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兩岸產業合作升級路徑與策略選擇

2017-04-20 03:11:16鄭學黨華曉紅
理論學刊 2017年2期

鄭學黨,華曉紅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北京 100846;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北京 100029)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兩岸產業合作升級路徑與策略選擇

鄭學黨,華曉紅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北京 100846;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北京 100029)

兩岸產業合作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的產物,是國際生產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東亞生產網絡的關鍵環節,兩岸產業合作共同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產業轉移造成的產業結構差距和國外大規模對技術轉移的封鎖,使得兩岸產業合作在東亞生產網絡中位居產業鏈末端位置,缺乏對價值鏈的控制能力和有效的終端市場。當前,兩岸產業合作不僅面臨著大陸深化改革開放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政治互信基礎薄弱、內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挑戰。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兩岸應不斷通過提高內部合作層次來構建擁有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本地供應鏈以及通過共同開辟第三方市場根植于當地供應鏈,這是兩岸產業合作升級的兩條主要路徑,不同的升級路徑又有不同的合作策略。

兩岸產業合作;全球價值鏈;升級路徑;策略選擇

一、全球價值鏈分工是兩岸產業合作的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生產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促使國際生產分工更加細化,產品生產在空間上得以分離,一件產品的生產根據不同的生產環節、生產步驟和不同的零部件被分散至世界各地,每個國家和地區專注產品生產的某一特定環節,并在該環節上進行專業化生產*唐海燕、張會清:《中國崛起與東亞生產網絡重構》,《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12期。,這一過程很好地詮釋了全球價值鏈(GVCs)的形成*劉中偉:《東亞生產網絡、全球價值鏈整合與東亞區域合作的新走向》,《當代亞太》2014年第4期。。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認為,GVCs是指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商品和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原料采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生產與分銷以及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GVCs代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創造順序,包括不同供應鏈與需求鏈的有關活動,而價值鏈各環節如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進行配置,則取決于比較優勢。

20世紀80年代初,臺灣開始“去工業化”進程 ,因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開始投資大陸 。30多年來,臺灣依次將勞動、資本和技術等密集型產業轉移至大陸,兩岸產業分工經歷了一個以垂直分工為主—兼具垂直與水平特征的混合型分工—以產業內功能性分工和產業間水平分工為特征的多元化分工形態演進過程*莊榮良:《海峽兩岸產業分工的發展階段、模式演進和發展機遇》,《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5期。,兩岸產業合作也因其特殊歷史關系和明顯互補結構而成為全球生產分工最典型經濟現象之一。臺商將產業跨越兩岸主要采取的運營模式是臺灣母公司從歐美獲取訂單,自日本進口核心技術與零組件,在臺灣從事中高端中間品生產,大陸子公司則是“兩頭在外” 的加工出口企業,從事低端產品生產。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大陸改革開放推動下,兩岸產業合作迅速發展,特別是入世后,大陸經濟快速騰飛,對臺商吸引力越來越強,臺灣產業鏈的制造端加快向大陸轉移。臺商對大陸投資由原來尋求產品加工基地轉向現在開拓市場*蔡雪雄、蔡承彬:《推進兩岸產業深化合作問題研究》,《經濟問題》2012年第12期。,不再是簡單平行移動設廠,而是將采購、生產、管理等各環節進行聯動轉移。臺商將產業跨兩岸運營,形成產業鏈分工*韓清海:《海峽兩岸產業分工合作的架構與趨勢》,《臺灣研究集刊》1994年第3期。,處于GVCs不同節點,這是一種全方位參與價值鏈整合的產業合作模式,但兩岸產業合作位居GVCs低端位置,對價值鏈控制能力較弱。從已有文獻看,多數基于經驗分析,如馬鳳彪等人以IT產業為例研究了兩岸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馬鳳彪、楊建梅:《我國海峽兩岸IT產業鏈的形成及演進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羅家德以全球商品鏈為例研究了臺資企業在兩岸布局中的分工問題*羅家德:《兩岸垂直分工亦或水平分工——一個全球商品鏈分析之觀點》,《公共管理評論》2004年第2期。、林永權等人以開放陸資赴臺投資汽車產業為例研究了臺灣汽車產業強化經營大陸市場和發展自主品牌等問題*林永權、蔡渭水、王建彬:《以價值鏈觀點對海峽兩岸汽車產業資源移動策略之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S1期。。基于GVCs角度研究較少,原因是對國際生產分工格局下兩岸產業合作認知有限,不能準確把握兩岸產業合作特征和發展方向。同時,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格局調整和技術革新,衍生出許多新興產業,兩岸產業如何攀升全球價值鏈條,提升合作層次,顯得尤為迫切。

二、兩岸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一)測度指標與數據來源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Koopman等人提出了測度某經濟體某產業在GVCs上所處國際分工地位的指標——GVCs地位指數*Robert Koopman,WM Powers,Zhi Wang,Shang-Jin Wei,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NBER Working Paper,2010,(16426).。該指數用某一經濟體某產業中間品(用于其他經濟體生產和出口最終產品)出口值,與該經濟體該產業中間品(用于該經濟體生產和出口最終產品)出口值進行比較,也即該經濟體某產業向其他經濟體出口中間品的對數值與該經濟體該產業出口中使用的進口中間品的對數值之差。公式如下:

其中,GVCs_Positionir表示r經濟體i產業GVCs地位指數;IVir表示r經濟體i產業間接增加值出口,即r經濟體i產業向其他經濟體出口中間品,且有多少國內增加值被包含在中間品出口中,經另一經濟體加工后又向第三方經濟體出口;FVir表示r經濟體i產業出口最終產品中包含國外增加值,即r經濟體i產業出口最終產品中所包含國外進口中間品價值;Eir表示r經濟體i產業以增加值統計的出口值。

如果r經濟體處于GVCs上游,則它通過向其他經濟體提供投入品來參與GVCs生產,此時出口中間品增加值大于同產業進口中間品增加值;如果r經濟體處于GVCs下游,則它使用其他經濟體投入品來制造最終產品并出口,此時進口中間品增加值大于同產業出口中間品增加值。GVCs_Position指數受前向關聯與后向關聯影響,數值僅說明其處于GVCs上游還是下游,而不能簡單說其GVCs地位高低。當然,r經濟體GVCs_Position指數越高,則出口中間品國內增加值和國外增加值差額越大,對其他經濟體影響越大,生產過程中獲取利潤相對豐厚;反之,該經濟體生產受其他經濟體影響較大。因各經濟體要素稟賦不同,參與GVCs方式相差較大,所以GVCs_Position指數應結合GVCs參與率指數來觀察。公式如下:

增加值貿易數據來自經合組織(OECD)與世貿組織(WTO)的Trade in Value Added數據庫,該數據庫根據投入產出表和STAN按行業和終端用途分類的雙邊貿易數據庫測算了全球58個經濟體的增加值貿易,以追蹤其參與GVCs分工狀態。

(二)結果分析

首先,測算亞太地區12個經濟體GVCs_Participation和GVCs_Position指數,對其參與GVCs分工進行整體了解;其次,測算12個經濟體29個產業*12個經濟體分別為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日本、臺灣、泰國、香港、新加坡、印尼、越南和大陸。29個產業分別為農獵林漁,采礦與采石,食品、飲料與煙草,紡織、皮革與制鞋,木材、造紙、印刷與出版,焦油、精煉石油產品和核燃料,化學產品,橡膠和塑料產品,其他非金屬礦產品,基本金屬,金屬加工產品,機械設備,電氣與光學設備,機動車輛、拖車和半拖掛車,其他交通設備,未另分類的制造業與資源回收,供電、天然氣與供水,建筑,批發與零售貿易、維修,酒店與餐飲,交通與倉儲,郵政與通訊,金融中介,房地產,機械設備租賃,計算機及相關活動,研發和其他商業活動,教育,健康和社會服務。GVCs_Participation和GVCs_Position指數,揭示各產業GVCs地位和上下游關系,并將兩岸與其他經濟體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1995—2011年,12個經濟體GVCs_Participation指數呈上升趨勢。臺灣GVCs_Participation指數自1995年(71.10%)開始上升,2008年達到頂峰后(83.25%)因全球金融危機有所下降,2011年恢復至危機前水平(82.60%)。臺灣GVCs_Participation指數位居首位,說明臺灣融入GVCs較深;大陸GVCs_Participation指數較低,1995—2011年平均指數為68.17%,主要因為大陸經濟體量大,個別產業開放度不夠;與東亞聯系緊密的美國,1995—2011年GVCs_Participation平均指數僅為64.31%,除經濟體量大這個因素外,其參與GVCs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不過大陸與美國融入GVCs方式有所不同。

印尼、日本和美國GVCs_Position指數多年來位居前三位,1995—2011年平均指數分別為0.3325、0.3418和0.2883。印尼是東亞主要石油、天然氣資源出口國,如果將測算的經濟體擴大至全球,各主要資源出口國均占據GVCs上游;日本和美國占據GVCs上游是因其技術主導。因此,一個經濟體在GVCs中地位不僅與其發展程度有關,還與資源稟賦有關。大陸GVCs_Position指數由1995年-0.008升至2011年0.039,由GVCs下游轉向GVCs上游,伴隨大陸在東亞生產網絡中地位上升,一些經濟體如臺灣、韓國和泰國等則由GVCs上游轉向GVCs下游。

上述兩指數測算的是12個經濟體所有產業加總,具體不同產業時情況有所不同。從GVCs_Position指數看,大陸由GVCs下游攀升至GVCs上游的制造產業有食品、飲料與煙草,木材、造紙、印刷與出版,橡膠和塑料制品,金屬加工產品,機械設備,未分類的制造業與資源收回,分別由1995年的-0.157、-0.029、-0.059、-0.030、-0.067和-0.044升至2011年的0.009、0.046、0.097、0.081、0.066和0.081;酒店與餐飲,教育,健康和社會服務等服務業處在GVCs下游。從GVCs_Participation指數看,幾乎所有制造業GVCs_Participation指數出現下降,而GVCs_Position指數出現上升,也有部分產業如紡織、皮革與制鞋及化學產品未能從GVCs下游攀升至GVCs上游,但中間品國內增加值與國外增加值之間差距逐漸縮小。大陸所有服務業GVCs_Participation指數呈現上升趨勢,但該趨勢在GVCs_Position指數中表現并不一致,各產業不盡相同。上述表明大陸制造業確實在發展,在GVCs中向上游移動和后向關聯下降明顯。隨著大陸服務業不斷開放,受其他經濟體影響程度不斷上升,個別服務業發展出現分化,前向關聯上升較快,大陸對其他經濟體逐漸產生影響,如機械設備租賃;有的則微弱上升,如金融中介和房地產;有的明顯下降,如研發和其他商業活動。

臺灣除電氣與光學設備的GVCs_Position指數微弱上升外,其他制造業基本呈下降趨勢。臺灣服務業表現較好,1995—2011年,能夠維持平穩發展或略微上升的產業有批發與零售貿易、維修,金融中介,計算機及相關活動,研發與其他商業活動,其它服務業微弱下降。從臺灣GVCs_Participation指數看,大部分產業明顯上升,僅木材、造紙、印刷與出版,供電、天然氣與供水等出現下降,表明臺灣大部分產業融入GVCs程度加深,但前向關聯大幅下降,后向關聯逐年上升,這種不斷擴大的差距導致臺灣GVCs_Participation指數越來越高,而GVCs地位卻越來越向下游移動。

三、兩岸產業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第一,大陸深化改革開放使臺資企業具有優勢。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制度、政策、法制及產業基礎和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市場購買力不斷增強。臺灣市場空間狹小,發展經濟和培育技術需要以大陸市場為腹地。面對中韓FTA生效以及中日韓FTA談判跟進,臺灣產品雖然在大陸市場遭受日韓沖擊,但臺資企業深耕大陸多年,大陸深化改革開放,臺資企業會因貼近大陸內需市場較其他外資企業更具競爭力。

第二,大陸經濟轉型為創新合作模式提供機會。產業合作最終要落到企業,大陸已進入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期。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是產業升級關鍵載體和技術創新源泉,同時也是兩岸優勢互補和拓展新市場的有力平臺。近年來,臺灣經濟出現下滑,主要與中小企業發展困境有關。兩岸中小企業應抓住大陸經濟轉型契機,建立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園區,共同培育新興產業*朱斌、歐偉強:《海峽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演進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7期。。

第三,新商業模式將吸引更多供應商參與。大陸在擴大開放進程中,兩岸產業合作領域也將隨之擴大,從一般制造業延伸到高端制造業。制造業是新一輪全球產業變革和深化重點,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制定一系列“重返制造業”措施以實現經濟復蘇和搶占制高點*柴忠東、劉厚俊:《剖析美國回歸制造業的新動向》,《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7期。。大陸提出“中國制造2025”,通過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來推動制造強國建設,“中國制造2025”為兩岸產業合作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第四,“一帶一路”提供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機會*曹小衡、黃利文:《“一帶一路”視角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臺灣研究》2015年第4期。。作為大陸影響深遠的國家級戰略,“一帶一路”成為兩岸產業合作“新載體”,開創了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新模式”。大陸借助“一帶一路”將傳統產業與過剩產能進行轉移*郭朝先、鄧雪瑩、皮思明:《“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中國發展觀察》2016年第6期。,由于臺灣企業有豐富的海外投資和產業轉移經驗,大陸企業在借助“一帶一路”“走出去”過程中可與臺灣企業合作或聯合投資,學習其處理產業轉移經驗,增強產業鏈競爭優勢。

(二)挑戰

第一,互信基礎薄弱且易受政治因素影響。馬英九時期,臺灣對兩岸產業合作持比較務實態度,但擔心陸資入臺投資、陸貨入臺銷售等產生排擠效應,對兩岸產業合作仍設諸多障礙,民進黨“上臺”后進一步導致兩岸制度性合作充滿不確定性*王媛媛:《新常態下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動力轉換與路徑選擇》,《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9期。。政治不信任波及經濟不信任,如2014年發生的反服貿協議運動,盡管該協議對臺灣產業利好較多,但不信任因素始終存在,部分民眾擔心臺灣就業市場、內需型弱勢產業受到沖擊,導致該協議仍未獲得臺灣“立法院”通過。

第二,面臨產業發展利益沖突與競爭。產業合作基于資源與比較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但兩岸是不同利益主體,部分產業存在競爭,缺乏產業合作所需要的長期互信機制。隨著兩岸經濟結構調整,比較優勢發生變遷,產業結構不斷趨同,由過去互補為主到現在競爭與互補共存。兩岸在國際市場上也存在競爭且呈現此消彼長態勢,過去相互競爭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輕工消費品,現在主要是技術附加值較高產品。

第三,產業合作水平仍停留在初級階段。這與臺灣產業屬于典型的代工經營模式有關,臺商投資大陸多屬于代工模式在大陸延伸,只是將生產基地轉移大陸,形成“兩頭在外”的產業合作模式。這種代工模式是早期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供應鏈布局的結果,臺資企業缺乏核心技術、自有品牌和市場控制能力,企業發展受制于跨國公司,對國際經濟形勢判斷與抗沖擊能力有限。代工模式阻礙了兩岸產業合作深化。

第四,產業合作模式易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沖擊較大,影響兩岸出口,阻礙相關產業發展。近年來,臺商回流或境外轉移也影響到兩岸產業合作。兩岸產業合作仍處在單向、不平衡狀態,以國際產業轉移和價值鏈延伸為動力的臺商對大陸投資呈現內部封閉型特征,技術溢出效應不高,資源互補效應也未發揮應有效應。

第五,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兩岸產業合作帶來挑戰。全球范圍內尤其亞太地區迅猛發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兩岸尤其是臺灣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大型區域經濟集團通過制定更廣范圍、更高標準的規則,提高了外部經濟體進入門檻,為內部成員替代外部經濟體在區域供應鏈中的位置創造條件,傳統的“貿易轉移”演變為“供應鏈替代”。這一過程中,參與區域供應鏈分工最深的外部經濟體可能成為主要受損者,兩岸產業可能首當其沖。

四、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升級路徑與策略選擇

從GVCs角度看,兩岸產業合作升級路徑有兩條:一是通過提高內部合作層次,構建有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本地供應鏈;二是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共同開辟第三方市場,深入當地供應鏈。兩條道路并行不悖,缺一不可,不同的升級路徑又有不同的合作策略。

(一)提高內部合作層次,構建有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本地供應鏈

1.升級路徑

兩岸在第一條路徑上的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較大成就。在原有由國際產業轉移構成的供應鏈上,兩岸供應商參與越來越多;在新興產業領域合作日益活躍,產業合作模式不斷創新。臺商對大陸投資轉移,既是適應和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也說明兩岸產業合作已走過依靠新建投資和擴大產能階段,進入尋求深入參與經濟建設和開拓更廣泛合作領域階段。隨著大陸營商環境完善與成熟,兩岸產業合作在這條路上將快速發展,形成以大陸為核心的區域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2.策略選擇

一是推動合作機制安排,進一步擴大內部市場開放。《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作為兩岸經濟一體化制度架構*劉震濤、王花蕾:《 ECFA與兩岸產業合作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9期。,內部市場開放還有很大空間,應盡快商簽貨貿協議和審議通過服貿協議,只有在市場開放、規則統一、共享國民待遇條件下,兩岸產業合作升級才有動力。但無論是經濟一體化制度安排,還是內部市場開放,都尚存很多問題,影響兩岸產業合作深度與廣度,這需要兩岸主管部門進一步溝通和努力,降低政治分歧干擾,攜手創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環境與條件。

二是創新產業合作模式,突破低端技術鎖定瓶頸。兩岸產業已形成較為穩定的產業鏈合作關系,但GVCs地位相對較低。為提升GVCs地位,兩岸產業應進行深度整合,以突破核心技術為重點。首先,采用開放式的研發創新模式,借助全球資源尋求技術創新源、強化兩岸研發聯盟和推動產學研有機結合。其次,突破兩岸共同面臨的低端技術鎖定瓶頸,聯合組建研發平臺,共同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走協同創新發展道路,不斷提升兩岸研發能力。

三是打造完整產業鏈條,促成產業合作聯動體系。提高內部市場合作層次,鼓勵共同開發核心技術,打造有自主控制能力的產業鏈條*殷存毅、張賢:《對兩岸產業合作與產業聯盟問題的探析》,《臺灣研究》2010年第6期。。以電動車產業為例,臺灣缺乏資金和市場規模以及從上游零組件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整合能力,但研發設計和產品創新能力較強,尤其個別零組件深耕國際供應鏈。大陸市場規模大且整車整合能力強,具備較強物流運輸、批發經營及終端銷售能力。兩岸可取長補短,打造電動車產業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鏈條,使產業鏈每一環節實現緊密合作和深度對接。

四是整合產業優勢資源,對接工業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臺灣發布《生產力4.0發展方案(草案)》,從促進產業創新轉型、掌握關鍵技術自主力和培育產業務實人才三方面提出愿景,重點領域包括電子資訊及機械設備制造業等,目標是要優化和構建這些領航產業的智慧供應鏈生態系統。兩岸工業發展戰略具有很高契合度,臺灣“生產力4.0”雖是解決內部生產力問題,但其生產力與大陸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兩岸應盡早研究工業發展戰略的對接方案。

五是拓展合作領域,推動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由傳統產業領域向新興產業領域擴展,通過加強合作和優勢互補來促進新興產業共同發展。首先,擴大兩岸搭橋計劃產業范圍,爭取納入更多新興產業;其次,深化市場、標準、技術和法規等層面合作,積極開展新興產業合作試點,將試點成功模式擴大應用;復次,集中新興產業領域研發資源,制定符合兩岸發展標準體系并推向國際;最后,推動專利、產品、應用和人才等交流合作,完善新興產業價值鏈條。

(二)參與國際競爭,共同深入當地供應鏈

1.升級路徑

兩岸在第二條路徑上的合作尚未真正發展起來,再加上缺乏互信基礎,未來攜手開辟國際市場時充滿機遇和變數,無論在策略方針、合作方式等都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條道路雖然艱難,卻是兩岸產業合作升級的重要路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有利機會,是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擴展兩岸產業國際合作,攜手開拓第三方市場。

一是機制合作。臺灣可通過現有兩岸溝通機制和ECFA,共同參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目前大陸在“一帶一路”沿線建有77個經貿合作區,臺灣在沿線也建有產業開發園區,兩岸可通過部門、行業、企業協商,相互給予沿線園區合作的優惠條件。另外,大陸在區域內具有較強對話能力,兩岸可通過現有溝通機制,協商在區域內的貿易投資保護措施。

二是產能合作。“一帶一路”目標之一是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大陸過剩產能轉移,無論臺灣陸資企業還是島內本土企業,都有可能獲得產業重新布局機會。大陸“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方向包括加工制造業、能源礦產資源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臺灣在這幾個產業有競爭優勢,掌握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可在“一帶一路”提供的便利條件下“走出去”,也可與大陸企業共同“走出去”,通過產能合作構建新供應鏈。

三是市場合作。“一帶一路”區域市場規模大,需求呈現多層次和多樣化,兩岸具有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和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由于區域大市場規制復雜,門檻不同,兩岸可在區域市場開拓上攜手合作*李月:《新形勢下兩岸產業合作的模式、區域與戰略選擇——基于全球價值鏈動力機制視角的分析》,《臺灣研究集刊》2011年第2期。,互通信息,共創品牌,特別在生產性服務業和知識產權領域優勢互補,在貿易、市場準入等領域相互提供便利和經驗借鑒。

四是高端服務業合作。攜手開拓“一帶一路”區域服務貿易市場,其中,兩岸開展金融合作最具商業前景。首先,參與大陸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次,利用自身融資能力,參與區域投融資項目;復次,與大陸共同開展人民幣業務,臺灣離岸人民幣市場已初步形成,可以利用現有優勢擴大境外人民幣業務,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五是臺商與大陸地方政府合作。大陸致力通過自貿區建設來推動改革開放,并將自貿區與“一帶一路”相連接。臺商憑借長期與大陸合作基礎以及與地方政府密切關系,更易獲得自貿區紅利,并利用自貿區條件開拓“一帶一路”市場。福建自貿區功能突出兩岸經貿合作,為臺商設計了更多優惠和便利措施,臺灣企業可配合自貿區和地方政府“走出去”規劃,以自身優勢,聯手地方企業,共同開拓市場。

2.策略選擇

一是正視國際政經地位,探尋共同參與合作路徑。兩岸若想在高標準、高水平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中生存,應積極尋求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式。共同參與方式主要有全面實施和深化ECFA、促進兩岸經濟一體化和兩岸經濟高度融合,以“中國—東盟自貿區+1”(CAFTA+1)模式使臺灣跟隨大陸進入CAFTA,支持臺灣以“外部經濟伙伴”身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臺灣納入“一路一帶”戰略、形成“一路一帶一岸”新格局,建立包括大陸港澳臺在內的中華自貿區*華曉紅、楊立強、鄭學黨:《建設中華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條件與效應研究》,《理論學刊》2014年第2期。。

二是搭建海外合作平臺,建立協同發展機制。首先,利用兩岸在第三方市場現有產業載體,企業互相進駐對方第三方市場的產業園區或工業園區,實行統一技術標準,促進園區研發平臺建設等*魏澄榮:《 ECFA對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的作用》,《亞太經濟》2010年第5期。。其次,攜手共建第三方市場產業載體,兩岸只有在第三方市場擁有共同的產業合作平臺,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才能共同應對在第三方市場出現的復雜多變情況,以平臺建設帶動產業合作。

三是探討金融合作模式,強化“一帶一路”資金后盾。首先,合作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項目投資。臺灣通過發揮金融市場多元化優勢與大陸開展合作,借助全球市場為“一帶一路”提供貸款、債券等不同類別融資,滿足不同類型客戶多元化需求。其次,共建“一帶一路”資訊共享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形勢復雜,投資風險較高,沿線國家將資金需求通過平臺發布后,兩岸金融機構可共商投融資方案。

四是共設爭端協調解決中心,加強投資企業權利保障。生產經營過程中,難免會與當地企業、當地民眾等發生各種糾紛,兩岸應該共設爭端解決協調中心或爭端解決機構,建立共享的爭端解決機制,維護兩岸企業在第三方市場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趙麗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亞太主要區域貿易協定的生產網絡效應與中國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4BGJ04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兩岸產業合作研究”(項目編號:13YJAGAT001)的階段性成果。

鄭學黨,男,經濟學博士,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助理研究員;華曉紅,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F127

A

1002-3909(2017)02-0075-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成人亚洲国产|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极品国产在线|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朝桐光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9re在线免费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7国产在线视频|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亚洲精品va| 久久成人免费|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自在线播放| 99激情网|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伊人福利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欧美色视频网站|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99这里精品| 婷婷丁香色|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青青操|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日韩av资源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