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有科學證明,感到日子有奔頭可以降低患病幾率,延長壽命。我們經常會看見“XX問題解決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這樣的新聞標題,很多老人也會說起“日子變好了,生活有奔頭呀”,但是從心理學解析,到底怎么樣才能讓生活有奔頭呢?
目的感強,生活有奔頭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任唐記華表示,生活有奔頭第一需要有很強的目的感,也就是有追求。人一旦有目標,通常內心就不會空虛、寂寞,他們會為了這一目標去努力且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生活目的感強、覺得生活更有奔頭的人,死亡風險降低20%,且心血管疾病發病幾率也更低。
目標的范圍非常廣泛,可以是做一件事情,或是完成某一任務,學習某項新事物等,如尋找失散的朋友、帶孫子、學跳廣場舞、學下棋。而在老人生活沒有目標時,生活有目的感的老伴或是子女也可以幫助老人增強目的感,如給老人報老年大學;帶著老人出去散步,尋找感興趣的事情;給父母報老年旅行團,多見識見識不同的人文環境;在老人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讓老人幫忙做些簡單的家務活;或是支持老人養寵物。
積極心態,延年益壽
生活有奔頭還需要積極的心態。唐記華表示,對于任何人來講,積極的心態都是生活所必備的,且積極的心態可以讓未來充滿希望。從健康角度看,積極的心態也非常重要。研究員蘭迪·科恩博士表示,消極心理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早亡的風險,而積極的態度可促進生理健康并延年益壽。
心態的積極與消極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遺傳、家庭、環境等。如老人的心態消極,想要改變其實有一定難度,只能由身邊的人去影響他,給予他更多的正能量。正如一則小故事所說,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草帽,二女兒賣雨傘,老太太成天愁眉苦臉,雨天擔心大女兒賣不出遮陽的草帽,而天晴擔心二女兒雨傘賣不出去。老太太的鄰居聽說后勸老太太:“你好神氣呀!一到下雨天,您二女兒的雨傘就賣得特別好;天一晴,您大女兒的店里就顧客盈門了。晴雨皆歡喜,真讓人羨慕呀!”一下子老太太豁然開朗。而我們要做的就像這位鄰居一樣,在老人陷入消極心態時,及時地勸說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