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衛偉++楊志娟++朱天龍2++柯用春
摘要 睡蓮自古以來中外皆視為名貴觀賞植物,經過不斷的改良,已產生具有各種優良特性的多個品種。本文介紹了睡蓮的植物學性狀和分類,對于今后睡蓮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 睡蓮;植物學性狀;分類
中圖分類號 S68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48-01
睡蓮為睡蓮科(Nymphaeaceae)睡蓮屬(Nymphaea)多年生水生植物,全球現有50多個原生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原產5種。現經過各國育種家長期的選育,至今睡蓮已有品種上千個。其花色艷麗,姿態優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被譽為“花中睡美人”,是園林水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睡蓮的根能吸收水中的鉛、汞、苯酚等有毒物質,是難得的水體凈化材料。此外,作為鮮切花和工藝干花進入賓館和家庭,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已有研究發現,蓮花可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食品,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多糖、黃酮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等多種生理活性,其鮮花可供生食,亦可泡茶、浸酒等[1-2]。目前,臺灣對其開發的較多,已有產品在市場上銷售。
1 睡蓮的植物學特性
1.1 根
睡蓮屬植物的成年植株均沒有主根系,其主根只存在于種子發芽生長后的實生苗早期階段。當實生苗長出第1片葉后,從胚軸與葉柄相接處的下方長出第一不定根,隨著葉片、不定根的增多,須根系形成,初生根失去作用消失。
1.2 莖
睡蓮的莖常短縮形成具有肉質地下莖的形態,這些變態莖主要用于貯藏碳水化合物,當季節干旱時或氣候異常寒冷時,可用以抵抗不良環境,依據它們不同的形態和生長特點大致可分為6個類型。
1.2.1 Marliac型。具此類塊莖的品種多為開紫紅色花的耐寒睡蓮。其塊莖粗壯、組織堅實,水平延伸生長,沿塊莖長出側芽,側莖與主莖組織連接緊密。此類型塊莖能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不宜腐爛。
1.2.2 香睡蓮型(Odorata)。具此類塊莖的種、變種和栽培品種多開粉紅花。Odorata型塊莖粗壯,形似短棒狀,其組織近似海綿狀,較為松軟,水平生長,極為旺盛。具此類型塊莖的品種,開花極多,群體花期也長,但不耐貯運[3]。
1.2.3 長棒型(Tuberosa)。此類塊莖水平生長,沿著塊莖可長出易掰離的芽球,繁殖系數大。
1.2.4 菠蘿型塊莖。具有此類塊莖的主要是熱帶睡蓮,有的品種可有性繁殖,有的可“胎生”繁殖,塊莖較少有分生繁殖。
1.2.5 指型塊莖。其只限于N.tetragona等極少數種或其衍生的雜交種。此類塊莖不分生側莖,因此不能無性繁殖,只能以種子繁殖,但老莖可以多年生。
1.2.6 地下走莖型。具此類走莖的種和品種僅限于墨西哥熱帶睡蓮及其雜交所衍生的栽培品種。
1.3 葉
睡蓮的葉片有沉水葉和浮水葉,葉片形狀主要有圓形、腎心圓形、闊橢圓形或卵圓形。耐寒睡蓮的葉緣為全緣平滑而無刻;熱帶睡蓮則有鋸齒狀的葉緣。在某些睡蓮的種及由其雜交育成的栽培品種中,其葉片除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外,還具有繁殖的功能——“胎生”。睡蓮的葉柄有較強的可塑性,可隨水體深度的加深而伸長,使葉片能保持在水面上。
1.4 花
睡蓮的花為標準兩性花,是較原始的形態。花朵自外向內依次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大部分。睡蓮花為上半位子房,各部區分明顯。睡蓮花形有星芒放射狀和杯狀,花色較為豐富,幾乎涵蓋了可見光譜中的各種顏色。
1.5 果實
睡蓮果實屬于漿果,其內部充實著膠紙物。果實成熟期為20~25 d,成熟裂開后,釋放種子,每粒種子包藏在一個膜質囊內。其種子為圓形、橢圓形[4]。
2 分類
睡蓮屬植物全球有50多種,我國原產5種,經過長期人工雜交和選擇,至今睡蓮品種有上千個。目前,常用的分類系統是以植物形態學為基礎的心皮是否離合為標準,而生態學作為輔助性的分類依據。
2.1 依心皮狀況劃分
2.1.1 離生心皮組(ApocarpIae)。其特征為心皮離生。這個組包括熱帶睡蓮中白天開花晚上閉合的種類。按照心皮花柱的長短與有無,分為2個亞組:①Anecphya。為澳洲亞屬(A-ustralian subgenera),完全缺少心皮花柱(carpellary styles);②Brachyceras。為廣熱帶亞屬(Pantropical subgenera),具明顯呈三角形(幾近三角錐)的心皮花柱。
2.1.2 聚合心皮組(Syncarpiae)。其特征為心皮合生。包括全部的耐寒睡蓮種、變種、栽培品種及一部分熱帶睡蓮種和品種。可分為3個亞組:①北溫帶亞組(Castalia)。本亞組包括全部耐寒種及品種和少數白天開花的熱帶品種,又分為3個小組,分別為熱帶黃花小組(包括熱帶開黃花的種)、耐寒矮睡蓮小組(包括耐寒花浮水面的種和變種)、Eucastalia小組(包括耐寒睡蓮中各大、中型開白、粉、紅、橙色花的種、變種和栽培品種)。②新熱帶亞組(Hydrocallis)。包括晚上開花熱帶睡蓮。③古熱帶亞組(Lotos)。包括晚上開花的所有熱帶睡蓮種、變種和品種[5-9]。
2.2 依對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劃分
可按如下進行分類:
睡蓮屬耐寒睡蓮類Chamaenymphaea 組Eucastalia組Xanthantha組熱帶睡蓮類白天開花組澳洲亞屬廣熱帶亞屬晚上開花組新熱帶亞屬古熱帶亞屬
3 參考文獻
[1] 吉建斌,李清清,趙廣勝,等.京津冀地區睡蓮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178-179.
[2] 孫靜清.浮水植物睡蓮的特征特性及在西寧地區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184.
[3] 楊獻娟,佘德琴,丁廣建,等.南通地區睡蓮品種比較研究初報[J].江蘇農業科學,2009(5):183-185.
[4] 李云龍,佟海英,陸小青,等.睡蓮類新優耐寒品種的引種栽培[J].江蘇林業科技,2000(增刊1):55-57.
[5] 趙豐,黃民生,盧曉明,等.睡蓮凈水效果與生理特性的日變化關系[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482-486.
[6] 盧曉明,趙豐,陳建軍,等.睡蓮與梭魚草的生理特性及脫氮除磷比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23):44-47.
[7] 盧曉明,陳建軍,趙豐,等.睡蓮生理特性日變化與黑臭河水水質的相關性[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0(11):1548-1554.
[8] 吉建斌,李清清,黃娟英,等.京津冀耐寒睡蓮品種引繁及栽培技術研究(1):評分標準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07(3):3-5.
[9] 張海平,房偉民,陳發棣,等.部分睡蓮屬植物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9(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