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周易》在現當代普遍認可的作者情況,并且在閱讀以及思考的基礎上結合《周易》的一些思想淺談了對生活的啟示和作用。
關鍵詞:周易;陰陽;思維
作者簡介:李強(1991-),男,新疆喀什人,新疆師范大學語言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1
一、《周易》的形成及作者簡述
《周易》簡稱《易》,有時候也稱《易經》,大約形成于西周初年,《周易》最開始時是筮占用的工具書,后又經過了眾多古代先賢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在接觸時總會問這部神奇的“天書”究竟是怎樣完成的?按照普遍說法叫做“人更三圣,世歷三古”這“三圣”就是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圣”分別生活在上古、中古和近古時代,所以稱為“三古”。
《周易》在我國被尊為“六經之首,大道之源”,這部體系完備的哲理經典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周易》仍以其自身的魅力不斷綻放著屬于那古老的智慧之光。
二、“陰陽圖”對直線思維的“救贖”
《易·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一般可以理解為陰陽。在“周易”中,“陽”用“—”表示,稱“陽爻”,“陰”用“––”來表示,稱“陰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聽到別人說什么就相信什么,從來不假思索,我把帶有這種想法特點的思維稱為“直線思維”。這種思維是指一種單維定向的缺乏辯證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路模式在面對問題時只有對或不對、是或不是等兩種選擇,而不會去考慮其它的一些情況,而多了解一些《周易》思想后,這樣的“直線思維”就能起到改觀。
上圖稱為太極圖,也稱“陰陽圖”,仔細觀察體味這幅“陰陽圖”,就能發現圖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觀察圖中左邊的那條“白魚”就會發現它并不是全白,它還有一圈“黑色(眼睛)”,右邊的那條“黑魚”也并不是全黑,在它黑色的范圍內還有一圈“白色(眼睛)”。這用易經的術語叫做“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在易圖中規定空白色為“陽”,陰影處為“陰”)。這就啟示我們遇到凡事都要多一種視角考慮。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當看到、聽到一件事情時先不要急著去相信那些表面現象,應該思索那沒看到、沒聽到的隱藏起來的一部分,把眼見的、聽到的和隱藏起來未見的、未聽到的那部分結合起來思考就能讓認知變得更加深刻、更加接近真實。
易經中這種“陰陽”互動思想就像一名“外科大夫”,這位技藝精湛的“大夫”拿著“陰陽”手術刀對我們的 “直線思維”病瘤進行了一場手術,雖然會感到“痛”,但這個“手術”做的對、做的好!
三、“陰陽互動”對損益的啟迪
人類的一切行動都是在思想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無論是主動還是盲動都是如此,因此意識對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生活中“損”和“益”是經常遇到的問題,當體味太極圖后,在“損益”之間的調控上受到了啟發,現做畫如下:
圖中“圓”代表一種“損益系統”,“A”代表“己”,主要指稱主觀一方。“B”代表“異”,主要指稱客觀一方。這個“己”可以代指主觀一方的自己、家族、團體或是更大的一個集合體,“異”代指客觀一方的他人、家族、團體亦或是更大的一個集合體。A與B所屬的范圍以圓中任意一個直徑而區別。
圖一:從“圓”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圍少于“B”即“異方”。它的主旨主要是“減損自身以益他方”。
圖二:從“圓”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圍多于“B”即“異方”。它的主旨主要是“不損而受益”。
圖三:從“圓”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圍和“B”即“異方”的范圍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中,兩方基本上是保持了一種動態平衡。它的主旨主要是“損失和受益在合理中運行”。
在生活中常常把使他人或某個團體得到益處作為金科玉律來大肆宣揚,但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是存有問題的,因為使他方受益的前提必須是使某一方減損作為條件,如果減損者減至淹沒自身這就成了不合理的損。在這里不是認為奉獻是不對的,這里所探析的“損益”是作為一個系統來說的,它涉及到的一個重點是怎樣使“減損”和“受益”在一個相互匹配的制約機制中合理運行。反對一味宣傳“減損”而忽視“受益”或是一味“受益”而不“減損”,這兩者如果常常發生不相匹配甚至嚴重扭曲,那么最終損害的是雙方,同時危害的也是社會乃至全人類的發展福祉。
四、結語
因此使“減損”與“受益”相匹配將是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讓雙方在動態中保持平衡也是合理的一種發展模式。當然這里的大前提就是社會運行足以支撐每個人的基本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中“損”與“益”保持相對的動態平衡將會真正的接近“元、亨、利、貞”。
《周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寶貝,也許是最耀眼的那一顆。在現世這樣物欲橫流的時代,我相信想要更好的生活是需要《周易》的,它絕對是一劑好的“良方”。
參考文獻:
[1]黃壽琪,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
[2]曾仕強,劉君政.《易經的奧秘》[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
[3]江暢、周鴻雁.《幸福與優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