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霞
摘要 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長、費用高、效果差、難度大。本文從土壤污染來源、特點及危害、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綜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土壤污染;現狀;特點;危害;治理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81-01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環境惡化,對生物、水體、空氣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現象[1]。目前,土壤污染已成為除大氣、水體污染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環境污染[2]。在我國,受污染耕地多達8 000萬hm2,占全國耕地面積的63.5%[3]。由于土壤污染不易被人類感官察覺,只能通過各種受體(動植物)表現和專項檢測才能發現,往往不能引起足夠重視,且污染土壤治理成本高、周期長,尚無有效的修復技術,增加了治理難度。因此,本文對近年來有關土壤污染研究進行總結和概括。
1 土壤污染來源
土壤污染物來源于自然和人為污染,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中某些礦床或物質的富集中心周圍形成自然擴散暈,使周圍土壤中某些物質含量超標而造成污染;人為污染源來自工礦和城市“三廢”、不合理農業生產、畜禽養殖和大氣沉降物等[3-4]。工礦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成因,金屬冶煉、燃煤等排放的煙塵、顆類物及含鉛汽油使用、廢水灌溉和廢渣等都會導致土壤污染[5]。不合理施用化肥易造成農田污染,如氮肥造成土壤酸化,磷肥造成重金屬污染,鉀肥使土壤酸化或引起硫酸鹽污染[6]。此外,南方地區土壤酸化除影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降低肥料利用率外,還加速土壤中有毒重金屬活化,影響植物生長,進而通過食物鏈危害生物健康[7]。
2 土壤污染特點及危害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持久性和復合性、累積性和地域性、不可逆轉性和難以治理性等特點[8-9],其治理難度大,成本高。污染土壤影響作物產量、品質,影響土壤中養分元素的有效性及形態轉化,破壞土壤礦物結構、理化性狀及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嚴重的將直接危及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同時也影響投資經商、對外貿易及一些重要國際公約的履行,制約著區域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10-11]。
3 國內外研究進展
土壤修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其理論依據是歐美國家發展的土壤污染化學與控制[12],美國、挪威和法國等發達國家在污染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修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并進入到商業化實用階段[13]。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以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研究推動了土壤污染治理的發展。90年代召開了第15屆和第16屆世界土壤科學大會,提出并成立了國際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進入21世紀以來,相關的學術研究進入深層次領域,諸多國際土壤修復會議的召開,極大地促進了土壤修復科學的發展[14]。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頒布了《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2002年頒布了《土壤污染對策法》和《土壤污染對策法實施細則》[15];韓國于90年代先后頒布了《土壤環境保護法》和《土壤環境保護法實施細則》,并于1996年建立了土壤污染監測網。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展了有機、無機污染土壤的調查與修復研究[12];20世紀80年代原國家環保總局主持完成了土壤環境背景值和環境容量研究;農業部門在80年代先后完成2次全國性的土壤普查工作;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組織開展了典型地區多目標生態地球化學調查[13],2005—2013年,國土資源部與環保部聯合開展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此外,2012年以來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國土壤污染情況,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礎依據。
4 結語
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環境治理工作,土壤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穩固、生態食物鏈良性循環。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必須以政府為主體,健全立法和監管執法體系,加大污染土壤治理投入力度。
5 參考文獻
[1] 夏家淇,駱永明.關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類評價指標的探討[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6,22(1):87-90.
[2] 劉麗.土壤重金屬污染化學修復方法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9):6226-6228.
[3] 陳印軍.對我國耕地土壤污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農業信息,2014(8):8-9.
[4] 張煒煒.土壤的污染與防治[J].福建農業,2003(6):16.
[5] 李宇斌,王恩德.農業土壤危險廢物污染的風險管理[J].中國環境監測,2006,22(4):91-96.
[6] 李東坡,武志杰,梁成華.土壤環境污染與農產品質量[J].水土保持通報,2008,82(4):172-177.
[7] 王曉宇,楊美芹.土壤酸化及改良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果蔬,2012(10):29-32.
[8] 孫漢軍,于維河.土壤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北方環境,2000(1):33-34.
[9] 高鳳霞.土壤污染狀況與防治的幾點建議[J].科技資訊,2007(17):139.
[10] 毛紹春,李竹英.土壤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初探[J].云南農業,2005(5):26-27.
[11] 駱永明,滕應.我國土壤污染退化狀況及防治對策[J].土壤,2006,38(5):505-508.
[12] 李培軍,劉宛,孫鐵珩,等.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現狀與展望[J].生態學雜志,2006,25(12):1544-1548.
[13] 趙其國,駱永明,滕應,等.當前國內外環境保護形勢及其研究進展[J].土壤學報,2009,46(6):1146-1154.
[14] 駱永明.土壤污染退化及其生物修復[J].土壤通報,1999(30):8-10.
[15] 陳平,陳研,白璐.日本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染現狀[J].中國環境監測,2004,2(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