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福 張會師 鐘兆鵬
剪出關愛一片天
——記諸城市校外剪紙藝術輔導員李宜山
馬學福 張會師 鐘兆鵬

李宜山輔導孩子剪紙
一張普普通通通的紙張,在剪刀靈活的裁剪下變成了活蹦亂跳的飛禽走獸、枝繁葉茂的花草樹木,方寸之間飽含藝術情趣——這就是具有獨特魅力的民間剪紙藝術!
本文介紹的是山東省諸城市校外剪紙藝術輔導員李宜山,輔導青少年從事剪紙藝術的事跡。
李宜山是諸城市賈悅鎮東徐宋村人。他從小身體殘疾,自幼對剪紙藝術情有獨鐘,經刻苦鉆研成了遠近聞名的剪紙能手、諸城市民間藝術剪紙協會會員。1992年以來,他先后被原諸城市第五中學、賈悅鎮初級中學聘為校外剪紙藝術輔導員,利用課余時間義務為學生輔導剪紙技藝。2010年,他受聘為賈悅鎮初級中學校工,擔任樓管員,這也為他的校外剪紙藝術輔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年9月,他向校領導提議,在校少年宮組織成立學校剪紙藝
術興趣小組,培養剪紙藝術骨干。校領導采納了他的建議,遴選了40名愛好剪紙的學生成立了“剪紙藝術興趣班”,由他兼任輔導老師,義務向學生傳授剪紙技藝。在搞好樓管工作的同時,他為培養剪紙藝術新人傾注了大量心血。他自己出錢,為興趣班每個學員贈送了剪紙入門的專業書,購買紙張等學習用品供學員練習。在他的精心輔導下,“剪紙藝術興趣班”越辦越紅火,老學員畢業了,新人又充實進來,經他輔導、培養的剪紙藝術骨干有600多名。
在教學輔導中,李宜山將《弟子規》《治家格言》等國學內容融入進來,通過剪紙向學生傳輸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他用剪刀“剪”出“日寇在諸城的十大暴行”,為青少年提供了形象而珍貴的教育資料。他還結合青少年的特點,舉辦了“中小學生一周一得有獎知識剪紙競賽”“元宵節有獎燈謎剪紙比賽”等活動,愛好剪紙藝術的青少年踴躍參加,促進了身心健康成長。
由于身體的原因,李宜山年近六旬仍沒有成家,他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了剪紙上。把剪紙這一民間傳統藝術傳承給青少年,讓這一民間藝術瑰寶代代相傳、放出異彩,成為他生活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寄托。他覺得為此付出很值,也很有意義。他的剪紙作品,“剪”出了大千世界,“剪”出了人生風采,“剪”出了關愛青少年的一片天。至今,已有40多幅作品被相關部門收藏,10多幅作品在報刊發表。他輔導的學生的剪紙作品,獲得鎮級獎勵的45幅、諸城市獎勵的12幅、濰坊市獎勵的3幅。他多次被評為賈悅鎮優秀校外輔導員,2014年獲諸城市“百優”五老志愿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