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別響,非常近》描寫了美國一男孩在“9·11”事件中不幸喪失了父親,通過不停的尋找一把他爸爸生前留下的鑰匙的鎖來排擠內心的創傷,這種創傷無法與自己的親人如父母,奶奶言說。本文將通過細讀文本來分析小說中創傷的無法言說性和創傷的療愈過程。
關鍵詞:911;無法言說;創傷;療愈
“美國9·11事件”發生于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時間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機撞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包括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筑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在內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毀,其它23座高層建筑遭到破壞,美國國防部總部所在地五角大樓也遭到襲擊。美國作家福爾的《特別響,非常近》堪稱“9·11”小說中的經典,文中涉及的是兒童的心理創傷。他的作品情節雜亂卻思想豐富,敘事瑣碎但風格新穎,特立獨行的寫作手法令他獨樹一幟。國內學者也有對此篇小說的研究,大多數研究小說中的創傷,例如上海大學曾桂娥副教授發表的“創傷博物館”等等。本文將通過細讀文本來分析小說中創傷是無法言說的,主人公及親人的創傷又是如何治愈的。
一、創傷的無法言說性
這是一個溫暖而深沉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和主要敘述者是九歲的小男孩奧斯卡。他在“9·11”事件中不幸失去了亦師亦友的父親托馬斯。奧斯卡是第一個也是在故事結尾前唯一一個聽過父親在家里答錄機上留下的六條留言的人。父親的離世使得奧斯卡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漸漸變得郁郁寡歡,并表現出一系列的創傷癥狀。正如但漢松教授在他的論文“911小說的兩種敘事維度”中提到“伊·安·卡普蘭(E.Ann Kaplan)將創傷的影響描述為三類:心理身份的瓦解;日常生活中彌漫的威脅感;受辱和缺乏之感.(但漢松,68)奧斯卡徹夜難眠,對電梯有著莫名的恐懼,不敢坐電車,不敢去高處,時常感覺自己“身處巨大的黑海中央”。奧斯卡的“尋父之路”引出了爺爺奶奶當年的凄慘故事,引出了母愛的偉大。
“創傷”在此特指由災難性事件導致的、在心理發展過程中造成持續和深遠影響甚至可能導致精神失常的心理傷害。弗洛伊德認為: “一種經驗如果在一個很短暫的時期內, 使心靈受一種最高度的刺激, 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謀求適應, 從而使心靈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 我們便稱這種經驗為創傷的。”(弗洛伊德,216)弗洛伊德把創傷神經癥( traumatic neuroses) 的病源歸因于“創傷發生之時的執著”, 即病人“執著 于過去的某個時間點而無法擺脫, 以至于與現在和將來發生了脫節。病人在夢里召回創傷事件的情境, 他們不僅在創傷事件發生的當時, 而且在此后病情發作時都無法完全應付和接受這個情境?!耙粋€人生活的整個結構, 如果因有創傷的經驗而根本動搖, 的確也可以喪失生氣, 對現在和將來都不發生興趣, 而永遠沉迷于回憶之中。”(弗洛伊德,217)
奧斯卡的創傷是無法言說的。當奧斯卡星期二去費恩醫生那兒,跟他聊天,費恩問“你覺得你會怎么去實現你這個目標?”他答道“我要把我的感覺深深地埋在心里。”(弗爾,206)九歲的一個小孩對于這個世界有這樣的認識,他不想跟別人交流,他覺得不論怎樣,也不會帶回來爸爸,只會徒增別人的煩惱。奧斯卡在發現媽媽跟羅恩之間的親密關系時,心里十分不開心,他害怕羅恩代替了爸爸的位置,他害怕自己的媽媽會不愛他,只愛羅恩。他更想過為什么媽媽沒有死,沒有在那個大樓,沒有跟爸爸一起。奧斯卡這些極端的想法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把所有的痛苦都藏在心里。當他不開心的時候,他就把爬到自己的床底下,他就會掐自己,以至于他身上被掐得體無完膚。
奧斯卡的爺爺奶奶同是受過傷害的人,也是創傷無法言說的表現。如果說孩子與祖父母已經“失聲”,那么,小說中最觸目驚心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幾乎全部中斷。祖父通過簡單的手勢將交流降低到最低程度; 奧斯卡特意將父親的遺言錄音譯成莫爾斯符碼,刻在小珠子上做成一串手鏈給母親戴上,希望她能夠將之破譯,但沒有成功。
對于他們來說,歷史已經消失,無法通過語言重構。這種無法言說性恰好是創傷敘事的主要特點,并在小說末尾表現得淋漓盡致: 祖孫兩人回到兒子/父親的墓地,將一只空棺材挖出,并將老托馬斯40 年間每天寫給兒子但從沒有寄出的幾千封信( 除了一封之外) 裝入其中,重新掩埋入土。奧斯卡,祖父,祖母,以及家庭成員間,他們的失語,是對所受傷害的一種反抗。他們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式來釋放痛苦,壓力,選擇了藏在心里。
二、創傷的療愈過程:尋找
奧斯卡的父親在生前就知道奧斯卡的心里有些自閉,如是他有意設計了紐約有“第六城區”的童話,鼓勵奧斯卡去尋找這個并不存在的街區,就是希望奧斯卡在尋找的過程中能突破自己心靈深處的恐懼感,勇敢地走到明亮的生活里去,和陌生人交往,和陌生的世界對視,和陌生的事物磨合,從而成長為一個性格健全的人。奧斯卡父親設計的這種尋找是科學的,他不僅完全符合兒童的探險心理,也極大的喚醒了兒童對這個大自然的好奇心,這樣能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讓奧斯卡走進更大的生活空間,在新鮮的事物中喚起他對這個世界的興趣,從而打破他心里的枷鎖。父親創造了“中央公園原來并不在它現在的位置,它曾是第六城區的中心,巨大的鉤子被深深地扎入地下,所有的紐約人一起努力,就像拉一塊地毯那樣,從第六城區拉到曼哈頓”(弗爾,225)的情節,誘惑著奧斯卡的“尋找”欲望。而事實上“尋找”的確也為奧斯卡樹立了全新的生活目標,他繪制了地圖,拿起了探測儀在夜晚探測公園的草地,其心理的興奮度明顯提高,對外界的關注程度也明顯提高。對于奧斯卡來說,“尋找”的心理學價值就是在尋找中成長,在尋找中重塑自我,最終治愈自己的心理障礙。
“尋找”使奧斯卡對以后的人生有了可以思考的深度,也給自己創造了成長的機會。他遇到了幫助他一起尋找鑰匙的鎖的“布萊克”,碰見了無數的好人,無數的感動,他學會了感恩,學會了關懷,學會了交際。在小說的最后奧斯卡跟母親之間的障礙終于被打開了,他不再介意羅恩,他知道羅恩并不是他與母親之間的障礙。
三、結語
作為“9·11”兒童文學的代表性作品《特別響,非常近》刻畫了一個“9·11”事故中受到重創的兒童形象。他從最開始的自閉,無法言說,到后來通過尋找走進了歷史和陌生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直至最后徹底的打開心扉。這樣一個歷程見證了創傷是如何療愈的。“9·11”事件中喪失親人的美國人相信有很多,在如今的社會沒有戰爭,生老病死,從而使人們喪失身邊最愛的人也很多,如何走出這種痛苦的回憶和悲傷中,是值得人們思考的一大難題。
參考文獻:
[1]但漢松.“9·11”小說的兩種敘事維度——以<墜落的人>和<轉吧,這偉大的世界>為例[J].當代外國文學,2011(2).
[2]弗洛伊德,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4.
[3]喬納森·薩福蘭·弗,杜先菊譯.特別響,非常近[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4]Dan,Hansong. “Two Narrative Dimensions in‘9 /11Novels:Falling Man and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2(2011).
[5]Freud, Sigmund.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Gao Juefu(Trans.).Shanghai: The Commercial Press,1984.
[6]Foer, Jonathan Safran.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London: Penguin Books,2005.
作者簡介:吳齊(1990–),女,漢族,籍貫岳西縣,現就職于安徽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教研部。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