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靈芝 孫粉花
改革進行時
在供給側改革中強身健體
□呂靈芝 孫粉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創新驅動……是2016年國企改革的熱詞,也是山西焦煤集團公司低谷起步、負重爬坡、逆勢前行的有力抓手。
“‘春天’不是等來的,是需要我們干出來的。”2016年2月26日,在山西焦煤職代會上,黨委書記、董事長武華太針對煤炭價格一跌再跌、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的局勢,發出絕地反攻動員令。
2016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企業內部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山西焦煤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制訂了“668”年度行動計劃,密集推出改革措施,制訂配套方案,以減虧提效、閑置資產盤活、轉崗分流安置、融資結構優化四大工程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引擎,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培育新動力、發展新業態、打造新高地,下決心瘦身健體,苦練內功,千方百計破解困局,多措并舉提質增效,努力實現品質和品牌的新躍升。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690億元,利潤2億元,實現了煤炭市場下行以來的首次反轉。
“促進提質增效,要注重‘加、減、乘、除’的結合。”這是在2016年初工作會上,山西焦煤作出的統一部署。集團公司要求繼續做好“加法”,通過產能置換建設一批高產高效礦井等;堅決做好“減法”,加緊淘汰一批安全無保障、生產無效益的礦井及落后產能;積極做好“乘法”,綜合運用減虧增效、挖潛補漏、循環多元、開放合作、創新驅動等手段,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序做好“除法”,多渠道、多途徑轉崗分流,優化人員結構,提升工作效率。其核心是:讓在崗職工效率提高、收入增多,讓轉崗人員沒有憂患、收入提高。部署周密細致,承諾擲地有聲。
2016年,山西焦煤將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全力推進落實,并融合集團公司對“十三五”發展的定位和思考,持續將推進“八項工程”“六大攻堅”作為降成本、補短板、保安全、提質量、增效益的工作重心,精心制訂“668”年度行動計劃,切實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做強做優。
各子分公司圍繞集團公司整體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對企業提質增效作出具體安排:山焦西山持續加大管理創新力度,全面實施經營承包,采取以劃小核算單位,明確職責、放權經營、嚴格考核、剛性兌現,調動各單位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按照轉崗不下崗,分流保就業的原則,穩妥推進人員轉崗分流;通過推進后勤改革、開展技術創新、拓寬對外創收渠道等方式積極創收創效。山焦汾西以全面推行“零點”方案為統領,借鑒“阿米巴”經營模式,深化立標對標,強化契約化管理;實施頂層設計和要素攻堅戰略,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個性化經營。山焦華晉加強“三基”建設,助力提質增效。
煤炭供大于求是近年來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煤炭企業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三去一降一補”五項任務。2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隨之,山西省強調通過“五個一批”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
山西焦煤搶抓關閉落后產能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利好,直面去產能對企業眼前發展帶來的嚴峻考驗,迅速成立由集團公司“一把手”任組長的化解過剩產能、做好職工安置試點工作領導組,相繼出臺《關閉礦井及設備材料回收實施方案》《關于加強礦井關閉退出期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專項方案和目標分解,指導具體工作開展。在堅決執行國家發改委相關規定,停產、停建四座煤礦的前提下,安排2016年退出礦井7座,并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
為確保落后產能按時退出,2016年8月8日,山西焦煤就認真落實省政府分解下達的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與所屬相關子公司和關閉退出礦井簽訂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016年度目標責任書,提出剛性要求,強調不打折扣、不找借口,按時完成目標任務。
2016年10月底,山焦西山白家莊礦業公司二號井、南坑,山焦汾西正源煤業,山焦霍州什林煤業、沙坪煤業、寶鑫煤業,山焦投資正興煤業七座礦井、490萬噸產能,按照山西省相關要求準時關閉退出,涉及的轉崗職工目前已全部安置。
煤炭去產能成為推進集團公司“瘦身健體”的難得契機。集團公司搶抓機遇加快推進斜溝礦、呂臨能化、沙曲二礦等重大項目、煤炭先進產能建設,不斷釋放先進產能,已在應對當前局勢和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中凸顯作用。可謂有取有舍、取舍有度。
同時,針對煤炭價格日益下滑的形勢,山西焦煤不斷加大富余人員轉崗分流安置,千方百計降本提質增效。2016年安置轉崗分流職工28551人,有效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推進大部制改革,撤銷了13個業務不飽滿、職能相近、重復設置的機構,合并合署4個機構,撤銷合并一個子公司,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提升管理效率。
精打細算、降本增效、做強做優。一年間,山西焦煤不放過任何一塊可撬之板,從細微之處降成本、摳效益。先后出臺加強經營管控和緊縮開支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主動出擊、積極應對時局。
經營管控、風險防控,是企業提質增效、健康運行的保證。山西焦煤樹立全員過“緊日子”的思想,出臺一系列特別措施,嚴控資金費用支出。深入實施減虧增效等四大工程,抓住北京路演、百名行長經理進煤企契機,擇機發債66億元;著力融資結構優化、加強資本運作,2016年12月8日,山西焦煤與建設銀行簽署了250億元的市場化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為企業降本增效、轉型發展提供了專項支持;不斷創新融資產品,直接融資比例持續提高;愛鋼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市場,成為山西省省屬國有控股企業登陸新三板的第一股。
各子分公司結合實際,或拓展業務范圍、或優化管理方式、或更新管理思路,在提質增效進程中各盡其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山焦西山使出重拳,在一些謀劃多年卻始終不敢輕易下手的工作上動真碰硬,推行“三條線”管理和“三項制度”。2016年轉崗分流12551人,減員5819人,產生經濟效益1.3億元。所屬的礦業公司不等不靠,走出去成功托管3對礦井,向市場要效益。
山焦霍州通過政策引導620名職工外出自主創業,創辦的太原馨奇雕塑藝術工作室、凱碩文化煤業傳媒等項目初露崢嶸。
山焦華晉抓基礎、抓管理、抓現場,確保安全生產零缺陷、工作質量零失誤、崗位操作零偏差,沙曲一礦、沙曲二礦、明珠礦、吉寧礦均達到省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礦井效率效益明顯提升。
越是困難當道,越要用創新的方法探尋破局之道、發展之策。
山西焦煤以創新驅動,不斷增強企業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努力探索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后勁更足的發展新路,探尋經濟新常態下有效破解企業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新方法。
創新營銷思路,與寶鋼等14家重點客戶簽訂了中長期協議,提高了市場話語權;推行煤炭上線交易,“焦煤在線”電商平臺全年交易量達到8737萬噸,實現降本增收3953萬元。堅持眼睛向外看,借助煉焦煤產品特性,推動“走出去”戰略,加強同行業、同區域聯合協商,加快拓展“煤焦鋼”循環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完善“煤電材”“煤焦化”產業鏈,創新培育“煤電鋁”“煤焦鋼”產業模式,千方百計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正以“煤電材、煤焦化、煤焦鋼、煤電鋁”聯營發展為重點,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太古供熱工程的如期投運,為太原市市民提供了5000萬平方米的清潔熱源,每年可節約標煤93.1萬噸,二氧化硫減排3798噸,節能和環保效益十分顯著。
創新技術和工藝,加快重大科技專項(18大項79個子課題)的攻關,有效發揮院士工作室、國家級技術中心、大師工作室等平臺的作用,利用“五小”創新等途徑,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立了全省首家國企雙創基地,目前已有26戶企業入駐接受孵化;與滴滴出行公司簽約,為637名職工提供了司機崗位。山焦西山設立眾創中心,33個創客團隊(個人)入駐;山焦汾西設立500萬元“雙創”種子資金,山焦霍州建設雙創示范基地,千方百計搭建創業、創新、創效平臺。山焦西山晉興公司開發的煤炭新產品“興優一號”,每年增收2億元;山焦華晉“近距離突出煤層群稀缺資源安全開發與利用”項目獲中國工業大獎,攻克了諸多瓦斯治理難題,實現了安全、高效、綠色開采,提高了稀缺資源回收率,有效控制了溫室氣體排放,僅其中的一條充填留巷便可節約工程費用2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山西焦煤還在管理模式、管理機制創新、資源和生產力要素優化配置,以及融資租賃、融資擔保業務和盤活內部閑置設備、材料、土地等資源方面邁出了新步伐,促進提質增效,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經濟新常態和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山西焦煤依靠提升自身競爭力,提質增效,砥礪前行!
