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春秋》經文總條目約一千八百多條,經傳皆有的條目不僅是《左傳》中數量最多、篇幅最長的,也是描寫最精彩的部分。周王室的相關活動及諸侯之間的往來、征戰、會盟等,諸侯國間不斷的征伐及各諸侯國國內的叛亂、出奔、遷都等重大事件,《左傳》對此加以濃墨重彩的敘述。
關鍵詞:春秋;左傳;經傳皆有
作者簡介:熊秀蓉(1991.3-),女,漢族,甘肅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1
經傳皆有的條目是《春秋》和《左傳》的重頭戲,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歷史都有很大的影響,其記載的內容大致有以下三種。
第一,周室內部活動以及與各諸侯國之間的來往。
周天子及其卿士的婚喪卒葬、出使、內亂,以及周室與各諸侯國之間的朝聘、賜命、會盟、會葬等內容,不僅《春秋》記載,《左傳》中亦有詳細的記敘。例如,文公元年《經》云:“天王使叔服來會葬。”《傳》云:“元年春,王使內史叔服來會葬。公孫敖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也豐下,必有后于魯國。”,《傳》不僅記載事件,還補充了相關人物-----叔服與公孫敖的對話。再如,文公十四年《傳》云:“十四年春,頃王崩。周公閱與王孫蘇爭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周公將與王孫蘇訟于晉……趙宣子平王室而復之。”《傳》載了周王朝內部發生的政權危機,以及晉國幫助平復王室內亂的情況,反映了當時王室的衰微與晉國的強大。再如,宣公三年《經》云:“楚子伐陸渾之戎。”《傳》云:“楚子伐陸渾之戎,……定王使王孫滿老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止……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沒有傳文的幫助,我們很可能將《經》誤解,以為只是楚國伐陸渾的征戰。而傳文的補充,讓我們明白,此次征戰是周王朝與諸侯國之間的較量,“楚王問鼎”反映了中原周王室的衰微與“南蠻”楚國的強大崛起,中原各諸侯國的爭霸格局將要發生變化。
第二,各個諸侯國間的往來。諸侯國不僅與周王室來往頻繁,各個諸侯國之間來往亦十分之頻繁,諸侯國之間的征伐、會、盟、朝聘、婚嫁、喪葬、出奔,在經、傳中頻頻出現。文公元年《經》云:“秋,公孫敖會晉侯與戚。”《傳》:“秋,晉侯疆戚田,故公孫敖會之。”《傳》補充了《經》中“會”的緣由。文公二年《經》云:“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谷盟于垂隴。”《傳》云:“公未至,六月,穆伯會諸侯及晉司空士谷盟于垂隴,討衛故也。書‘士谷,堪其事也。陳侯為衛請成于晉,執孔達以說。”《傳》補充了參加盟會的各諸侯國人員,以及盟的結果。由上可知,諸侯國之間有會不一定有盟,會盟的過程中先有會后有盟。諸侯國之間的朝聘、婚嫁、喪葬。如文公六年《經》云:“葬晉襄公。”《傳》云:“冬十月,襄仲如晉葬襄公。”依禮,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襄仲如晉葬襄公。宣公十一年《經》云:“納公孫寧、儀行父與陳。《傳》云:“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初,申叔時使于齊,反,覆命而退。王使讓之曰:“夏征舒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汝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曰:夏征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對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傳》不僅詳細敘述楚伐陳前因后果,還補充了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以及關鍵人物申叔。
第三,各諸侯國國內的內亂、出奔、祭祀等記載。諸侯國的內亂往往是由其政權危機所導致的,如諸大夫爭權奪利、群公子爭儲、國君昏聵等,《經》、《傳》對此記載很多。例如,文公六年《經》云:“晉殺其大夫陽處父。”《傳》云:“十一月丙寅,晉殺續簡伯。賈季奔狄……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吾聞《前志》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禮于賈季,我以其寵報私怨,無乃不可乎?介人之寵,非勇也。損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盡具其帑與器用財賄,親帥捍之,送之諸競。”《傳》補充了晉國殺其大夫陽處父所涉及的人物,突出了宣子及臾駢的高尚品質。再如,宣公二年《經》云:“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傳》云:“晉靈公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宣子驟諫,公患之,……秋九月,晉候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大,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傳》將經文“趙盾弒其君”事件的前因后果、相關人物、最終結果等都進行了極為詳盡的補充。
《春秋》、《左傳》的關系比較復雜,但彼此互通,所記載的大量史實對了解古代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版),中華書局,2009年版。
[2]趙生群《<春秋>經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