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The Rose的歌詞為語料,運用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隱喻理論闡釋語篇的意義建構與連貫的實現,從結構隱喻,轉喻和基本隱喻三個方面剖析源域不同的隱喻共存于同一語篇的動因。
關鍵詞:概念隱喻;語篇連貫;The Rose
作者簡介:王亞聰(1992.12-),女,漢族,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鄭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H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1
1.引言
語篇連貫是語篇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本文將連貫置于概念系統當中,旨在以實例揭示隱喻思維如何影響語篇意義和概念的建構,從結構隱喻,轉喻和基本隱喻三個方面剖析源域不同的隱喻共存于同一語篇的動因。
2.概念隱喻對語篇意義的建構與連貫的解釋
本文以The Rose 為語料,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對該語篇意義的建構與連貫進行闡釋,試圖運用新的認知學理論解釋隱喻思維在連貫語篇的意義建構過程中的認知功能。
2.1概念隱喻在The Rose中的體現
在歌曲The Rose 當中,存在著多個概念隱喻。例如,在“愛是河流”中體現了生命,自由和愛情三者的相輔相成。同時表明愛情當中的悲歡離合。“河流”作為源域,通常會使人聯想到水中的蘆葦等。依據人們的體驗,陷入愛河中的人,如果沒有堅定的愛,勢必會被艱難困苦所阻礙,打敗,就如水中被淹沒的蘆葦。在“愛是剃刀”中也運用了結構隱喻,其中“剃刀”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看似無害,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被其尖銳的刀片所傷,便會傷痕累累;正如愛情,它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矛盾沖突,分手失戀等也會使人痛徹心扉。在“愛是饑餓”中,運用基本隱喻,基于人自身的感知器官來映射人在追求愛時的欲望以及所伴隨的痛苦。
在下一段歌詞中,植物意象“花”和“種子”被用來隱喻“愛情”如植物一般,有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需要澆灌和呵護。并且通過運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將聽者從語篇世界拉回到話語世界,更好地勸說聽者要相信只要滿懷希望地種下愛情的種子,耐心等待,總有一天會收獲愛情的果實。
在此歌曲中,不同的源域凸顯目標域的不同方面,全面反映目標域,使整個語篇渾然一體。
2.2認知基礎下的語篇連貫在The Rose中的體現
The Rose作為其同名傳記電影的片尾曲,真實地歌唱出電影主人公Janis Joplin的渴望愛卻又對愛怯懦的心聲。該主人公是一位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但糟糕的樣貌使她從小就受到同齡人的嘲諷與排擠。這些來自同伴的輕視及厭惡對她造成了一個幾乎是來源與病理學上的對愛的需求,但對于愛,她始終有著一種難以克服的自卑;成名之后的她在感情生活中,無法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自己會被人愛上。所以在歌曲的開端通過隱喻方式,凸顯出愛情悲苦的一面,有目的地對始發域意象選擇的過濾,反映了認知主體基于原型的創作理念,同時也提出了其論述的主題。接下來將愛情映射為植物,闡述其相信愛情是需要呵護、澆灌才能開出芬芳的花朵,結出美好的果實的觀點,同時也與前面的三個源域意象特征形成對比,并通過轉喻的方式,映射出原型以及像她一樣渴望愛而又畏懼愛的人,無法體會愛情美好甜蜜的悲苦心境。
3.結語
概念隱喻觀將隱喻視為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在體驗的基礎上,人們通常心理格式塔將概念范疇化、系統化,從而達到理解新概念的目的;而連貫是概念隱喻的一個顯著特點。本文以The Rose 創作人自身的體驗為基礎,分析了不同范疇源域構成得隱喻共存于同一語篇的動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以體驗為基礎的概念隱喻觀在解釋抽象事物方面強有力的說服力。
參考文獻:
[1]Evans, V., & Green, 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2]任紹曾.概念隱喻及其語篇體現——對體現概念隱喻的語篇的多維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17-21.
[3]文旭,葉狂. 概念隱喻的系統性和連貫性[J]. 外語學刊,2003(3):1-7.
[4]汪少華, 樊欣. 2009. 概念隱喻、概念整合與語篇連貫——以一則商業廣告為例[J]. 外語研究,2009,(4):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