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王洪祥++王思海


摘要 利用1965—2015年旅順口區本站氣象觀測站大風資料,得出旅順口區8級以上大風的分布規律。結果表明:旅順口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大風的季風特征明顯,冬季大風多為冷空氣大風,春季初夏的大風主要由低壓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風主要受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北上引起。受三面環海影響,旅順口區大風日數遠遠高于內陸地區。從近50年大風日數分布規律來看,旅順口地區大風日數總體呈線性遞減趨勢。春季和夏季以東南、南東南風向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風、北東北風向為主。
關鍵詞 大風;氣候特征;遼寧大連;旅順口區;1965—2015年
中圖分類號 P42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88-02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Gale of Lvshunkou District in Dalian City During 1965-2015
YANG Bo 1 WANG Hong-xiang 2 WANG Si-hai 1 BIAN Ruo-bin 1 LI Qian 1
(1 Lvshunkou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Dalia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Liaoning 116041; 2 Dal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Abstract Using the gale data of Lvshunkou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during 1965-2015,the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of the gale above 8 level in Lvshunkou District was co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s in Lvshunkou District alternated obviously,the feature of monsoon wind was obvious. The winter gale was mostly cold wind,gales in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were mainly caused by low pressure trough,and the gale in summer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ropical cyclones and subtropical northwards. Affected by the sea on three sides,windy days in Lvshunkou District were much more than that of inland area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during past 50 years,the gale days in Lvshunkou Distict showed a linear de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and summer,the wind directions were mostly SE and SSE,and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were mostly N and NNE.
Key words gale;climatic characteristics;Dalian Liaoning;Lvshunkou District;1965-2015
旅順口區常年有大風現象發生,大風常常導致農作物倒伏、大棚設施損毀,使交通和海運受到影響。旅順口區常年舉行的旅順櫻花節期間因發生大風降雨而造成櫻花花瓣提前脫落,使櫻花節觀賞度降低。因為大風的發生給社會發展帶來影響,所以針對氣象觀測大風資料,分析大風的發生規律和分布變化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針對大風相關研究資料越來越多,例如張 智等[1]研究了寧夏大風日數的氣候變化特征對沙塵天氣的影響;楊群超等[2]研究了嘉興地區大風氣候特征分析;孫 燕等[3]對冬春季江蘇沿海大風的特征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強冷空氣引起的大風天氣的特征和風速的陣性變化。但是旅順口區大風資料分析相對較少,本文利用旅順地區近50年大風資料來分析該地區大風相關變化,以期為旅順地區氣象預報和公共服務提供支持和參考。
1 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內容選取1965—2015年旅順口區本站的近50年逐日大風觀測資料統計旅順地區大風氣候特征。根據《地面氣象觀測要素定義》的規范說明,國家基準站即時測得瞬時風速≥17.2 m/s時當前日期記為大風發生日,也就是氣象學上大風日[4]。本課題就是利用大連地區累年薄數據庫中的大風資料提取旅順本站54660觀測站的大風日數逐月統計數、大風風向風頻等大風資料進行研究,得出旅順口區的大風分布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旅順口區大風日數年變化
統計旅順口區本站1965—2015年近50年大風日數的年際變化。從圖1可以看出,旅順地區大風日數呈現遞減趨勢,近50年的大風日數分布中,1979年大風日數為最多年份,具體為121 d,占據全年天數的1/3,2012年大風日數為最少年份,具體為22 d,年際變化差距較大。總體大風日數呈下降趨勢,大風日數的氣候傾向率為-8.5 d/10年。旅順大風日數10年分布中,1975—1984年大風日數最多,為672 d;2005—2015年大風日數最少,為302 d。
分析旅順地區大風日數總體減少較弱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全球氣溫升高、氣候變暖導致冷空氣南下頻率減少、強度減弱,從而導致大風發生次數減少。同時,因為城市的發展,高樓建筑的增多,城市環境因素的變化也會影響觀測站大風記錄的變化。
2.2 旅順口區大風日數季變化
從旅順口區季大風日數變化分布圖(圖2)得出,旅順口區大風日數各個季節具體分布不一致:旅順口區大風發生季節主要在冬季、春季和秋季。夏季發生大風的天數較少年均3.9 d。春季大風日數年均16.5 d,秋季大風日數年均13.5 d,冬季大風數年均16.8 d。從四季大風日數分布趨勢來看,大風日數四季分布情況呈遞減趨勢,春季大風日數氣候傾向率是 -2.3 d/10年,夏季大風日數氣候傾向率是-0.8 d/10年,秋季大風日數氣候傾向率是-2.0 d/10年,冬季大風日數氣候傾向率是-3.4 d/10年。冬季遞減趨勢最明顯,春季最不明顯。
2.3 旅順口區平均風向風頻變化
從圖3可以看出,旅順口區全年以北風、北東北風為主,春季和夏季以SE、SSE風方向為主,秋季和冬季以N、NNE風向為主。據近50年平均風向頻率數字來統計,偏北風向占全年的25.6%;其次是SE、SSE 2個風向,分別占9.3%和10.4%;而ENE、SSW方向上風頻率比較少,分別占1.2%和3.4%。可見大風的季風特征明顯,冬季大風多為冷空氣大風,春季初夏的大風主要由低壓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風主要受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北上引起。
3 結論
統計分析旅順口區旅順本站1965—2015年大風日數變化規律和趨勢,得出以下結論:
(1)年際變化差距較大。總體大風日數呈下降趨勢,大風日數的氣候傾向率為-8.5 d/10年。
(2)旅順口區大風發生季節主要在冬季、春季和秋季。夏季發生大風的天數較少。春季大風日數年均16.5 d,夏季大風日數年均3.9 d,秋季大風日數年均13.5 d,冬季大風數年均16.8 d。
(3)旅順口區全年以北風、北東北風風向占最多,春季和夏季以SE、SSE風向為主,秋季和冬季以N、NNE風向為主。大風的季風特征明顯,冬季大風多為冷空氣大風,夏季的大風主要受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北上引起。
4 參考文獻
[1] 張智,鄭廣芬,林莉.寧夏大風日數氣候變化及其對沙塵天氣的影響[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6,20(4):30-34.
[2] 楊群超,汪武峰.嘉興地區大風氣候特征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4(11):254-257.
[3] 孫燕,吳海英,沈樹勤.冬春季江蘇沿海大風的特征[J].臺灣海峽,2007(4):467-483.
[4]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