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能力平等的背后是什么?

2017-04-20 15:48:42李楠秦慧
江漢論壇 2017年4期

李楠++秦慧

摘要:努斯鮑姆依據每個人應過上人類尊嚴所要求的生活,列出十項核心的人類能力目錄。核心能力目錄包括能力主體的身與心、感性與理性、個體活動與類活動以及個體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各項能力。核心的人類能力是作為有尊嚴的人的底線能力,是每一個個體皆應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個正義社會應該予以保護的能力。能力平等反映努斯鮑姆對人性、人的情感、物種權益及全球正義等的關照,而這些都是社會最緊迫的問題。努斯鮑姆的能力平等理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但同時,它所具有的直覺主義色彩亦給它帶來理論與實踐的挑戰(zhàn)。

關鍵詞:努斯鮑姆;能力平等;人性尊嚴;物種的權益;五大發(fā)展理念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研究”(13&zp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經濟新常態(tài)下維護公平正義路徑研究”(2015118010201)

中圖分類號:B7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04-0083-05

與正義相比,平等似乎是一個概念上更具模糊性、實踐上更令人棘手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平等具有很強的可欲性,另一方面又因為平等具有很難的可行性。在可欲性方面,人們不得不將另一個在實踐中接觸更多、感受更深的概念——不平等——放置于討論該問題的桌面。在可行性方面,即便實現(xiàn)平等困難重重,但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對平等的執(zhí)著,“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仍舊響徹當今世界的各個角落。當代關于平等問題的關注與爭議主要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對此問題的回答聚焦在福利平等、資源平等和能力平等。福利平等與資源平等均有各自的缺陷,能力平等正是在試圖解決這兩者缺陷的基礎上提出的,阿瑪?shù)賮啞ど摹翱尚心芰ζ降取本褪谴舜怼4送猓斏づ辊U姆從“人民(與每一個人)實際上可以做些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的問題出發(fā),建立了一種不同于阿瑪?shù)賮啞ど哪芰ζ降壤碚摗?/p>

一、平等的選擇——能力平等

瑪莎·努斯鮑姆的思想賦予她多重身份:古典哲學家、自由主義者與道德世界主義者。她對“什么的平等”的選擇也正體現(xiàn)這三重身份——能力平等正是以“人是目的”、人的實質自由以及全球正義為重心。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與努斯鮑姆平等思想相關的三個人,即康德、羅爾斯和阿瑪?shù)賮啞どE辊U姆、羅爾斯和森的平等理論都最終指向康德的“人是目的”,有趣的是努斯鮑姆的平等理論與羅爾斯、森的平等理論的關系。努斯鮑姆與森都倡導能力平等,但努斯鮑姆的能力平等理論又不同于森的;羅爾斯的平等理論是努斯鮑姆所批判的,或者說她致力于擴展羅爾斯平等理論中沒有解決的“新的棘手的問題”。

努斯鮑姆贊同森與福利論者、資源論者進行辯論而得出的能力提供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比較基準,即“能力理論的一種相關用途,就是為平等問題提供了一種有關比較空間的新敘述”① 的觀點。但她同時指出森所指向的所有能力均是自由的有價值的分區(qū)。自由是森所強調的一種普遍而全能的“社會利益”,而能力——在森看來——只不過是自由的實例而已。努斯鮑姆指出自己的能力理論不同于此:“它致力于發(fā)現(xiàn)自由的內容,以十種核心能力的目錄作為根本政治權益和憲法理念的基礎。”②

羅爾斯將平等的主體限于理性的主體,并置于“無知之幕”之下參與正義制度的設計。理性的主體導致作為公平的正義可能無法解決以下四個問題:如何將平等的公民權利延伸到不健全和殘障者?如何將正義與有尊嚴的生活條件延伸至世界每一個公民?人類對非人類動物負有怎樣的義務?人類應為后代留下什么?第四個問題羅爾斯通過“代際正義”有所回答,努斯鮑姆主要針對羅爾斯面對的前三個問題引發(fā)的挑戰(zhàn)構建自己獨特的能力進路——以核心能力目錄鋪開平等的能力之路。

努斯鮑姆始終在強調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在她看來,能力就是對“一個人可以做些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這個問題關涉人的三方面的能力,即基本能力、內在能力與混合能力。基本能力是個人固有的內在潛能,它讓后期的發(fā)展和訓練成為可能。內在能力是一系列的個人狀態(tài),即一個人的特質(品性特點、智商情商、身體健全與健康狀況、內在學識、感知和運動的技巧等)。內在能力不同于天賦素養(yǎng),其發(fā)展與政治環(huán)境、社會、經濟和家庭息息相關。混合能力就是指森的“實質自由”。實質自由就是“享受人們有理由珍視的那種生活的可行能力。具體包括免受困苦——諸如饑餓、營養(yǎng)不良、可避免疾病、過早死亡之類——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夠識字算數(shù)、享受政治參與等等的自由”③。一個人能夠做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就是要實現(xiàn)能力的運作。一個好的社會(即正義社會)賦予公民以充分的能力并將能力轉化為運作。那么這里的“充分的能力”是不是指代上述的基本能力、內在能力與混合能力等所有的能力呢?這顯然過分理想不切實際。能力本身就是一個龐雜的系統(tǒng),必須選擇出人類關注的那些能力——關系人性尊嚴的底線能力。如何選擇人類要關注的那些能力?森對能力概念的運用只限于形成比較的框架,并未作系統(tǒng)性的回答,而努斯鮑姆給出了她的作答——一份含有十種核心的人類能力目錄,即:1、生命。2、身體健康。3、身體完整。4、感覺、想象和思考。5、情感。6、實踐理性。7、依存。A、能與他人生活、交往;能為他人著想。B、具有自尊和不被羞辱的社會基礎;能夠被當作與其他人具有平等價值的、有尊嚴的個體來對待。8、其他物種。9、玩耍。10、對自身環(huán)境的控制。A、政治的。B、物質的④。

這十種人類核心能力,是“真正的人的活動”的能力,能力的主體是在生命、健康、情感、思維基礎上能夠運用實踐理性從事自由勞動的社會人。核心人類能力以結果為導向,詢問其是否與一種遵循人類(以及努斯鮑姆強調的非人類動物)尊嚴的生活相容。“顯然對正義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質量,如果程序不能給我們一個與我們關于尊嚴和公平的直覺相一致的結果,那么,無論程序多么優(yōu)雅,我們最終都將拒絕任何程序。”⑤ 也就是說,核心的人類能力將人的內在尺度與外在尺度相統(tǒng)一——在一定的社會基礎之上,一個人(能力的主體)能夠做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這個推動能力運作的社會基礎,即一個正義的社會——被賦予平等價值與人性尊嚴意義——在某一恰當?shù)拈T檻層次,對其所有公民保證這些能力。

努斯鮑姆關于平等作了一個雙重選擇:對“什么的平等”的選擇——能力平等;對哪些能力平等的選擇——十種核心人類能力。努斯鮑姆提過柏拉圖的美諾悖論:如果你對所要尋找的東西一無所知,那么你注定無法找到它。這個提及也正提醒我們要對努斯鮑姆能力平等有所“知”——雙重選擇的標準是什么,能力平等的意蘊何在?

二、選擇的標準——能力平等的背后是什么?

社會的基本原則由誰制定、為誰制定?這本身就是一個關乎正義與平等的問題。努斯鮑姆認為,傳統(tǒng)理論家對這個問題的試圖性解答,并沒有完全關照正義與平等。一方面,傳統(tǒng)沒有解決三個最緊迫的正義問題;另一方面,在“由誰制定”與“為誰制定”之間,存在平等缺失的問題。三個最緊迫的正義問題都面臨平等缺失的挑戰(zhàn),對此,努斯鮑姆一一予以回應。

1. 人:平等的人性

傳統(tǒng)理論家都預設締約者(以互惠為原則)之間體力與智力的大致平等。努斯鮑姆認為,所謂的“大致平等”,忽略了具有嚴重身體缺陷與認知障礙的人士,他們未被視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而當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不可避免時,這一問題總體上變得更為嚴峻。“遭受不可避免的命運的打擊已是足夠糟糕,而因為他人并不給予自己的生活以其真正的價值而遭罪,則更為惡劣。”⑥ 締約者并沒有將殘障人士的人權涵蓋在契約內,即便這種忽略經過推遲處理(如羅爾斯通過基本原則被設計出來之后的立法階段來處理這個問題),人權與人性尊嚴的平等也已經被破壞。

人權與人性尊嚴關涉人的本質。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闡述是從人的現(xiàn)實性、人的類特性與人的需要三個方面概括的,即“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⑦;“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⑧;人的需要即是他們的本性。努斯鮑姆對人的本質的認知蘊涵在她的人性尊嚴平等的理論之中,與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有內在的契合之處。她認為,人性尊嚴并不是一種硬如巖石的物體,而毋寧是一株“纖弱的幼苗”,人皆具有動物性、脆弱性與必死性,人性尊嚴的平等既體現(xiàn)在人的動物性與必死性上,也體現(xiàn)于人的脆弱性中。因此,每一個人都應得到平等的尊重和關注,應以“每一個人作為目的”為原則,其目標是為每一個人培育能力與運作能力,而不是將有些人作為手段以促進其他人或全體人的能力。對此,努斯鮑姆批判了功利主義的方法低估了自由的價值,資源(收入和財富)平等的方法不能準確反映民眾實際上可以做些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而“就我們進入目的領域而言,我們進入越深,我們越有尊嚴并且越是無價的”⑨。能力平等的方法具有對人的社會尊重、包容與反侮辱的關注,即人性尊嚴平等意蘊。它(能力平等的方法)將對兒童、老人、精神和生理殘障的人的關懷,以及以保護他們尊嚴的方式滿足這些被關懷者的需要,視作任何社會都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因為在大多數(shù)社會,這種關懷的忽略是造成巨大不正義的源泉。它要求,任何一個正義社會需要從開始(即在設計基本制度結構時),尤其是在它的首要善理論中,思考這個問題。“能力理論提醒我們,人們擁有正當和緊要的權利主張,要求得到某些類型的對待,無論其周圍世界在此問題上做了些什么。即便是在追求最大的總體或平均GDP,或者最大的總體或平均效用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可侵犯這些主張。”⑩

可以看出,努斯鮑姆對殘障者的平等關懷,即在Being(生存)與Doing(活動)兩個方面,具有同他人同等重要的人權與人性尊嚴——Being:他們是不可被忽略的社會成員;Doing:他們自由地選擇可以做些什么,又能夠成為什么的需要與能力。對殘障者而言,真正的平等不僅僅意味著能進入建筑物和有代步工具。它要求在更大的社會結構中確保他們不再被忽略,而是權利的擁有者。“平等終止了我們總是留意個體之‘缺陷的傾向,而把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不能容納差異性的社會機制和經濟機制的不足。”11 為每一個人培育能力與運作能力是一種為消除殘障人士“不能為之承擔責任的好處或不利方面的不平等”12 而做的努力。

2. 人類:物種的權益與世界正義

我們的世界一般就是指人類世界,這樣的指稱常常過分強調人類的主體性以至于忽略世界的其他積極的生命體。這一忽略造成一種不對稱,即人類主宰,動物無權;人類權益理所當然,其他物種無權益可言。即便隨著人類的進化,對動物的關注度愈來愈高,也只停留于如羅爾斯般的“關愛”——我們對動物存在倫理義務,但沒有政治義務。然而,努斯鮑姆將這種停留向前邁了一步:在這個世界,生命形式的是多元的,很多不同的非人類動物在努力過自己的生活,與人類一樣,他們本身可能具有尊嚴,都有權獲得充足的機會來過一種繁榮的生活。因而,努斯鮑姆認為,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正義的對象,都應該得到被法律和制度尊重和支持的尊嚴。尊嚴的觀念來自平等觀念,她強調的平等觀念即能力的平等。通過運用能力清單(十種核心能力)來引導那些與動物相關的法律和制度。這些關系動物的法律和制度或政治原則,用來協(xié)調人與動物的關系,使具有感知能力的那些動物都有機會過一種繁榮的生活,這種生活能夠與該物種所具有的尊嚴相稱。能力進路“涉及對動物的直接的正義責任;它并沒有使這些責任衍生于或后于我們對人類同胞所具有的那些義務。它將動物當作對象和主體,而不僅僅是同情的對象。與功利主義不同,它尊重每一個獨立的生物,拒絕將不同生命和不同種類生命的善相加。沒有一種生物被當作實現(xiàn)其他生物或社會整體之目的的手段。能力進路還拒絕將每一個生命或每一種生命的多種構成成分相加”13。

能力進路在非人類物種領域的運用涵蓋諸多問題,其中很多問題都不能由哪個國家單獨解決,只能訴諸國際合作。這也是能力進路的目標——為人類而形成,關注整個世界,尋求全球正義。

這個世界充斥著道德上令人擔憂的不平等,貧富國家之間的差距正日漸拉大。在一國以內,不平等的解決可通過國家的政治結構、制度設計和義務的分配等辦法。然而,當不平等的外延擴至全球,解決不平等便變得棘手和尷尬——問題一直存在,解決方案始終不盡人意。譬如,根據陽光丈量國家的邊界來設立一個世界政府,然而一個世界政府很可能會過分地抹平國家間的差異,正當?shù)亩嘣院芸赡苁幦粺o存。

全球正義問題依然關涉努斯鮑姆的質問,即社會的基本原則由誰制定、為誰制定?努斯鮑姆認為,較貧困國家的處境和殘障者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根據互利在“大致平等”的基礎上制定跨國界的社會契約(如世界政府),對較貧困國家實行“推遲關愛”。“對國家和個體而言,這種策略同樣令人反感:它們(或者它們的公民)擁有平等的人類尊嚴,假如它們有特殊問題,那么一開始就需要在設計全球正義的整個體系方面解決那些問題,而不是事后才去考慮或把它們當作慈善問題來解決。”14 全球正義亦需訴諸能力進路——關照每個國家的尊嚴,讓所有的國家都能實現(xiàn)人性尊嚴所要求的生活;同時,“當一個國家就各種具體能力確定其相應底線時,歷史和文化的差異有著一種正當?shù)牡匚唬谝粋€多國世界內,這種正當?shù)亩嘣钥梢缘玫骄S持”15。

維持多元國家的歷史文化,讓所有的國家都能實現(xiàn)人性尊嚴所要求的生活,這是全球人類的權利。權利與義務同在,為充分享有這些權利,全球人類亦負有共同的義務。有尊嚴的生活,還應包括全人類共享的干凈的水、潔凈的空氣以及更高的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將教育和壽命計算在內,由此產生的國家排序不同于單純由人均GDP所產生的排序。)在這些問題上,“所有的國家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這是指所有國家都存在著人類發(fā)展的問題,都包含著追求充裕的生活品質和最低限度正義的斗爭。所有的國家當前都未能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即確保每一個人的尊嚴與機會”16。

3. 詩:對平等的感性張望

努斯鮑姆對“大致平等”的理性主體(契約制定者)的批評,一方面表明實現(xiàn)正義、平等僅靠理性存在漏洞,這為能力平等提供了人性的與世界的依據;另一方面也表明努斯鮑姆對較弱者(個人與國家)的情感關懷,或者說這種情感關懷引起她對正義、平等問題的再思考——試圖以能力進路解決傳統(tǒng)正義與平等存在的挑戰(zhàn),即能力平等的背后蘊含著對人的感性的關注。

在走向能力進路之前,努斯鮑姆以詩性正義強調人的感性力量,詩性正義通過文學想象與情感來實現(xiàn)。首先,文學想象基于現(xiàn)實中的經濟、政治與法律,具有創(chuàng)造性與真實性的能力,有助于公共推理與批判性反思的孕育,是對片面化理性主體的補充,使人成為感性在場的理性主體。文學想象,“有了它,理性就將為一種看待事物的寬容的觀點所指引,理性就是有益的;離開了它,理性就是冰涼和無情的”17。努斯鮑姆認為,文學想象是一種倫理立場的必須要素,其中包含了一種強大的社會公正與平等的觀念,為社會平等與公正提供了驅動力。其次,情感是形成人的正義感的重要前提,所有的社會都充滿了情感,人的情感的外在擴散就是一個社會的感性外現(xiàn):人的情感具有道德和政治兩個方面的作用,與社會道德觀、社會凝聚力、穩(wěn)定性息息相關。然而,情感并非總是自動趨向正義與平等,因而,一方面,個人要正確判斷情感對現(xiàn)實的反映是否真實和存在意義,即個人要具備情感理性;另一方面,社會亦需要發(fā)揮價值引導作用,“一個正義社會的穩(wěn)定,取決于它反復給人們灌輸正確觀點和情感的能力,后者會支持對現(xiàn)有善物的分配制度進行廣泛的變革”18。

詩性正義之后,努斯鮑姆對人的感性有了進一步強調,她將“感覺、想象和思考”與“情感”作為兩種能力直接列入核心能力目錄,使其成為所有人都具備的底線能力。她認為,“想象”、“情感”是人皆應具備的平等的能力,其具有雙重意蘊——“想象”、“情感”既是人的需要本性,又是實現(xiàn)人的需要本性的能力。這種能力推向一種非個人立場——在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極為不平等的世界上,對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們而言,非個人立場的首要意義就是,它把他們個人的悲慘處境與一種他們在世人眼中其實無關緊要的感知混合在一起19——它是對充分人性的肯定,也是對充分承認我們自己生活之價值的基礎的肯定。

當然,對平等的感性張望離不開理性的建構,即平等的實現(xiàn)既需要感性關懷(發(fā)揮想象的力量;對現(xiàn)世具有情感理性),亦需要制定正義的制度(同時需要感性與理性)。努斯鮑姆在關注感性的思考中給予我們一個走向正義、平等的更為豐富的理論形態(tài)。她的思考亦給我們一個告誡——社會應妥善對待個體感性能力的力量,個體感性的能力在人類初入世事時,處于一種初生的或未發(fā)展的形態(tài),因此需要來自環(huán)境的支持,唯有如此,這些能力才能以一種人性尊嚴所要求的方式成熟起來。

三、能力平等理論的特點與現(xiàn)實啟示

1. 能力平等理論的特點

(1)核心的人類能力具有普遍性、多元性與開放性。首先,核心能力清單是以抽象與普遍的方式被列出來的,所討論的能力是每個個體都應具有的,是一個正義社會應努力幫助其人民實現(xiàn)的底線能力,其在公民平等與人類平等的范疇內都具有普遍性。其次,核心的人類能力包含多元性,十項豐富的能力清單,包括能力主體的身與心、感性與理性、個體活動與類活動以及個體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各項能力,蘊涵以主體自由為形式的平等、以主體情感(博愛)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平等,以及以主體實踐理性形式展現(xiàn)的平等。核心的人類能力推及世界正義,尊重世界的差異性,保護多元主義——尊重不同的國家與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依據特定的環(huán)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推進能力進路;尊重不同物種的尊嚴與權益,嘗試將能力進路用于非人類動物身上。再者,“我們不能將能力視為相互孤立的原子,而是一組彼此互動和滲透的機會”20,核心的人類能力是一種靈活且多功能的理論框架,可被用于不同的領域之中。而且,這一核心的人類能力目錄也并不是最終的,如努斯鮑姆所言,核心能力清單是開放的、不斷完善的和不斷思考的,如果經驗表明,該目錄缺少了某一人性尊嚴所要求的生活的必要元素,那么能力目錄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被挑戰(zhàn)并加以修正。

(2)能力平等具有直覺性。努斯鮑姆通過強調每個公民應過上具有人性尊嚴的生活來確定并論證十項核心的人類能力。然而人類尊嚴是核心的直覺理念,對此直覺理念的依賴使得能力進路比程序進路更具直覺主義。在道德判斷與關于人類尊嚴的成熟的判斷中,個體自身的直覺具有不確定性,個體之間的直覺亦具有不一致性,這些不確定性與不一致性為能力進路帶來發(fā)散性與不穩(wěn)定性。另外,十項核心的人類能力何以準確界定?特別是人的情感、感覺這一類能力,每個人所思所感皆不同,如何確保每個人擁有這些能力?能力平等的直覺色彩也為其在現(xiàn)實中的實踐帶來巨大挑戰(zhàn)。

(3)能力平等面臨實踐的挑戰(zhàn)。“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中,它充斥著精神上令人不齒的經濟與社會不平等,它邁向承認寬容、個人自由與人類發(fā)展的共同標準的進展一直緩慢和不穩(wěn)定得令人沮喪。”21 努斯鮑姆推動了這一進展,她的能力平等理論吸引了世人眼球,但同時,能力平等理論也面臨著如下挑戰(zhàn),第一,一種理想的理論即便富有吸引力,但個體沒有被驅動去依照它來生活。第二,個體向往這種理想,但通過任何可行的社會與精神發(fā)展過程也沒法過這種生活。第一個挑戰(zhàn)質疑的是,能力平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確保每個個體都接受?一開始就處于底線能力之上的那部分人,他們之間不平等是否就可被忽略?第二個挑戰(zhàn)質疑的是,即便不存在第一個挑戰(zhàn),十項核心能力目錄涉及復雜的社會經濟、政治、法律、文化與生態(tài)等制度,能力平等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同的國家,特別是較貧窮國家)何以實踐?即便通過社會安排能夠實踐,又如何確保每個人過上依于直覺的“具有人性尊嚴的生活”?

努斯鮑姆認為,保護人類能力的責任要靠國家、全球組織和個人共同承擔,全世界都有義務保證全體國民能力的安全。雖然她的呼吁并沒有消除能力平等理論面臨的挑戰(zhàn),但我們正處于一個即將結束的不平等世界和一個正在開始的平等世界之間,“人們應當把政治理論設想為一種發(fā)現(xiàn)的事業(yè)——即對人類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這些可能性之變?yōu)楝F(xiàn)實則得到這種發(fā)現(xiàn)本身的鼓勵和幫助”22。

2. 能力平等理論的現(xiàn)實啟示

努斯鮑姆的能力平等理論就是站在廣闊的全球視角,對人類尊嚴與平等的可能性的發(fā)現(xiàn)。當我們習慣于將平等視為諸如資源、福利等可視化的平等分配時,能力平等的出現(xiàn)敞開了我們思考的新視角:一是思考能力平等本身,二是反思資源、福利平等。努斯鮑姆認為,一種理論應能回應社會現(xiàn)實中最為緊迫的問題——殘障者問題、全球正義問題與非人類動物的權益問題,它對思考全球性問題(不平等、社會排斥、貧困等、環(huán)境破環(huán)等)具有重要的價值。這種思考也正告訴我們,在追求人類平等的征途上,我們尚不能停止追尋的步伐,“我們的世界需要更多的批判性思考,需要更多常懷敬畏之心的論證”23。努斯鮑姆懷有的“敬畏之心”正是對人本身的敬畏,她思考的視角是從人出發(fā),以人為本——既是個體,也是人類。從個體角度看,尊重每個個體的人性尊嚴,發(fā)揮個體的情感理性,強調公民平等,使一切人盡可能地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感性在場的理性主體。從人類視角看,她將世界公民與物種的權益納入平等思考的范圍,使公民平等走向人類的平等,“發(fā)展的真正目標是人類的發(fā)展”。24

對當下中國來說,研究能力平等理論對以新發(fā)展理念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亦具有啟示意義。處于新發(fā)展理念核心地位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依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是人的能力的外現(xiàn)。協(xié)調發(fā)展著力解決發(fā)展中存在的不平等、不協(xié)調問題(包括城鄉(xiāng)、區(qū)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及國內外),能力平等表現(xiàn)為一種可能性的平衡器。能力平等理論是綠色發(fā)展的另一種證明,它指出人的有尊嚴的生活應具“充裕的生活品質”(包括優(yōu)良的空氣、潔凈的水等);強調其他物種的權益,人與非人類動物應和諧共處。能力平等從兩方面啟示開放發(fā)展——宏觀上,國家之間求同存異,共謀發(fā)展;微觀下,不應輕視國家間的不平等,因為它有可能“被轉化成個體之間基本生活機遇的不平等”25。能力平等以人為本,關照貧困者、殘障者和女性等群體,對實現(xiàn)共享發(fā)展意義巨大。努斯鮑姆對殘障者的正義關懷,對于政府重新設計公共場所、建立容納差異性的社會機制和經濟機制,具有啟示作用。而在關于貧困者與女性群體的問題上,努斯鮑姆認為教育對這兩者都意義重大。因為,如果一個社會使得父母在面臨食物和給其孩子提供教育之間的沖突時選擇前者,那么這個社會并沒有被很好地設計。她認為,即便在非常窮困的地區(qū),教育也必不可少。因為文盲是一種持久的無能力26,在解決劣勢和不平等的問題時,教育是最重要的“孵化性運作”27。即便只具備基本教育,也能大大增加人的工作選擇、政治參與機會,以及在地方、國家乃至全球范圍內與人溝通的能力28。另外,對女性教育(特別是在傳統(tǒng)上不鼓勵婦女受教育的文化社會中)需投入更多的資源,應承認女性在家里所做的事情是工作,應予以此類工作社會尊嚴與認同。這些觀點對思考我國的教育、社會保障與福利制度及當下為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都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四、結語

能力平等理論本身即是人類發(fā)展與探尋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進展。這種進展使得我們相信:“平等的信條可以實現(xiàn),并且一定會實現(xiàn)。然而它只有在我們的心靈和我們的智慧取得進步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這一平等信條是由我們的先輩傳給我們的一筆不完善的遺產,現(xiàn)在該由我們把它傳下去,而且要比我們接受它時更加光彩奪目,揭示得更加深刻。……因為現(xiàn)在的一切,反映在它的連貫性表現(xiàn)中,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萊布尼茨說得好:產生于過去的現(xiàn)在,孕育著偉大的未來。”29

注釋:

①②⑩15162023242628 [美]瑪莎·C·努斯鮑姆:《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田雷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49、50、48、84、12、69、129、128、107、106頁。

③[印]阿瑪?shù)賮啞ど骸兑宰杂煽创l(fā)展》,任賾、于真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頁。

④⑤⑨1113141825 [美]瑪莎·C·努斯鮑姆:《正義的前沿》,陳文娟、謝惠媛、朱慧玲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53—54、58、91、138、247、175、291、188頁。

⑥12192122 [美]托馬斯·內格爾:《平等與偏倚性》,譚安奎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21、78、21、5、6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頁。

17 [美]瑪莎·C·努斯鮑姆:《詩性正義》,丁曉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頁。

27 孵化性運作:指一種能力有可能促進其他相關的能力。

29 [法]皮埃爾·勒魯:《論平等》,王允道譯,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5頁。

作者簡介:李楠,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武漢,430072;秦慧,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責任編輯 胡 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精品91在线|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青草热|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久久综合色88|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中文字幕va|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亚洲a级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精品30p| 超碰免费91| 午夜a级毛片|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欧美性色综合网|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色老头综合网| 嫩草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色哟哟国产精品|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AV毛片|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va|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99久久99视频| 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