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
摘 要:伴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國際金融領域風險也勢必會對中國金融安全產生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與沖擊。也正因如此,如何在國際金融風險的侵襲下,確保中國金融安全則儼然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所在。該文筆者即結合相關參考文獻與個人在金融風險上的研究經驗,就國際金融風險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與對策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金融風險 中國金融安全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a)-0234-02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下,我們不難看到國際金融領域所蘊含的金融風險也正以幾何倍數的形式在不斷的增長。尤其是現如今我國對外開發步伐不斷加快,更是使得國際金融領域所蘊含的風險越發深入中國,并成為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重要方法。所以,如何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則尤為重要。以下筆者即結合個人的實踐研究經驗,從金融安全理念入手展開探討,提出國際金融風險對我國金融安全的影響及其防范對策,以期為更好地維護我國金融安全做有益的參考建議。
1 金融安全理念
金融安全是指一個國家對內外金融風險沖擊所具備的地域能力,是面對突發性金融事件而具備的自我修復、自我穩定能力,并且能夠通過一系列的金融風險控制手段將金融危機控制在臨界狀態以下,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國家金融制度、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金融安全具備4個基本特征,分別是:金融機構經營的穩定性、金融運行的有序性、金融運行的有效性、金融運行的可持續性。而正是這4個基本特征構成了一個嚴密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只有這4個基本特征共同具備,才能夠確保一個國家的金融是安全的。
2 國際金融風險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因素
2.1 金融全球化導致我國金融安全的可控性不斷減弱
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沖擊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造成了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出現金融動蕩勢必都會對全世界造成波及。與此同時金融全球化又會大大加快這些金融危機的傳播速度,從而給國家的金融安全造成巨大的沖擊。尤其是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對資本的轉移限制早已被大大放寬,而這無疑大大的增加了對金融賬戶的管理難度。一旦有大量資本長期流入,迅速增長的資源又不能得到有效配制與利用,勢必會刺激金融資產價格的過度上漲,進而促使經濟泡沫化,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脆弱化、甚至崩潰。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發展也給我國金融安全帶來了不安定因素
雖然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發展早已給全球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同時也給全國的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不安全。尤其是縱觀近些年來所發生的國際金融風波,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國際金融風波的發生都與衍生工具投機失敗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正因如此,面對時下,我國金融機構中越來越多的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這一事件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給金融機構的金融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并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帶來了不安定因素。
2.3 國際游資與信心危機是影響我國金融安全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國際游資是指那些并沒有固定的投資領域,投資只是為了追逐高額的短期利潤,而游走于各個市場的短期資本。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國際游資就像是一匹脫了韁繩的野馬,一旦流入資本市場,勢必會對我國正常的、有序的金融秩序造成十分巨大的不利影響,產生金融泡沫問題,進一步加劇金融風險。與此同時,在金融危機的傳播過程中信心危機往往起著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這是因為一旦消費者的信心出現缺失,那么金融資產勢必會在一片拋售聲中被迫迅速貶值。因此,也可以說信心是維系金融資產價格甚至存滅的重要因素。
2.4 國際金融體系是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重大潛在危機
國際金融體系作為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重要潛在外部危機,會給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帶來十分不利的不安定因素。這不僅僅是因為當前國際金融規范仍存在一定的矛盾與問題。而這些矛盾與問題在國際金融市場處于較低發展階段時,雖能夠保證國際金融規范與秩序的正常運轉,但是一旦金融市場走向全球化、一體化,那么原有的國際資本流動規范勢必會出現諸多問題,矛盾也會日益加劇。與此同時,國際貨幣體系與金融全球化矛盾的日益尖銳,這些問題無疑會給我國的金融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潛在外部危機。尤其是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原則仍然是如何維護并且推動國際多邊自由匯兌,嚴重忽視了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防范,并且還缺乏應有的國際協調,更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3 確保我國金融安全,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具體對策
3.1 構建中國金融安全網
眾所周知,我國不少銀行的系統之中都存在大量的呆壞賬,而正是這些呆壞賬的存在大大的提高了金融風險。一旦我國公眾受到國際信息危機的傳染,那么極有可能會誘發擠兌行為。因此,結合我國的基本情況,構建中國金融安全網,以培育公眾信心則尤為重要。首先,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提高金融機構的安全性;其次,建立最后貸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險制度,維護公眾對國內金融機構的信心,避免金融領域的大范圍波動,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最后,建立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機制,關閉資不抵債的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和活力。
3.2 始終保持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可以說現如今保持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僅要從經濟能夠持續發展這個角度進行認識,更要從如何維護金融安全的高度進行認識,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增強自身的風險抵抗實力,勇于與國際投機者相抗衡,這也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最為基本的條件所在。所在,我國應該始終維持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解決經濟缺陷,堅決杜絕泡沫成分。
3.3 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
正是因為政府一旦對金融市場進行行政手段干預就會給金融市場造成長遠的破壞,所以,政府只能采取市場手段去對付國外投機者,而這就需要政府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也只有如此,才能夠進一步維護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才能夠確保金融安全。所以,政府必須結合實際國際,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這也是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所在。因此,在外匯儲備上要站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去執行。
3.4 進一步加強國際協作
現如今各國的金融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且體現出高度的趨通性。因此,為了防范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維護中國的金融安全,“必須加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各國中央銀行的協作,互融資金,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來促進我國金融業穩健運行,保障我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筆者通過對國際金融風險對我國金融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其防范對策展開探討,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對自身金融業放松管制的同時,國際金融領域所蘊含的風險也正悄然而至,并成為沖擊自身金融安全的關鍵因素所在。所以,在金融全球化發展這個國際環境下,更要不斷的維護我國自身的金融安全,從建立中國金融安全網,充足外匯儲備等諸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做好防范并且化解國際風險,從而確保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小斌,李斌.新興市場金融共生危機的早期預警[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79.
[2] 傅小斌.金融危機的最新理論及其評述[J].經濟師,2003(4):117.
[3] 劉東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J].經濟研究參考,2001(22):123-124.
[4] 王玉琴.有關金融創新和金融安全的體會[J].商業文化,2011(1):56.
[5] 秦娟,胡正,周藝.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下的金融安全[J].高校理論戰線,20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