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麗
摘 要:本文著重從古代女性生活環境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的角度,即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生活環境、狹隘單一的生活環境和古代女性教育缺失的生活環境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自己對古代女性文學創作的思考,以此加深大家對古代女性文學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古代女性生活環境;文學創作;古代女性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1
文學創作,作為人們思想意識內容的一種展現方式,它的成功完成絕不是脫離社會現實的想象。當然,古代女性的文學創作也離不開古代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的影響。
一、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生活環境對女性文學創作的影響
正如《易經》中所說的這段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可見,在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環境下,女性沒有地位,有的只是對男性的依賴和對男性的順從,“乾,健也;坤,順也”。正是在這種以男性文化為中心的環境中,女性就像囚在籠子里的軟弱無力的小鳥,受著男性的壓迫和操縱,使得她們文學創作的機會大大地減少。即使有些古代的女性有機會有條件來創作文學作品,她們也無法擺脫男性文化思想的影響,也有不少文學創作是對男性作家作品的模仿與學習。像清代閨秀郭芬的《山居秋暝》,就是對男性詩人王維《山居秋暝》的逐字逐句的模仿和學習。甚至有些古代的女性,她們文學創作的出發點好像就是為了諂媚男性,而不是為了文學這種藝術美而努力創作。連魚玄機和薛濤這些一流的文學創作的女性,她們的作品中也避免不了這種對男性諂媚的思想。到明、清兩朝,女性文學創作中反映這種對男性諂媚的思想的則更多,文學作品甚至成了她們和男性交往溝通的工具。至此,不得不承認,封建的以男性為中心的不平等的文化對女性創作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二、狹隘單一的生活環境對女性文學創作的影響
“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封閉形象,“愛子心無盡”的慈母形象,“正位乎內,盡心侍奉”的賢妻形象,“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的思婦形象,這是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很常見的生活狀態。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她們被封鎖在厚厚的庭院高墻內。她們的天職就是照顧孩子、丈夫和公婆。她們沒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連自由都難得。她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庭院的四方天地里,就像《禮記·內側》所說:禮始于謹夫婦,為宮室,辨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閽室守之,男不入,女不出。正是這種封閉的單一的生活環境,使她們的文學創作主題相當單一,無非是對丈夫的思念,對男女愛情的渴盼,對孩子的關愛,以及她們日常勞作的描繪。除此之外,在這種沒有任何波瀾起伏的生活環境中,她們的人生閱歷相當的狹隘,也就使得她們沒有富裕的生命經歷作為文學創作的支撐,更沒有卓越的創作思想與創作境界作為自己感情的依托和生活意義的延展。也因此,她們的創作質量以及意義的拓展相對于那些生活在花花世界中的男子來說,也就會低得多,大多被看作派遣苦悶、無病呻吟的一種方式。并且,由于古代的男子志在四方,女子又被封鎖在四方院墻之內,很多的女子不可避免地就承受著空閨生活,她們難以排遣的空床之怨,難以滿足的生理需求,以及對丈夫陪伴的渴望,也會以一種低沉的語調體現在她們的文學創作當中,如宋代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唐代宋若憲的《長相思》等無不表現出她們空床生活的孤獨寂寞以及對丈夫的深深思念。
三、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的缺失對女性文學創作的影響
古語云: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一些古代的女子,她們從一開始就喪失了接受教育的權利。她們從小所接受的大多是女德女訓女誡,大多是三從四德。她們沒有知識的積累,沒有文化的陶冶,這極大地限制了古代女性的文學創作。即便她們有文學創作的天分和積極努力的心態,也抵抗不了封建社會這個大環境對她們的阻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們不認識一字半語,何來文學創作?可見,封建思想的禁錮,女性教育的缺失,對女性的文學創作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古代女性的生活環境,在總體上不利于古代女性的文學創作。首先,文學是個體獨立思考后的一種文本展示。而古代女性卻生活在男權為中心的封建傳統文化中,被壓迫被控制。對男性的依賴與順從,使得她們沒有自己生活狀態的獨立思考,不僅大大降低了文學作品創作的數量,也降低了文學作品創作的質量。其次,文學來源于生活。而古代的女性卻被封閉在高墻大院之內,狹隘單調的生活環境,使得她們沒有多種多樣的人生經歷,沒有波瀾起伏的感情經歷,因此,她們就理所應當地失去了文學創作主題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她們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找不到文學創作中最精華最具有生命力意義與價值的那部分內容的支撐點與挖掘點,使得她們的作品被看作無病呻吟。最后,文學的創作需要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素質的提升。而古代社會這種大環境大背景對女性文化教育的不贊同所導致的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古代女性文學作品少且質量不高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她們沒有基本的文化知識,沒有精神的陶冶,何來文學創作,更別談及高質量的文學創作。
總之,古代女性的文學創作深受她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在研究這方面內容時,應該尊重歷史,積極探索,積極尋找新的與之相關的支撐點與論述點。
參考文獻:
[1]周曉琳 劉玉平.中國古代文學女性形象新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
[3]牛榮晉.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研究綜述[J].20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