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麗

【摘 要】 目的:統計計算產后出血的幾率和其發生原因,分析臨床相關因素。方法:目標性選擇我院過去一年中收治的產婦2500例,統計出現產后出血的人數,計算產后出血率并分析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將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劃分觀察組,將剩余產婦劃分為對照組,就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容易導致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結果:在2500例產婦中發生產后出血的有101例,約占4.04%;其中導致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盤粘連、產后宮縮無力及軟產道損傷,發病率分別為50.49%、35.64%、5.95%;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資料得知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生產次數、生產方式、嬰兒重量及妊娠期間有無并發癥的發生都是影響產后出血發生率的相關因素。結論:產后出血在生產中過程中較為常見,導致產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為胎盤粘連,而導致產后的危險因素很多,在日后治療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產后出血 原因分析 相關因素
產后出血是常見的分娩并發癥,具有發病急和致死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疾病預后,因此有效的預防治療產后出血非常必要[1];疾病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一種疾病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造成的,探究分析引起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可以有效為預防治療措施的制定提高依據,指明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就本院在過去一年中接受的2500例產婦的妊娠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研究其臨床基本資料,結果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產婦2500例,所有產婦既往體健無嚴重的器官病變和慢性疾病,無認知障礙和精神病史。
1.2 方法和觀察指標
產婦在入院時充分了解產婦的基本情況,統計出現產后出血的人數,計算產后出血率并分析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將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劃分觀察組,將剩余產婦劃分為對照組,分析其基本資料,找出容易導致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X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 結果
在2500例產婦中發生產后出血的有101例,約占4.04%。
2.1 產后出血原因的分析
在101例產后出血患者中,因胎盤粘連造成的產后出血患者有51例,約占50.49%;由于宮縮無力導致的產后出血有36例,約占35.64%;因軟產道損傷引起的產后出血患者有6例,約占5.95%;因其他原因導致的共有8例,約占7.92%;但在101例產后出血的孕婦中無一人死亡。
2.2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結果見表1,
3 討論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在臨床上主要引起產后出血疾病發生的原因為產后宮縮無力、軟產道損傷及胎盤粘連因素三種;產婦的年齡、懷孕次數、生產次數、生產方式、嬰兒重量及妊娠期間有無并發癥的發生等都是與產后出血相關的威脅性因素;懷孕和生產的次數越多對于子宮收縮能力的影響越大,產后出血發生的可能性就越高,多胎妊娠的產后出血率要遠遠大于單胎妊娠,在妊娠期間若有并發癥的出現,隨著疾病的嚴重程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會逐漸增加,剖宮產的生產方式和體重較大的嬰兒對產后出血率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正性促進意義,當然除上述因素以外,孕周不足、產婦的情緒變化等等有太多因素可以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下列有效的解決措施:(1)定期進行知識宣傳教育,講述自然生產的優勢和好處,講解產前檢查的重要性,講述產后出血的危害性和疾病相關知識,加強產婦的重視程度,提高產婦的認知水平,積極治療產前檢查發現的疾病[2];(2)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初次妊娠的產婦更加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必要時需采取一定的心理輔助手段;(3)給予產婦正確科學的飲食運動指導,在保證產婦營養和能量支持的情況下,增強產婦的免疫力和體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產婦產后宮縮乏力的情況;(4)糾正產婦日常生活中生活不良習慣,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盡可能避免客觀因素的影響。同時醫護人員應該努力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操作水平,增加主觀能動性,盡可能縮短生產時間[3-4]。
綜上所述,產婦產后出血疾病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只有充分了解這些因素才能制定更為科學護理的治療預防措施,只有充分掌握產婦的臨床資料和基本情況,并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好有效的防護方案才能顯著降低產后出血的幾率,保障產婦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嬰兒的健康成長[5]。
參考文獻
[1]徐楊,陳延亭,趙志燕等.產后出血原因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1):3981-3983.
[2]陳蓓.產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44):51-51.
[3]董碧勤.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討[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83-283.
[4]黃倩.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4):61-62.
[5]周雙萍.婦產科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農村衛生,2013,(z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