劣態。
沙悟凈,原身是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雖然沒有前兩位法力高強,卻也是一名天將。可是,因為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從此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人們總是會痛訴沙僧在人間作惡,卻沒想過為何。若不是他厭倦了天庭的繁文縟節,受不了皇權的束縛,他又怎么會奮起對抗?在流沙河作惡,只是為了跟天庭對著干,這是沙悟凈放抗天庭皇權的一種表現,這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皇權的反抗,追求解脫的希望??墒牵搅诵≌f開端,沙悟凈卻被長久的現實打破了追求解脫的希望,變得安于天命。最后,奉觀音之命,追隨唐僧西去取經。一路上,沙悟凈都是默默地背著便擔,一切事務都聽從師傅和師兄們的意見,從來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塑造的人物,反映了當時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的形象。由于長期的壓迫,最終安于天命,聽任安排,沒有了最初的意愿和希望,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像一個傀儡一樣活著。這就是當時思想壓迫的真實呈現。同時,沙悟凈又是一個老實的代表,他從來不會想住豬八戒一樣欺瞞師兄弟,又不會獨自隱藏好東西不與他們分享,側面展示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老實忠厚。
玉皇大帝,是《西游記》中的天地主宰??墒?,如此一位人物,本應該是受萬人敬仰,但他確實表現得如此的軟弱無能,如此的昏庸無道。當孫悟空到凌霄寶殿上大鬧的時候,玉帝做出的并不是組織官員奮起抵抗,而是被嚇得屁滾尿流,看到桌子就往下鉆。而底下的各個神仙,都是裝模作樣地大喊護駕,要不就隨便展示點本事,來敷衍了事。這都反映了當時朝堂上的官員混日子的現象,更體現了玉帝的軟弱無能。從鳳仙郡求雨一節中,就可以看出,玉帝為了一時之氣,居然讓人間一個小小的地方連年干旱。這影射出了,當時皇權的專制,皇權的無能。如此大費周章地塑造一個昏庸的皇帝,就是為了影射明代的皇帝昏庸無道,令底下人民苦不堪言。側面又寫出了當時底下的官員都是好吃斂財,從不管事。不是嗎?如果不是,他們為何不勸阻玉帝,為人間的普通人民說情求雨?而是,兩耳收起,兩眼閉起,玉帝所決定的事情,就不辨好壞,一致稱好。這正好映射了當時明朝的官員的無作為的現象。
書中的每一回中,都有很多厲害的妖精,這些妖精的塑造是為了什么?又是代表了什么?我們且說有代表性的兩個,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這兩個妖精,在人間行兇作惡多年,直到唐僧四人到了他們作惡的地點,才將他們收復。而且,他們手持多種寶貝,在收復他們的時候,更是大費周章,連孫悟空都連載幾次跟頭。如此厲害的妖精,如此作惡多端的妖精,理應死在孫悟空棒下的,可是,他們卻和太上老君扯上了關系,乃是太上老君座下的金爐童子。就是這么一點關系,就是這么一點地位,就可以偷偷地偷走了太上老君的寶物,在人間作惡無數,危害一方,最后卻是被太上老君一句“大圣且慢”和一些口頭道歉就帶走了。這反映出了當時民間了一種惡習,民間人權貴,只要跟朝廷中的官員扯上了關系,哪怕是那么一點的小關系,就可以在民間作惡,而最后的結果,卻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懲罰。而像文中的南山大王,本是只艾葉花皮豹子精,修行數百年才成妖。它沒有背景,沒有法器,卻又危害一方,更是抓走了唐僧。最后,落得一個身死棒下的下場。描寫一些沒有后臺的妖怪,為了就是反襯出當時社會上有后臺的人作惡以后可以安全無事,沒有后臺的人卻要以性命相抵的社會現象。從每次孫悟空被妖怪的寶貝所困,不能解救唐僧的時候,可從側面看出,當時的朝廷官員不作為的社會現實。
《西游記》書中塑造的人物,上至玉皇大帝,下至妖怪嘍啰,個個都是特點鮮明。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反映出當時明代的皇權霸道,官員的昏庸無能,表現出當時底層人民被壓迫的不甘卻又無法表達,敢怒而不敢言的社會現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者吳承恩,匯聚了各個階層的人物形象,最終以神話的形式,以影射的表現手法,寫下了《西游記》一書,批評明代當時的社會陋習,讓世人從書中得到心靈的慰藉。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游記》,線裝書局線裝書局,2016.
[2]李榮輝:《唐僧人物形象研究》,文教資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