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東
摘 要:民辦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結構變化和其自身發展的需要,民辦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轉型過程中面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教育經費等多方面困境,如何順利成功的轉型,實現專業特色鮮明,產業需求對路的高級技術人才,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關鍵詞:民辦本科 應用技術型 轉型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191-02
民辦高校在我國教育模式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過程中應運而生,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的畢業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轉型,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供需不對接日益顯現。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應用技術型大學是以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為辦學定位的地方本科和專科院校。會議要求要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務實氛圍,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做到學以致用,民辦本科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1 民辦本科院校因何轉型
1.1 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自2000年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依賴于人才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人才對于社會能否健康良好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才水平的高級與普通取決于教育的合理培育。目前我國許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辦學定位不明確,專業特色不突出,課程結構設置不科學,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同步,以致畢業學生出現就業困難,即:學生找不到適合的用人企業,企業找不到合適的畢業生這樣的窘境。這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協調,與我國現代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所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銜接不順暢,社會對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增長比例必將大幅度超過普通勞動者總量增長[1],民辦本科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是必然趨勢。
1.2 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民辦本科高校的轉型需要高校本身的不斷努力和完善,也需要社會各方力量齊力參與,更離不開國家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為加快我國現代化教育,國務院先后于2010年5月5日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于2014年5月2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于2014年6月16日頒布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這些教育政策為本科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重點擴大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民辦本科院校轉變為應用技術型大學做出了積極的政策性引導。
1.3 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自1998年開始的一段時間以來,對于民辦高校沒有明確的定性,一直處在“民辦非企業”和“屬于公益性事業”之間徘徊,一些對教育有利的相關措施或相應的資金支持往往不能落到民辦高校的頭上。民辦高校既要得益于教育又要回饋教育、回饋社會,尤其是在資金上不能得到相應的支持,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成本比重就會大大提高,這對民辦高校的長期戰略目標的發展和規劃十分不利。多數民辦高校把學費收入作為主要資金來源,同時輔以銀行貸款,說明資金來源渠道有限[2]。鑒于此,民辦高校就必須做好學生畢業就業的“出口”,只有守好“出口”,學生錄取的“入口”才能有保證,“入口”有保證了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才能有保障。要做好“出口”工作就要培養社會急需的、適應性強、基礎扎實、技能過硬、來之能用、用之能勝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2 民辦本科院校的轉型措施
2.1 高等教育的經費支持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項公益性事業,而整個社會都是它的受益者。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允許“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實行自主定價”,即民辦高校可以自主定價,這對民辦高校而言是利好消息。民辦高校把學費收入作為主要資金來源是遠遠不夠的,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等教育在資金配備方面比較薄弱,一旦資金出現不足勢必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政府有責任在資金方面給予民辦高校實實在在的財政支持。
2.2 轉變人才培養思路實行校企合作辦學
學生度過大學生活后,最終是要進入企業工作的。專業對口、銜接緊密是高校和企業都希望達到的人才標準,為此民辦高校也在不斷的通過課程設計、到企業實習、實訓等形式來完善人才的培養目標,但往往也還是遭遇“無的放矢”的尷尬境地。李克強總理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依照企業所需的要求,訂制式、有目標的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另外,學生可以更加方便的到企業中實習,提高實踐能力,為今后工作打好基礎,企業也在校企合作辦學中得到相應利益,一舉多得。
2.3 增強應用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角色,是教學過程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在民辦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教師由傳統的講授型向重應用懂實踐的角色轉型是重要環節,民辦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師資隊伍實力的增強:(1)增強專職專任教師向應用型教師轉型的意識;(2)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并設立專項人才基金作保證;(3)聘請在行業中有影響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技術人才進入學校來,共同參與本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等;(4)鼓勵支持自有教師到企業中去掛職,在掛職過程中充實實踐能力;(5)搭建一線技術人才與現有教師組成的教學科研團隊,實現師資隊伍知識共享,互通有無,最終實現師資隊伍的結構轉型。
3 結語
民辦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順應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也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求才難的重要措施,是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要求、推動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動力。但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和重重阻礙,轉型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如何落實和實現民辦本科向應用技術型大學成功轉型,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曉明.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職本科教育發展——以地方應用型本科轉型高職本科為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2
(3):18-23.
[2] 胡衛,董圣足,方建鋒.民辦學校資金來源及債務情況調查[J].教育發展研究,2012(Z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