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喬布斯的成功讓許多企業家和創業者對于禪修激起了強烈的興趣。《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也由此流行開來。本文從禪和摩托車維修切入,闡述了禪修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對日常生活的幫助。
關鍵詞:禪;摩托車維修;藝術
作者簡介:孫星月(1999.2-),女,天津市實驗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1
1、禪與摩托車維修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定有過這樣一種體驗:完全沉浸在一件事中,時刻想著它,不知疲倦,廢寢忘食地想要完成它。
比如看到好看的小說或者情節很棒的電視劇,看得酣暢淋漓的時候,代入感會非常強,好像你就是故事中的那個主角,你對他感同身受,你關心著故事的發展,你會腦補之后情節的走向,然后恨不得一口氣把這本書或者這部劇看完。在這種全身心的投入狀態下,對一本書,或者一部劇,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一道題,過程一定是印象深刻的,結果也大多令人滿意。但有過這種神奇體驗的人,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我掌握了這種全身心投入的方法,那豈不是我做什么事都可以無往而不利了嗎?
實際上,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初窺了哲學的殿堂,這個問題,用哲學化的語言來說,叫做“如何破除物自體與世界的二元對立”。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這本書的講述形式非常有意思,它一半是游記,另一半則是非常有趣的“第三人稱回憶錄”。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回憶自己早年探索哲學真理的過程。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梅納德·波西格同樣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先是他的學習經歷,他的學習領域可謂橫跨文理,縱貫東西:他本科時期在明尼蘇達大學主修生物化學,輔修了哲學,之后碩士學的是傳播學,而博士則是到了印度伯納雷斯印度大學學習東方哲學,學成之后擔任的卻是修辭學教授。也正是由于他如此豐富的學習經歷,在他的這本《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表達了科學與藝術,知識與價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與物質,機械論與神秘主義等等多方面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波西格早年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因為西方倡導的二元對立與二分法帶來的分裂而困擾不已,因而一直試圖尋找支離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這些問題長久折磨著他并讓他焦慮又煩躁,最終1961年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和臨床憂郁癥,被多次送進醫院治療。這也提醒我們,太投入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2、禪修的啟示
對于初讀這本書的人來說,理解其書名的含義也許是第一要務。
佛教的禪宗有三句非常著名的話:
第一句,是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第二句,是出自禪宗經典《傳燈錄》的一句話:“挑柴運水無非道,行住坐臥皆是禪。”
第三句,是禪宗經典《壇經》里所強調的一句話:“物我兩忘。”
對于第一句話,波西格在書中給出了他的看法:普通人看摩托車就是一輛摩托車的樣子;摩托車維修技師看摩托車是一堆機械的組合,是零件之間的各種關系;而我看我的摩托車,它是存在于我心中的一條因果線,從它被我購買,到將來它會變得老舊,每個時期它是什么樣子,都在我心里有對應的面貌,我一想到摩托車,我的這輛車就在我腦海里浮現出來。
第一重境界只在表象,山就是巖石聚合,水就是水流成川;第二重境界已破表象,山是石,石是元素,山是元素之間的關系,是組合,水亦然;第三重境界已直達本質,山作為一段關系始終存在,是從起因到結束之間的一條線,再看一座山,縱然沒有到過,那山上的一切生靈,都在心中活躍起來。
明白了第一句話,第二句話自然就很好理解了。波西格以摩托車維修藝術參禪,那生活中挑柴運水,行住坐臥,當然無不可參禪。
借鑒禪宗發源出來的中國宋代時期理學所倡導的“格物致知”,這個所謂“格物”到底是什么?曾經王陽明對著竹子格了七天,最后格出一場大病也沒明白。“即物窮理”,那就是萬事萬物,都要破除表象,將其化為一段關系,使其永遠的存在于心中。
而第三句話“物我兩忘”,佛教的禪宗以打坐的形式來實現“物我兩忘”,打坐就是要什么都不想,將自己的內心倒空,以求得心靈的寧靜。而波西格所提出的“摩托車維修藝術”,就是當你專注地修理車子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物我對立的情況。
“一旦真正地投入了工作之中,就可以說是在關心自己的工作,這就是關心的真正意義——對自己手中的工作產生了認同感。當一個人產生這種認同的時候,他就會看到關系的另一面——良質。”
3、良質的探尋
良質是什么?
這個問題是這本書真正的核心的所在。
這個問題就連作者都不知道答案。他在書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花了全書一半的篇幅,只為了跟讀者一同探討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只有不寫才符合作者的本意。因為雖然作者也不知道答案,但他最終給出的答案是良質是“不可以被定義的”。一切的言說,反而會破壞對其的理解。這種想法,也跟作者想要打破理性與浪漫的二元對立、物自體和世界二元對立的立場是相輔相成的。
在所有關乎技藝方面的工作,背后都有一個“道”或類似于“禪”的東西,一通百通。有時,得放棄已有的工匠情結,更多地要把自己的理念,思想都揉合在一個物件上,這時技術只是一個副產品罷了。今天iPhone的成功,絕不是因為它做工精細,品質優良,重要的是它帶給人們簡潔,方便的理念,將生活中的例子融合到了上面,屏幕翻頁就像翻書一樣直接。
參考文獻:
[1]羅伯特·M.波西格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重慶出版社,2011-9.
[2]危敏,二元對立下的困境與突破,金田,2014-9.
[3]彭富春,禪宗的心靈之道,哲學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