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亞·卡德爾
摘 要:中職院校教育重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育適合就業崗位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從而提升其就業競爭力。由此觀之,中職院校教學應該著眼于專業特色,從教材選取、教學內容安排、考核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建構具有專業特色的中職院校教育體系。具體到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際上,其教學內容與考核目標都應該結合專業特色,避免護理學微生物學與生物專業微生物教學綱要混淆,突出免疫學的專業特點,建構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關鍵詞:護理專業 特色 微生物 免疫學
中圖分類號:R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187-02
《微生物與免疫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其內容具有涵蓋面廣、交叉點多、應用性強、技術性高等特點。然而中職院校教育具有專業性、技術性人才培養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重點突出專業特點,從而培養學生專業化素養。《微生物與免疫學》在護理專業教學中,主要應該涉及的內容是抗生素性質及有關用量、酶制劑等方面。該學科知識在護理方面的應用主要又在于人體免疫、微生物藥劑使用等方面。鑒于此,基于護理專業特點下的《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內容及實踐練習都應該圍繞護理專業教學綱要,著眼學生主體,充分審視學生認知特點、個體差異等要素,采取適當策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最終增強其專業技能。
1 構建專業特色的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教學模式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以繁雜的理論知識支撐實驗教學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具有專業性、實踐性、探究性特點。護理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對微生物與免疫學內容的講解應該契合專業特點,從而建構其合理的教學體系,應該從教材選擇、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模式探索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加強學科與專業內在聯系,提高教學實效性。
1.1 結合專業,選擇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學科課程的基礎,是教學的依據,是學習的參照資料。現目前,我國現存的教材種類繁雜,不同教材的內容不盡相同、側重點有所迥異、質量也良莠不齊,加之不同專業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也大相徑庭,因此在教材選擇上就應該格外謹慎。不僅需要從教材質量角度進行考量,同時也應該契合專業特點以及院校特點等綜合考慮。具體到護理專業對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材的選擇問題上,我們應該遵循上述原則,首先從教材質量考察入手,進而結合護理專業教學要求選擇內容適當的教材。譬如針對護理制藥的專業特點,選擇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材,就應該重點選擇含有人體免疫及病毒感染、抗生素藥物使用等內容的教材。通過研究調研發展,沈關心主編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醫學類專業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屬國內藥學專業使用較為廣泛的權威教材之一。此教材內容較為的豐富多元,且能夠貼合護理專業教學需求,是開展護理類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活動值得參考選擇的教材版本之一。
1.2 深挖教材價值,重組教學內容
為增強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效率,就應該結合專業教學特點合理分配教學內容的優先級,即對教學基礎、重點、難點投入合理的時間,以此重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時間分配。因為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內容學科交叉特性較強,生物學及生命科學與護理類專業在此部分內容上有所重疊,但各個專業對教學內容需求的側重點又有所差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結合專業特點重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譬如,護理類專業對微生物學的基本教學要求是掌握一般性微生物病菌的結構與特點、生長繁殖、變異、消毒滅菌等內容,重點突出的內容應該是微生物制藥的應用,例如新型疫苗的研制與使用、微生物與藥物變質、微生物制抗生素的基本使用方法。而護理專業對免疫學教學內容的要求則側重于理論知識中的人體新陳代謝、免疫功能、人體機能等內容,該部分內容主要是支撐免疫學向臨床醫學方向發展的重要依據,因此對該部分內容的講解也應該結合專業特色有的放矢地講解。總而言之,護理專業特點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應該結合專業特點重組教學內容,以此契合護理專業教學要求。
1.3 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充分融合
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廣受新時代教育學者的詬病,稱其落后陳舊,但是換角度而言,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模式盛行背景下,傳統教學反而具有一定的新穎。不僅如此,傳統教育模式在互動性與解析性上較之多媒體教學具有優越性。但是立足護理專業的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際要求,其抽象性較強,教學之中既需要多媒體教學提供直觀化的參考點,同時也需要配合傳統教學進行深入的交流互動,從而深化教學效果。因此在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為有效增強教學實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就應該積極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教學實際中為有效將二者進行充分融合,教師應該做到隨講隨畫,即講解過程需要結合剖析圖進行,剖析圖的供給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然而對于部分教師臨時添加的延伸內容也應該手書剖析圖以此增強教學實效。
譬如講解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內容時,為有效讓學生充分認知其結構特點,教學之中就應該積極展示有關剖析圖,以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2 深入改革,建構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實踐也是推動理論創新的源動力,實驗是驗證教學理論訛謬的直觀化措施。因此在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為著實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逐漸提升其專業能力。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價值,并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在親自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護理類專業的實驗應該是綠色化、多元化、探究化的實驗。為突出專業特點,在微生物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模式建構上還因該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2.1 樹立綠色實驗思想
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實施綠色實驗教學的先決條件是樹立科學意識,即教學應該向學生灌輸節約實驗材料、減少廢氣排放、合理處理實驗廢液等科學理念。應做好實驗前強調、實驗之際提醒敦促、實驗后總結糾正等事項,即在實驗之前宣傳微生物實驗污染對環境的危害,例如進行抗生素實驗過程中,如果不合理處理實驗廢液將對引發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超級細菌”,因此在實驗前就應該做好宣傳,以此矯治學生實驗錯誤意識;實驗之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樹立綠色實驗理念,并巡視實踐效果;實驗后,教師總結實驗情況,矯正學生錯誤做法,表揚優秀行為,做到獎懲有度。
2.2 改革評價標準,強化實驗教學權重
護理專業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中,為培養應用型、技術性、探究型、創新型人才,就應該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首先從考試形式上講,應該采取多元化考核,如課程設計、實踐操作、筆試、口試等抑或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兩種或多種考核方式。此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是深化考核形式改革的必要措施,其需要涵蓋考試結果、到課情況、課堂表現、日常練習效果等多個維度的內容。為著實有效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還需要加強實驗教學權重增加實驗課程。譬如結合護理專業特點開設:口服藥品的微生物檢查、藥敏試驗與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消毒滅菌、微生物計數法(平板菌落計數法)、免疫學實驗等,并加強考核力度。
3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護理專業教學特點,微生物與免疫學教學應該從教材選定、教學內容重組、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方面入手,契合專業特點,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此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吳杰連,吳照義.適應藥學職業模式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寧夏農林科技,2013(1):63-64.
[2] 梅建鳳,楊勝利,陳建澍.結合專業特色,提高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質量[J].基礎護理教育,2011(11):13-15.
[3] 楊璇,臧文巧.藥學專業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